2024年7月2日上午,外交学院隆重举办2024年“庆祝建党103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包括重温入党誓词、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和院党委王世廷书记向全校师生党员讲纪律党课三项议程。全体在校党委委员、中层干部、全体普通教职工党员、部分离退休党员代表和学生党员代表四百余人参加。院专职党委副书记安青主持活动。 首先举办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全院师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院党委王世廷书记带领全院师生党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在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环节,学院党委王世廷书记、王帆院长为2024年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党员代表颁发纪念章。 在讲纪律党课环节,王世廷书记围绕《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结合自己党纪学习教育的学习体会和在外交一线丰富的工作经验,从党章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总源头,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组织纪律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战斗力的基本条件,廉洁纪律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重要保障,群众纪律是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工作纪律是党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生活纪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等七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参与党纪学习教育的体会,并对学院党纪学习教育提出四点具体要求: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二是要提升党性修养;三是要加强纪律教育;四是要强化纪律执行。 安青副书记表示,学院各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师生党员要认真学习领会王书记的党课内容,继续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遵规守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学院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2024年“庆祝建党103周年主题党日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新老校区同步网络直播的方式举办,共设1个主会场和6个分会场。
2024-09-116月18日,由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主办的2024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在韩国韩国首尔隆重举办。本年度论坛的主题是“合作机制化,交流扩大化:打造更具前景的未来”。2024年适逢中日韩合作启动25周年。本届论坛在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不久后召开,各方对此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日本外务大臣上川阳子、韩国外交部长赵兑烈致贺信,重申将积极落实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共识,加强三国合作。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日本驻韩国大使水岛光一、韩国外交部第二次官姜仁仙出席并致辞,我院院长王帆、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北冈伸一、韩国东亚财团理事长金星焕分别发表主旨演讲。人民日报、朝鲜日报、朝日新闻等三国主要媒体重点报道了论坛活动。论坛吸引300多名各界代表现场参加,另有数百名人员线上参与。 王帆院长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日韩是搬不走的邻居,也是分不开的伙伴。三国文化相通、利益相融、命运相连。应以25周年为契机,以领导人会议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三国友好合作的大方向,妥善管控分歧,从战略高度出发审视三国合作,在新的起点谋划三国合作,为三国合作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三国合作向深、向实发展,更好造福于各国人民,共同承担三国对地区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繁荣之责,共迎亚洲崛起的宏图远景。 他还从塑造新时代三国合作政治共识,打造新的经济合作格局,探索绿色、数字、海洋等新经济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三国人文交流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引起了与会嘉宾和媒体的良好反响。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特来函致谢。 在分论坛阶段,三国专家分别围绕“继往开来:展望共同未来”、“数字化转型:探讨相互认知度提升之道”两个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为推进三国合作出谋划策。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是三国唯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于2011年成立,总部位于韩国首尔。我院与秘书处签有战略合作备忘录。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是秘书处年度旗舰活动。 附: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感谢信
2024-09-116月28日,外交学院举行新任党委书记任职宣布会。孙卫东副部长向王世廷同志颁发任命书并讲话,干部司卞立新司长宣布部党委任命王世廷同志为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中国外交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的决定。外交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外交学院、中国外交培训学院处级现职领导干部参加。 孙卫东副部长代表部党委充分肯定崔启明同志所做工作,希望王世廷同志团结带领全体同志,提高政治站位,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增强政治意识,提升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强化政治担当,推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中奋力续写新篇章。 崔启明同志、王世廷同志作表态发言。 外交学院 2024年7月1日
2024-09-11继乒乓球世界冠军、北京大学教研部刘伟教授于4月17日来我院开讲后,“世界冠军眼中的民间外交”系列讲座再次迎来了两届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高崚。此次活动为系列讲座第二讲,同时也契合了国家体育总局推行的“中华体育精神大讲堂”和“冠军体育课”进校园系列活动。 6月19日上午,两届奥运会混双冠军、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北京交通大学高崚教授来到我院,与师生分享成长励志故事,生动阐释中华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一起切磋球技,为大家带来一堂“精神”和“体魄”双育的体育课。 安青书记在活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外交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加强合作,以“体育”为公共外交的有效手段,进一步丰富了外交的内涵和外延,提升了国家形象,扩大了民间友好,也拓展深化了广大师生对外交工作的理解。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引导和培育我院师生的体育精神,燃起对体育锻炼的热情,逐步提升我院师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高崚教授于2001年荣膺国际羽联年度世界羽毛球最佳运动员称号,2020年7月被世界羽联评为奥运羽毛球比赛史上最成功运动员之一。在宣讲环节,高崚教授以《中国羽毛球那些年,这些事》为题,结合体育与民间外交话题,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羽毛球队的光荣历史和冠军背后的成长励志故事,分享了自己对中华体育精神及体育民间外交的理解。 在随后进行的“冠军体育课”环节,高崚教授示范技术动作,传授打球技巧,奉上了一堂生动的体育课。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切身感受到了羽毛球运动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外交学院主办;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外交学院基础教学部、团委承办;外交学院工会、研究生部、后勤办、中国体育报、新体育网协办。 相关媒体报道链接: 1、国家体育总局网,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745751/c27843809/content.html 2、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406/t20240620_2111212126.html 3、中国青年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4-06/19/content_ajy5d8sz.html 4、中国日报,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6/20/WS6673bed3a3107cd55d267b61.html 5、CCTV4,https://mp.weixin.qq.com 6、抖音,https://www.douyin.com/video/7382132964437576996 7、北京电视台,https://m.btime.com/item/router?gid=48962086c1d96b5cfab4979a1d5 8、北京日报,https://news.bjd.com.cn/2024/06/19/10809545.shtml
2024-09-116月24日上午,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向外交学院捐赠资金签约仪式在展览路校区成功举办。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林琳会长(前驻埃塞俄比亚大使)、忻顺康副会长兼秘书长(前驻津巴布韦大使)、王辅国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前驻波黑大使)、汤铭新(前驻乌拉圭大使、联谊会前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晓沛(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联谊会前副会长)、董津义(前驻意大利大使、联谊会前副会长兼秘书长),外交部办公厅李晶参赞、离退休干部局王静岩处长,以及崔启明书记、王帆院长、安青副书记等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首先,崔书记、王院长热烈欢迎与会来宾的到来,详细介绍了我院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情况,代表院党委向联谊会此次捐款致以衷心感谢,表示我院将妥善使用资金,为外交事业培养和输送更多一流人才。 林琳会长简要介绍了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的情况,强调此次捐款寄托着离退休外交官希望外交学院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期盼外交学院学生能积极投身外交,不断为中国外交贡献青春力量。 随后,王帆院长、林琳会长分别代表外交学院和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正式签署捐赠协议。崔启明书记与汤铭新、周晓沛、董津义、忻顺康、王辅国等老大使和特邀嘉宾共同见证协议签署。 根据协议,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将捐赠300万人民币,设立外交学院“老外交官奖学金”。这将成为我院具有重要意义的奖学金之一,用于培养和奖励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积极投身中国外交事业,更寄托着老一代外交官对外交学院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交人才,不断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输送优秀人才的殷切希望,必将对我院学生投身外交事业发挥鼓舞作用。
2024-09-112024年4月19日至29日,受商务部委托,外交部条法司指导,我院国际法系承办的第三期“一带一路”法治合作研修班成功举办,来自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老挝等16个国家20名司处级法律官员参加。研修班以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法论坛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研讨会为开班式。本次“一带一路”法治合作研修班开设了中国外交、中国法律制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国际投资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等课程,邀请外交学院、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著名专家教授先后为学员授课,并组织在京参观考察以及赴广州参访等活动。 开班仪式 外方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一带一路”法治合作研修班,近距离感受到中国发展成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对“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法治合作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愿以研修项目为平台,积极促进共建国间法治交流与合作,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并对各主办方、承办方的组织、协调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结业仪式 本次“一带一路”法治合作研修班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成果之一。此前2019年和2023年,我院国际法系已在京分别承办第一期和第二期“一带一路”法治合作研修项目。 感谢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感谢院办、外办、财务处、后勤办、国际教育学院及国际交流中心、保卫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国际法系部分师生参与研修班项目的服务和保障工作,在此一并感谢。
2024-09-116月7日,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外交学院承办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表述”中译英研讨会在外交学院举办。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以及中国外文局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译联理事高岸明出席并致辞。外交部翻译司司长周景兴、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国务院国资委一级巡视员徐爱波等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前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前驻新西兰及瑞典大使陈明明,前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徐亚男等参加研讨。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国际译联亚洲中心主席邢玉堂主持开幕式。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王晓辉主持研讨环节。 来自中联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外交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国资委、新华社、中国日报社、中国外文局、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单位的近40位中外资深翻译专家和一线翻译业务骨干代表参会。 会议现场 孙吉胜副院长致辞 孙吉胜副院长对本届中译英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孙副院长表示,外交学院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始终秉持“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要求,培养了大批优秀外交翻译人才。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表述的外译与对外传播更加重要,此次中译英研讨会恰逢其时,对进一步做好外交话语对外译介工作、增进国际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高岸明总编辑致辞 高岸明总编辑表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涵盖了广泛的外交实践,更承载着丰富的外交思想、价值理念和文化精髓,相关重要表述外译工作不仅需要精准传意,更要结合国家站位与国际表达,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本届中译英研讨会将为中国外交话语的当代表达、世界表达提供参考借鉴,为提升重要表述英译准确性、规范性作出积极贡献。 邢玉堂副院长主持开幕式 邢玉堂副院长在主持时指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指示要求十周年,举办此次研讨会,旨在汇聚翻译实践单位和高校翻译专家力量,加强外交外事领域重要表述外译规范化工作,在国际传播中形成话语合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解与认同。 王晓辉总编主持研讨环节 开幕仪式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王晓辉主持了本届研讨会的词条讨论审定工作。各界专家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表述、中国政策及重要外交表述所根植的中国理念、中国哲理的英译问题充分研讨,圆满完成了本次研讨会的既定研讨任务。 中国翻译协会中译英研讨机制已成功举办36次会议,研讨成果为中国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工作借鉴,有力提升了中译英规范化水平。此次研讨成果将于近期发布。 此次研讨会是英语系继“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 “第三届全国外交口译大赛”和“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暨口笔译测评实践与研究论坛”之后围绕外交翻译和国际传播主题进行的又一重量级学术盛会,不仅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表述对外翻译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也更好地促进了高层次外交外事翻译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 与会嘉宾合影
2024-09-112024年6月7日下午,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外交学院承办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表述”中译英研讨会在外交学院举行,崔启明书记会见了与会嘉宾: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文局高岸明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外交部翻译司周景兴司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外交部翻译司英文处孙宁处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任文院长,以及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邢玉堂副院长。孙吉胜副院长、英语系系主任冉继军、英语系副主任杨强陪同会见。 崔启明书记首先对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对中国外文局、外交部翻译司、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译协长期以来对外交学院翻译学科建设和翻译人才培养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了感谢。崔书记向客人们介绍了外交学院在外交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各位嘉宾对外交学院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认可和赞许,并表达了未来进一步在翻译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加深合作的意愿。 最后,崔书记再次感谢大家出席当天的研讨会,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各位嘉宾以后继续关注和支持外交学院的发展。
2024-09-116月20日,第二十三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活动获奖名单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现场正式发布,王帆院长等主编著作《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英文版)入选“输出版优秀图书”。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英文版)由国际知名出版公司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团正式出版,并已在全球各地销售,已上架北美、欧洲、拉美、亚洲地区主流销售渠道。 此书中文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国内最早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著作之一,入选中宣部主题图书和国家出版基金,荣获湖南省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20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项目。2023年英文版正式在境外出版,2024年入选第二十三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 该项优秀图书推介活动由中国出版协会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发起主办,旨在促进输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在国内外出版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内容简介:此书从“新的国际观”“新理念 新举措”“联通周边与世界”“参与全球治理”四个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系列阐述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丰富内涵、构建路径及中国为世界共同发展提供的新理念、新举措,梳理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及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展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的决心与能力,进一步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2024-09-11外交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被吸纳为世界政党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理事单位 2024年6月5日至6日,世界政党智库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暨世界政党政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世界政党智库合作联盟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世界政党研究所联合多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会议以“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党政治”为主题,来自坦桑尼亚、南非、孟加拉国、蒙古、智利、丹麦、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的政党智库学者、共产党理论干部以及国内高校和智库代表等180余人参会,围绕良政善治与政党责任、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新动向等进行了研讨交流。中国日报(英文)、北京日报、南方都市报、凤凰卫视、深圳卫视、三沙卫视、南都视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德语)、澎湃、上观新闻、抖音等媒体平台进行了报道。 在世界政党智库合作联盟成立大会上,外交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世界政党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理事单位。外交学院政党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余科杰教授应邀参会,并主持 “从超级选举年看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新动向” 的分论坛。在当代世界出版社举办的“政党外交与党的对外工作高质量发展”配套研讨会上,余科杰教授作了“关于新征程政党外交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的发言。
2024-07-042024年6月12日下午,亚洲研究所于沙河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外交学院“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129讲。本场讲座由亚洲研究所主办,外交学院“一带一路”访问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博士主讲,亚洲研究所副所长杨悦教授主持,全校师生六十余人参加讲座。 在简要描述“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与特征后,余虹博士首先选取中资企业在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各国的代表性基础设施投融资和建设项目,回顾自2013年以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就。随后,余虹博士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变动和大国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竞争与挑战。其中,余虹博士从新加坡视角指出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近而不亲”以及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内部逻辑。余虹博士接着着眼于“一带一路”倡议迈入高质量发展“2.0”新阶段,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因应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的调整,同时结合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分别从项目透明度、债务可持续性、“绿色丝路”、“数字丝路”、“健康丝路”、“小而美”项目、“鲁班工坊”职业技能培训等维度,全面描绘“一带一路2.0”的未来图景。余虹博士在交流提问环节回答多位学生提问,现场气氛积极热烈。
2024-07-042024年5月31日上午,外交学院一流学科创新平台启动大会在展览路校区国际交流中心1103会议室召开。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教授致辞并为平台负责人颁发聘书,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初晓波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一流学科创新平台负责人及成员代表,教务处、科研处、财务处、后勤办公室、信息中心、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30余人参会。会议由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季玲主持。 会议首先隆重举行聘书颁发仪式。王帆院长为外交谈判情景模拟与数据分析实验室、大国外交与中国国际法实践创新平台、大数据驱动的外交话语数据库平台、区域国别学与外语学科深度融合创新平台、全球经济治理量化研究创新平台、国际关系智能辅助研究中心及涉外安全治理研究创新平台负责人或平台代表颁发聘书,并对创新平台负责人表达热烈祝贺。 王帆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新科技革命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交学院作为外交部唯一直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肩负着为国际关系与外交学学科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重要使命。一流学科创新平台是学院推进“双一流”与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各平台成员应认真思考、勇于探索,致力于将新兴技术转化为推动外交外事人才培养、外交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量。为此,王帆院长对创新平台建设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是要始终紧扣“服务外交”主题,努力打造外交学院创新品牌;二是要努力回答“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时代之问,探索构建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新形态;三是要积极引入各方资源和力量,切实推动学院教学科研发展。王帆院长还强调,各创新平台要严格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同,做好制度衔接与服务保障。 随后,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初晓波教授从搭建信息化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建设经验。他指出,面对智能时代的挑战,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不应仅限于形式上的文理交叉融合,更应成为探索教育创新、响应国家需求的前沿阵地。每个文科实验室的建设都是独一无二的探索,应当鼓励多样性和实效性并重,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试错、修正,形成一套既尊重个性又追求协同的管理模式。 启动大会后,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召开平台建设交流会。一流办详细介绍了平台运行涉及的财务管理、设备采购、制度建设等事项,与会代表就平台建设标准、人才队伍、技术支持、资源整合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讨论。 本次会议明确了创新平台的战略定位和建设重点,探讨了外院特色创新平台建设的可能路径。会议凝聚了共识,坚定了信心,标志着学院探索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的努力进入了新阶段。未来,各创新平台将在全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瞄准学术前沿,聚焦特色优势,推进文理交叉融合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努力建成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高质量创新平台。
2024-07-04为持续推进我院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实习任职推送工作,外交学院2024夏季国际组织青年人才训练营(第六期)于5月18日-19日在沙河校区成功举办。 18日上午,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主讲《全球治理与全球治理人才养成》专题讲座,全面解读了全球治理的内涵、现状以及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与实践。孙吉胜副院长鼓励同学们加深对全球治理的理解,努力成为高素质全球治理人才。 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 18日下午,岳斌大使主讲《战略视角下的中俄关系》专题讲座,结合丰富的一线外交工作经验讲解中俄双边关系对当今国际形势的重要影响。岳大使鼓励同学们关注国际局势,在实践中悟真知,积极投身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 前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岳斌 学生处处长郭延凯为训练营致辞,勉励同学们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三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为世界人民团结发出青年之声,为全球发展进步注入青春之力。 外交学院学生处处长郭延凯 19日上午,彭丝和张心怡老师组织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Movers工作坊,探索SDG1无贫穷目标的相关问题。来自不同高校、专业的同学们结合自身背景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项目主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Movers项目讲师彭丝 外交学院学生处教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Movers项目讲师张心怡 19日下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青年发展专家高鑫主讲《可持续发展中的青年参与》专题讲座,介绍了联合国机构的青年工作内容、选人用人理念和对应聘者的素质能力要求。同学们展现出到联合国机构求职的浓厚兴趣,踊跃提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青年发展专家高鑫 外交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11所高校选拔推荐100余名优秀学生参营。 在结营仪式上,各高校学员代表汇报学习心得,畅谈所思所感。学员们一致表示,本次训练营的课程安排充实、主题深刻、内容全面,为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开拓了新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全球胜任力。 部分学员代表发言 训练营现场
2024-07-042024年5月23日,由外交学院主办的“和平·发展·共赢”2024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Beijing Inter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 2024)在京拉开帷幕。大会由外交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联合国协会共同指导,来自全国150余所知名大、中学校约700名中外优秀学子将在四天的会期中模拟不同国家代表的角色,共同探讨国际挑战和全球问题,传递和平、发展、共赢理念,为世界和平与繁荣贡献青年之声。 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讲话 大会开幕式上,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出席并讲话。 他指出,作为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外交学院1995年首次将模拟联合国活动引入中国。经过多年的创新与发展,由外交学院举办的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已成为国内时间最悠久、影响力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大会开创性地选拔参会优秀学子组成“走进联合国”青年访学团,赴瑞士、法国等地联合国机构及国际组织交流学习,由模拟走向实践;举办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创新开展大、中学生思政教育一体化;出版《模拟联合国理论与实践》一书,成为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指导性读本。 他强调,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他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希望同学们勇于挺膺担当,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者;培养世界情怀,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笃行者;坚持善作善成,做奋进新征程上的拼搏者。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致欢迎辞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在欢迎辞中表示,外交学院始终致力于将模拟联合国活动打造为中国青年参与全球治理、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拓国际视野、培养我国国际化人才;学习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开展学生大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当今世界,人类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美好愿景、跨越历史进程,需要一颗又一颗年轻心脏的同频共振,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接续奋斗。 原中央外办副主任、中国前驻英大使刘晓明作专题报告 开幕式后的嘉宾高端论坛邀请到原中央外办副主任、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大使为同学们作《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专题报告。 会议期间,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接受了媒体专访。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大会发来祝贺视频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大会发来祝贺视频。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董霞、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孙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二级巡视员吴劲松、云南团省委副书记许思思、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柳强、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会长周秉德、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冯炜,以及中国联合国协会、北京市教工委等相关单位代表出席大会开幕式。外交学院院长王帆及在京院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本次大会共设置10个委员会,涵盖中英法西四种联合国官方工作语言。议题设置紧追时代潮流,探索国际热点话题,旨在鼓励青年一代共同参与和讨论全球性问题,发出中国声音,贡献青年方案,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共赢的光芒熠熠生辉。
2024-07-04相逢五月,青春飞扬。5月15日,我院第三十九届运动会在沙河校区成功举行。崔启明书记、安青副书记、李洪梅副院长、张坚副书记、许军珂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基础部主任周庆杰主持开幕式。 随着国旗方队、校旗方队的入场,各系部依次进场。在途径主席台时,各系部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文艺展示。同学们精彩的表演迅速点燃现场气氛,运动场瞬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升国旗仪式环节。随着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全体人员面向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场面庄严肃穆。 崔启明书记致开幕词。崔书记指出,我院举办运动会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五育并举”,围绕学校体育工作“教会、勤练、常赛”的基本任务,使同学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同学们的身心健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许军珂副院长宣布运动会开幕。 开幕式结束后,崔启明书记亲赴赛场,为本届运动会鸣第一声发令枪。运动会竞赛正式开始。只见赛场上,参赛师生们奋力拼搏,倾情投入。观众席上,同学们的加油声此起彼伏,为选手们鼓劲助威。 学生比赛精彩瞬间 闭幕式由体育教研室副主任袁绍婷主持。运动会总裁判长王洪飞宣布获奖情况。获得本届运动会团体总分前三名的单位是:英语系、国际经济学院和外交学系;获得拔河比赛前三名的单位是:国教院IBP、外交学系和国经学院;获得精神文明奖的单位是:国际法系和外语系。英语系支部书记李淑媛,国际法系支部书记王胜乾,国经学院支部书记张静应邀为以上获奖单位颁奖。 在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院各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热情参与下,在全体裁判员的通力协作下,我院第39届运动会胜利闭幕。体育教研室将进行认真总结经验和改进不足,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争取为学院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4-07-04外交学院隆重举办2024年“青春榜样 挺膺担当”主题教育活动暨外交学院2022-2023学年表彰大会 2024年5月8日,外交学院在沙河校区隆重举办“青春榜样 挺膺担当”主题教育活动,表彰2022-2023学年度获得奖学金及荣誉称号的学生和集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朋辈榜样赓续传承外交学院的红色基因。全体校领导、冠名奖学金捐赠方代表、院内各部门负责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在致辞中向荣获表彰的学生个人和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锤炼品质,筑牢思想根基,树立远大理想,躬身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矢志报国,奋勇争先,秉承学院优良传统,心怀“国之大者”,以爱国之情、鼎立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放眼世界,融通中外,开拓全球视野,练就专业本领,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外交学院院长王帆宣读了关于表彰2022-2023学年荣誉获得者的决定,希望受到表彰的个人和集体要珍惜荣誉,挺膺担当、再创佳绩;没有受到表彰的同学们见贤思齐,学先进、争先进,努力拼搏、争取进步;全体同学能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坚决的勇气、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强烈的担当,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崔启明书记为国家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王帆院长为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安青副书记为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 孙吉胜副院长为首都大学生、中职院校“先锋杯”优秀学生社团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李洪梅副院长为首都大学生、中职院校“先锋杯”优秀学生基层团支部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高飞副院长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张坚副书记为“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许军珂副院长为“北京市优秀三好学生”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教授为“章文晋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北京思必锐翻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许立群为“思必锐翻译”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琳为“吴建民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沈清为“翔宇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日本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拟任副董事长、总经理松尾俊哉,董事副总经理田嘉铭为“日本财险(中国)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院学生评奖评优领导小组成员党委办公室主任曾雄军为“梁洁华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曲博、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李慧为“先进班集体”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国际经济学院院长欧明刚、院学生评奖评优领导小组成员 财务处处长雷磊为“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国际法系党总支书记王胜乾、院学生评奖评优领导小组成员 外事办公室主任马新宇为“国际交流学习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外语系主任王晓侠、院学生评奖评优领导小组成员 保卫处处长闫宇为“社会工作先进奖”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英语系党总支书记李淑媛、院学生评奖评优领导小组成员 团委书记王华迪为“优秀学生干部”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王春英、院学生评奖评优领导小组成员 后勤办公室主任郭冬梅为“院级三好学生”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章文晋奖学金捐赠方代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教授作为嘉宾代表发表致辞,寄语外院学子要扎实外交知识、语言能力等基本功,励志成为新时代祖国外交事业的接班人,为祖国外交事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章文晋奖学金捐赠方代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教授作为嘉宾代表发表致辞 2022-2023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22级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朱翊民代表全体获奖同学发言,表示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22级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朱翊民代表获奖同学发言 在举行表彰大会之前,王帆院长在安青副书记陪同下会见了出席表彰大会的各冠名奖学金捐赠方贵宾。 本次主题教育活动中还播放了2022-2023学年获奖学生集锦暖场视频,布置了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展示板,勉励同学们以优秀同学为榜样,挺膺担当、砥砺奋进,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蓬勃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团委学生会同学们在暖场时,以舞蹈、朗诵等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理想、对榜样的真挚情感。 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系、所、部)辅导员及学生、获奖学生代表以及学生处、团委全体老师约500人参加了此次主题教育活动。
2024-07-04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第四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我院英语系参赛课程《英语精读》主讲教师薛冰老师和团队成员杨强、赵冰和李茜茜老师荣获第四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文科赛道中级及以下组三等奖,在此谨向英语系及四位获奖教师表示祝贺。 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旨在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望获奖教师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教务处将持续推动我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体系和内容变革,不断提升卓越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2024-06-052024年4月27日至28日,中国国际法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国际法的作用”,由中国国际法学会、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承办。 外交部部长助理苗得雨、司法部副部长赵昌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代表年会主办方致辞。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政府机关、公检法及律所等实务部门的14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许军珂副院长作为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主持大会报告。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马新民、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叶军分别为大会作《当前国际法形势与我国外交条法工作的新发展》《加强商务领域涉外法制建设推进国际关系法治化》的主题报告。 本次学术年会主场共设置13个分议题,举办了15场分组研讨会和5场国际法青年论坛。许军珂副院长主持了“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议题的研讨,易显河教授主持了“国际法的方法与教学研讨”专题讨论会并评议,王佳副教授和宋岩副教授参与了国际法青年论坛的评议,杨赟老师、季华老师、陈南睿老师、曹文姣老师、罗粒仁老师参与了多个议题的研讨。我校部分研究生提交论文并参与会议,其中博士研究生崔昊宇、硕士研究生艾山江·买吐地、刁梓恒分别作了论文汇报。 中国国际法学会秘书长张爱宁教授带领秘书处工作人员张歆老师、王佳老师、严文君老师共同参与了此次大会的筹备和组织。
2024-06-052024年4月26日上午,“推动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研讨会于展览路校区主楼422教师发展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外交学院“一带一路”访问学者首席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博士主讲,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宋清润教授,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查雯教授、国际经济学院冯兴艳副教授、李锋副教授、亚洲研究所全体教师以及学院各专业博士生共二十余人与会。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研究员主持研讨会。 余虹博士以其最新英文专著“Understanding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中文译名《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切入点,基于“一带一路”的共建理念与具体建设项目,深入探讨全球以及东南亚地区视角下中国首倡、各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经验与意义。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东南亚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与评价、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趋势、《东南亚态势2024》报告解读、东盟和中国共同关心的全球及地区热点问题等展开深入讨论,积极评价余虹博士作为海外学术界代表长期追踪“一带一路”研究的宝贵成果与突出贡献。
2024-06-054月18日下午,院专职党委副书记兼中国外交培训学院副院长安青带队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外事局走访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外事局副局长熊伟、副局长张伟、副局长白丹丹、二级巡视员胡文、综合管理处处长丁玲、国际处处长沈哲溢与我院一行交流座谈。 安青副书记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外事局是我院毕业生向往的重点就业单位之一,长期与我院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座谈进一步加强双方就人才培养、干部培训、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外事局副局长熊伟介绍了外事局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以及选人用人的标准等,并表示外交学院的学院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与外事局高度契合,希望与学院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建立长效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外事局副局长张伟、副局长白丹丹、二级巡视员胡文等局领导作为我院优秀毕业生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职业发展分享了从事外交外事工作的感悟。 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李慧、学生处处长郭延凯、学生处副处长李哲、学生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雪晴一同参加走访。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