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外交学院与北京语言大学在展览路校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外交学院院长王帆与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共同签署了协议。 王帆院长对段鹏校长一行来访表示欢迎,表示两校作为兄弟院校,双方合作历史悠久。他介绍了我院专业设置、师资力量与办学特色,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的开展情况,希望通过机制化合作,共同促进两校发展,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 段鹏校长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学科规划、师资力量、孔子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有关情况,以及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语言科学、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中文教育为主体的“三强三新”学科建设体系。 根据合作协议,两校将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在联合培育复合型人才、携手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和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外交学院与北京语言大学将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025-06-112025年5月13日,王世廷书记会见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一行,副院长高飞、外交学系主任熊炜、外办主任马新宇、外交部港澳台司副处长郑新等陪同会见。 王书记详细介绍了我院自建院以来外交人才培养成果、开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课程情况、与香港各高校开展的交流合作以及为香港各界开展培训等情况。 曾局长表示很高兴有机会来访外交学院,香港特区政府高度重视与内地高校的合作,感谢外交学院长期以来服务国家要求积极开展涉港研究和服务、与香港高校开展交流合作、支持香港公务员队伍建设。 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与香港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合作,为助力香港青年人心回归、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外事办公室 2025年5月19日
2025-06-112025年4月10-26日,基础教学部周庆杰教授随国家体育总局工作组赴法国巴黎,参加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申报设立“国际太极拳日”执行局会议,并在之后时间开展了系列太极拳教学活动。 一、参加UNESCO执行局会议 4月14日上午,UNESCO执行局会议对“国际太极拳日”等议题进行审议。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杨新育应执行局会议主席要求做陈述。“国际太极拳日”以高票获得通过,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周庆杰教授作为“国际太极拳日”工作专班成员主笔撰写了宣传片脚本和申报材料,参加执行局会议期间为代表团提供太极拳专业咨询。 二、太极拳教学 作为申报“国际太极拳日”的配套举措,周庆杰教授承担了相关太极拳文化讲座和教学工作。 1、法国武术联合会 4月22日,应邀在法国武术联合会进行教学。法国武联新任主席、副主席、教练员以及太极拳协会30多名会员参加活动。法国武联同行和拳友们热情高涨,教学现场气氛热烈。 2、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4月23日,应邀到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进行授课。文化中心主任王萌出席并全程参加活动。30多名法国拳友注册报名参加。 活动结束后,埃玛纽埃尔·法尔贾(Emmanuelle FARJAT)女士表示,周教授对太极拳文化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使得自己对“阴”与“阳”的相互转换以及太极“处处是圆”的本质有了更好的了解与体会。克里斯蒂安娜·奥兰(Christiane ORAIN)女士表示,以前只听说过“太极”这个名字,今天的讲座和教学让她学习了很多太极拳的知识,并且当场学以致用,受益匪浅,今后将正式开始系统地学习太极拳。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4月2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进行太极拳教学。来自德国、西班牙、伊朗、土耳其等国家的常驻代表参加学习。周庆杰教授着重讲解了太极拳文化内涵以及太极拳对助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Fitness for life”的特殊作用。代表们对周庆杰教授将太极拳文化与技术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给予高度评价。 周庆杰教授此次出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执教太极拳,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为推进申报设立“国际太极拳日”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学院赢得了国际声誉。 基础教学部 2025年5月19日
2025-06-115月13日下午,王帆院长会见到访的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海东一行。四川师范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吕京、国际交流合作处科长黄斌,我院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秘书处处长郭延军、亚洲研究所副所长杨悦、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王雨蒙陪同会见并参与交流。 王帆院长对张海东副书记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我院专业设置、师资力量与办学特色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张海东副书记对我院的接待表示感谢,介绍了四川师范大学学校概况、机构设置、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等有关情况。 王帆院长重点介绍了我院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工作进展及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等情况。双方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在联合研究、学科建设以及联合举办学术会议等方面开展合作,携手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和区域国别学科建设。
2025-06-112025年4月29日,学院党委书记王世廷会见香港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港理工”)校董会主席林大辉一行,就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教育创新发展进行交流。我院副院长高飞等陪同会见。 王书记对林主席一行表示欢迎,陪同来宾参观了沙河校区。王书记表示,学院肩负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培养高水平外交外事人才的使命,希两校共同致力于香港青年人心回归工作,推进在港开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课程,双方可着力推动跨学科、多领域、文理交叉的合作模式。 林主席对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强调港理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3月份通过外交学院组织的大使赴港讲座活动填补了课程体系的空白,反响热烈。两校可依托双方优势学科,培育复合型人才。 双方还围绕双学士项目、双硕士项目、教师互访、课程开发等具体合作做了详细规划,并一致认为两校优势互补,未来将携手开拓更为广阔的合作新局。 外事办公室 2025年5月8日
2025-06-112025年4月28日,王世廷书记在展览路校区会见到访的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港中大”)校长卢煜明一行,就进一步推动落实两校合作进行交流。港中大常务副校长潘伟贤、副校长岑美霞等陪同来访,我院副院长高飞、副院长许军珂等陪同会见。 王书记对卢校长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介绍了我院建校历史、办学特色、外交人才培养等情况,表示与港中大在开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课程、联合培养外交外事和涉外法治人才等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卢校长对我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强调港中大高度重视两校交流与合作,期待双方携手培养既了解中国国情和外交政策又具有国际视野和外交技能的人才。 双方还就共建港中大“外交与国际事务”本科专业、联合暑校、教师互访、学生交流、联合科研等具体合作达成共识,未来将逐步推动各项合作落实落地。 会见前,王书记陪同来宾参观了教师发展中心、同传翻译教室及报告厅,并在礼堂观看了我院宣传片。 外事办公室 2025年5月8日
2025-06-112025年4月17日至4月21日,澳门大学东亚模拟联合国大会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召开。外交学院8名学生代表参会,荣获大会最高团体奖项“最佳代表团”奖及7个个人奖项。 国际关系研究所崔博同学获“最佳代表”奖,外语系王罗千惠同学获“杰出代表”奖,英语系黎李子月、李桑妮同学获“荣誉提名”奖,外交学系张池同学获“最佳外交风采”奖,外交学系曹怡宁、国际关系研究所李思璇同学获“最佳文件写作”奖。
2025-05-064月10日下午,北京高校第三片组就业工作交流研讨会在我院展览路校区召开,学院专职党委副书记安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教委高校学生处处长、二级巡视员王栋,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匡校震,北京市教委高校学生处一级调研员吴缨,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调查研究部主任王晶晶,以及片组12所高校的就业工作负责人参会。我院学生处处长郭延凯主持会议,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研究生部就业办公室等有关人员一同参会。 安青副书记对北京市教委、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及兄弟高校同仁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安青副书记介绍了我院的建校历史、学科特色、毕业生优势等情况,强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全力以赴做好202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北京市教委高校学生处处长、二级巡视员王栋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研讨成果以及各高校促就业的工作举措和成效。王栋处长在讲话中强调,希望各高校要准确研判2025年就业形势,定期摸底调研各专业就业情况,把握好工作进度,持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建设高质量就业指导体系,打造一支校内外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强学生就业与教务学籍学历部门的对接,确保毕业信息和就业信息的一致性。 会上,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及我院的就业工作负责人围绕六项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为各高校后续开展好202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学生处 2025年4月23日
2025-05-062025年4月17至19日,“第二十一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暨‘中国与联合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在外交学院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外交学院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外交学研究分会和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承办。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王世廷大使、外交部政策规划司白洁参赞出席大会开幕式,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教授主持开幕式。 王世廷大使在致辞中指出,新时代的外交学学科建设,既承载着共和国历史的厚重,更肩负着新时代创新的使命。本次年会结合联合国成立80周年,聚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既是我们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集体学习,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学学科建设的探索。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但中国始终是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我们的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也需要学界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三大领域深化探索研究:一是如何将中国式现代化经验转化为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二是如何在国际规则博弈中提升制度话语权;三是如何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外交人才。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白洁参赞为大会作主旨报告,介绍近期中国外交重要议程。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习近平主席于4月14日开启对东南亚三国的国事访问。她表示,会议中提出的亚洲“五大家园”共同愿景、“命运与共”周边外交理念方针、亚洲价值观及亚洲安全模式等新表述,为外交学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她表示,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势不可挡,人工智能、绿色经济迭代进化,国际秩序和多边体系酝酿深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愈加彰显。希望专家学者们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外交思想,为中国外交提供智力支持,讲好中国故事。 在会议的主旨发言环节中,中国原驻格鲁吉亚、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大使岳斌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主题回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演变,强调中国在全球安全与共同繁荣中的重要作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教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视域下的国际体系秩序变革”主旨发言中,探讨了新时代国际体系的变革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带来了题为“新科技时代全球治理趋向与中国的应对方略”的专题分析,聚焦科技进步对全球治理格局的深远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分享了“中国运筹绿色大国外交的现状与未来”,探讨了中国在推动绿色外交方面的努力与前景。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熊炜教授围绕“中国与联合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当前国际秩序“脱嵌”问题提供的思维创新。原联合国全面禁核试条约组织外联与法律司司长李根信以“顺应全球治理变革大势,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题,分享了全球治理转型期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巍教授带来了“外交能力的衰落与权力政治的回归”专题发言,分析了全球权力格局变动对外交能力的挑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张骥教授则聚焦“外交回归与宏观研究”,探讨了外交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趋势。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秋彬教授以“构建‘外交+AI’新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与挑战”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对外交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发展方向。 在当日下午的平行分论坛中,来自全国几十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98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与联合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工智能时代的外交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大国外交新格局四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南开大学政党与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王存刚教授在大会总结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主题鲜明、贴近现实、议题丰富多彩,是全国外交学研究界学思践悟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推动学科建设的一次盛会。 本次会议同期还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外交学研究分会会员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外交礼仪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理事会议”,选举产生了两个分会的理事、常务理事以及领导机构。这两个分会的成立旨在整合国内教学和研究力量,系统总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经验,为参与引领全球治理提供注入中国风格、贡献中国智慧,通过学科专业建设深化外交人才培养改革,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外交学知识体系。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2025年4月22日
2025-05-064月22日下午,巴基斯坦部分高校校长及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一行9人在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馆组织下访问我院。外交学院院长、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王帆教授会见代表团一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秘书处处长郭延军研究员、国际关系研究所贺刚副教授、国际经济学院李锋副教授、亚洲研究所吴琳副研究员、李正阳讲师、王达讲师等陪同会见并参与座谈交流。 王帆院长向代表团一行介绍学院发展历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工作进展。双方分享了对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巴关系的看法,一致认为中巴两国应进一步加强战略协作,为地区和世界注入正能量。巴方专家学者对中巴命运共同体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予以高度评价,期待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为加快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巴双方专家学者随后举行“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圆桌会,围绕中巴政治关系、经济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5-05-064月21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外交学院院长王帆题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携手开创亚洲新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以习近平主席出访东南亚三国和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为背景,从“把握地缘特色 开创共赢新局”“把握安全规律 共筑命运屏障”“把握发展密钥 绘就共赢新篇”“把握历史大势 彰显中国担当”“擘画未来蓝图 共筑亚洲家园”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全文链接如下: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8846494-500006213883
2025-05-062025-05-06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4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4月10日,王帆院长接受《新闻联播》采访,解读中央周边工作会议。 王帆院长表示,世界已经是高度相互依存,想搞“脱钩断链”、强行分割,已经是不可能了,而且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所以,要“同球共济”、命运与共,让各国都共同能够得到发展。这才是真正大国的典范,大国责任的体现。 节目链接:[视频]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
2025-05-062025年3月31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24年年会在外交部蓝厅召开,主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三大倡议实践”。会议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外交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近7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 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应邀出席并作形势政策报告,结合学思践悟习近平外交思想,分析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回顾和展望外交工作,并对学会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王世廷主持并表示,学会将积极推动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更好服务外交工作大局。 学会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教授作学会年度工作报告。会议表决通过傅小强研究员担任副会长。学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主持。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三大倡议实践”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24年年会合影 学会副会长陈波、贾庆国、吴志成、王逸舟作主旨发言,学会副会长王健主持。在分组专题讨论中,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全球安全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全球发展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全球文明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4个议题深入研讨和交流。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处 2025年3月31日
2025-05-069月25日下午,“外交部2025年度国家公务员考录宣讲会”在我院展览路校区419报告厅成功举办。外交部军控司副司长马升琨(1995届外交学专业校友)、新闻司外国记者处处长刘畅(2008届外交学专业校友)、干部司考录培训处副处长王煜、考培处施晨生(2015届外交学专业校友)担任宣讲嘉宾,外交学院学生处副处长李哲主持。全院近300名师生参加宣讲会。 宣讲会上,马升琨副司长向同学们讲解了最新国际形势和中国发展态势,并结合近30年外交一线亲身实践经验,介绍当前外交工作的重点和外交人员应具备的素质。马副司长勉励外交学院的有志青年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之际,积极加入外交队伍,施展才华和抱负。 新闻司外国记者处处长刘畅和同学们分享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中参与外事工作的经历,以及进入外交部后在不同部门岗位工作的成长与收获,并鼓励学弟学妹们以家国天下为己任,踊跃投身祖国外交事业。 干部司考录培训处施晨生从职业发展、考录政策、福利待遇等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外交部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耐心细致地解答了现场提问。 (展览路校区主会场) (沙河校区直播分会场)
2024-10-17“中非合作论坛”配套活动——非洲驻华外交官与中国学校足球友谊赛于9月21日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顺利举行。活动由外交学院、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体育局主办;外交学院基础教学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北京市足球运动协会承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非洲驻华外交官足球梦之队协办。来自几内亚、加蓬、科特迪瓦等非洲驻华使团的22个国家的外交官及其子女、以及相关单位代表约200人参加活动。开幕仪式由北京市对外友协副会长王艳霞主持,足球比赛环节由外交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周庆杰教授主持。 友谊赛开幕前进行了以“中非友好一家亲”为主题的中非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中非青少年共同创作并展示绘画长卷,长卷图案布满中非经典文化元素,配以中英文书写的“中非一家亲”字样,寓意中非人文交流继往开来、蒸蒸日上。这份来自中非青少年的美好祝愿交至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代表。 外交部非洲司邱先明参赞在致辞中指出,2024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召开表明中非友谊历久弥坚,中非合作硕果累累,中非未来大有可为。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中非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拉紧中非人民情感纽带,对推动中非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义。 外交学院专职党委副书记兼中国外交培训学院副院长安青在发言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提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和“十大伙伴行动”开启了中非携手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的新篇章。她表示,体育交流在新时代有着独特价值,本次非洲驻华外交官与中国学校足球友谊赛的举办,有助于增强中非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几内亚比绍驻华大使安东尼奥•恩巴洛在发言中表达了对于2024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高度认可,他表示非常高兴看到中非人文交流不断创新形式并取得实质成果。他指出,此次足球友谊赛有利于促进中非民心相通,深化中非传统友谊。 本次足球友谊赛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青少年组的比赛,在非洲少年队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学生队中展开,双方战成1:1平后进入点球大战,最终北京第十二中学学生队以7:6获胜。成人组的比赛则由非洲驻华外交官组成的“梦之队”对阵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师队,最终非洲外交官队以4:0获胜。 相关媒体报道链接: 新华网: http://www.news.cn/silkroad/20240923/f0d732cd81f54223a14e0fcf13a6f834/c.html 中国日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409/23/WS66f0c4c6a3103711928a92d0.html 今日中国:http://www.chinatoday.com.cn/chinafrica/202409/t20240923_800378263.html 中国体育报: http://www.chinasportsdaily.cn/tyb/html/2024-09/26/content_116882_17843567.htm 央视国际在线:https://news.cri.cn/20240922/6830b576-f6fd-e69c-1866-28b7ab8deb08.html CGNT法语频道: https://francais.cgtn.com/news/2024-09-22/1837779582139510785/index.html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CGTNFrancais/posts/pfbid02Gxz6 SN:https://cdn.scoopernews.com/static/half/detail/11590/57947045.html?ad=2&without_head=1&without_relate=1&app=1&_t=1726996133487
2024-10-17受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委托,我院于2024年9月19日至27日举办第二十六期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课程培训班。该培训班旨在增进学员对国家外交事务及当前国际形势的认识,进一步理解香港在国家发展与外交中的角色,提升学员外事交往技巧,并促进香港与内地相关单位之间的交流。团长为香港特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总工程师洪永淇先生。孙吉胜副院长出席结业仪式,高飞副院长出席开班仪式。 9月19日开班仪式顺利举行,高飞副院长代表全院师生欢迎培训班学员的到来,并为学员进行第一堂讲座。 本次培训共开设了9次讲座,主题涉及《国际形势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外交谈判》《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外交:机遇与挑战》《外交礼宾工作》《中国公民海外安全及领事保护新动向》《“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香港在国家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参与和影响》《全球治理》等国际关系与外交话题,邀请我院多位教授为学员授课。 为进一步加深学员对国家外交和国防政策的理解,我院还安排学员旁听外交部和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外交部、国防部高度重视到访学员,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林剑、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张晓刚大校等与学员进行亲切交流。 9月26日晚,培训班顺利结业,孙吉胜副院长在结业仪式上祝贺各位学员顺利结业,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和纪念品。 本次培训班共有来自香港特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廉政公署、消防处、屋宇署、地政总署、卫生署、民航处、渠务署、立法会秘书处、运输署、海事处、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路政署、金融管理局、警务处、民众安全服务处、律政司、建筑署、食品环境卫生署、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工业贸易署等多个部门的25名公务员参加。 学员们对此次课程评价较高,认为课程安排丰富,授课内容与各自岗位工作联系紧密,加深了对国际形势和国家对外政策的了解,对国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未来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024-10-172024年9月19日至20日,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第十一次国家协调员会议暨年会在老挝琅勃拉邦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NACT中国”)与老挝外交学院(“NACT老挝”)共同主办。外交学院副院长许军珂率团参会。 本届NACT年会的主题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评估地区互联互通”。中国驻琅勃拉邦总领事张社平、琅勃拉邦省副省长本倰·玛尼冯(Bounleuam Manivong)、外交学院副院长许军珂教授、老挝外交学院院长维塔亚·夏雅望(Vithaya Xayavong)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东盟秘书长办公室互联互通处处长林清清(Lim Chze Cheen)发表视频致辞。与会代表围绕年会主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会议重申中国和东盟在面临共同挑战的背景下,需切实加强合作,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携手共建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国家协调员会议与年度研讨会背靠背举办,总结了2024年NACT工作成果,讨论了2025年NACT工作计划,确认了“NACT马来西亚”出任2025年NACT东盟方轮值主席。 9月20日,与会专家学者赴中老铁路琅勃拉邦火车站进行实地调研。 NACT于2014年正式成立,包括国家协调员会议、工作组会议、年会三级会议机制。NACT的工作成果多次获得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主席声明等官方文件认可和采纳,是本地区唯一得到官方认可的第二轨道外交机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二轨机制之一。 中国驻琅勃拉邦总领馆报道:https://mp.weixin.qq.com/s/gw0-_RAW5MkXks1LCoj2Rg
2024-10-172024年9月23日,孙吉胜副院长会见越南外交学院副院长阮雄山一行。孙副院长表示,中越两国外交学院在办学方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均致力于外交外事人才培养,为两院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两院未来展开更多合作。阮副院长表示,中越两国友好交往对促进国际关系和区域关系至关重要,越外交学院高度重视与中方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教育合作、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孙副院长与阮副院长共同签署了两院合作谅解备忘录。 签约仪式后,两院代表就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及新质生产力、南海问题、中美关系、加沙冲突、俄乌冲突等议题进行了讨论。越方参会人员包括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会长兼委员会秘书长裴长江,高级顾问、原越南外交部副部长范光荣,高级顾问、原越南外交学院院长阮武松,外交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郑明孟,大国研究中心代理主任周功辉,外交战略研究所研究员丁氏贤良,外交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吴怡麟,以及南海研究所研究员杜氏秋贤。我院代表有国际法系易显河教授,外交学系副主任樊超、徐小红副教授,国际经济学院副院长张文佳、何敏副教授,亚洲研究所研究员韩志立、王达及外办主任马新宇、副主任王雨蒙等。 越南外交学院隶属越南外交部,致力于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战略研究以及外交外事人员的教育培训。我院将继续与该院推进落实双方交流与合作,助力中越人文交流。
2024-10-179月19日,高飞副院长会见来访的英中协会主席戴维信爵士(Sir Martin Davidson)、主任葛珍珠(MeretheBorge Macleod)、副主任黑黑乐(Cyril Poulopoulos)、高级项目经理罗丹一行。双方就当前国际形势、英中关系现状与未来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就深化学院与协会之间的交流和促进两国青年互访达成了共识。高飞副院长还向英方介绍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解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等理念。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韩志立研究员、吴琳副研究员、赵骁讲师陪同会见。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