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外交学院党委举办第二十一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开班仪式,党办主任、学工部长、各院系部党总支书记、辅导员和全体学员近百余人参加。院党委书记齐大愚同志出席并讲话。 齐书记回顾了党的十九大和刚刚闭幕的“两会”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阐述了在中国获得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时代背景下坚定“四个自信”、向党靠拢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外交工作实践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齐书记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及“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两大主题谈了看法,希望同学们以端正的态度认真学习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牢固树立理想信念,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问题,以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学知识长本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 之后,齐书记与学员们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青年的殷切嘱托,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主心骨的不可替代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与外交工作的联系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学员们表示一定会珍惜培训机会,认真研读,为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外交学院党办2018年3月22日
2018-03-222018年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审判竞赛(英文)国内赛于3月16日至18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举行。我院代表队最终获得总成绩一等奖、最佳书状奖两项大奖。 该模拟法庭竞赛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刑事法院主办,本年度比赛共有来自对外经贸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24所著名法学院校代表队参加。我系派出了以钟青萌、杨一梁、王淑菲同学为上场队员,朱思捷、戚静思同学为研究员的参赛队,焦阳博士担任指导教师。我院代表队凭借队员扎实优异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中外专家的一致好评,一举挺进今年新增设的1/4决赛环节,最终获得一等奖、最佳书状大奖。感谢学院及各方的大力支持,团队成员付冰、许天舒、王达坡、佘雨泽、葛婷月、叶欧仪同学,以及往届参赛队员都为比赛准备提供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2018-03-222018年3月1日至4日,第五届“山海杯”国际辩论邀请赛在青岛举行,“山海杯”国际辩论赛作为国际A级大赛之一始终保持着一流的参赛队伍水平和评委质量。校团委选派演讲与辩论协会王世豪、陈青蔓、陆沁欣、邵涣宝、张迪雅、刘若淇、陈永杰参加比赛。 我校代表凭借赛前充足准备和队友间的默契合作,不畏强敌、沉着应对,最终收获季军头衔,王世豪同学获得本次大赛“全程最佳辩手”。我校代表队在比赛中展现出来的深厚素养、机敏反应、团队协作与谦和风度得到评委嘉宾的高度赞赏。 院团委 2018年3月16日
2018-03-19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由美国国际法学生联合会(International Law Students Association)主办。该赛事自1959年首次举办以来,至今已有59年历史,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专业性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被誉为国际法学界的“奥林匹克竞赛”。2018年2月24日至27日,中国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组委会协办的“第十六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赛区选拔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比赛共有49所高校参加。我院代表队由国际法系教师宋岩博士担任指导老师,队员包括李子钰、廉雅雯、李泽坤、周睿哲和罗诗静,曹超担任场下研究员。经过数轮激烈角逐,我院代表队脱颖而出,凭借优异表现,获得季军。我院代表队将于2018年4月赴美国华盛顿参加第59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国际总决赛。继去年取得国际赛资格,我院代表队已连续两年闯入国际赛。特别感谢参与研究的同学和往届队员的帮助,衷心感谢关心和帮助代表队准备、训练和竞赛的老师、同学及朋友们。代表队将再接再厉,力争再创佳绩! 国际法系 2018.2.28
2018-03-062018年2月23日至25日,第十九届伦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LIMUN 2018)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召开。外交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大二英语系陈乐鸥同学获本次大会最高奖项“外交风采奖”(Diplomacy Award)。这是我校学生再一次在伦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中获得高水平奖项。伦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是欧洲最大规模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也是世界几大知名模拟联合国活动之一。本次大会邀请了第62届联大主席斯尔詹·克里姆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济协调员斯蒂芬·奥布莱恩作为开幕式嘉宾并致辞。本次大会共设有33个委员会,主席团人数100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1800多名代表参与会议。大会上陈乐鸥以模拟有关国家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经过两天紧张的会议讨论与磋商,大会组委会授予陈乐鸥本次大会最高奖项“外交风采奖”(Diplomacy Award)。院团委 2018年2月26日
2018-03-06为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有关精神,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团中央学校部于2017年秋季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团支部开展2017年高校“活力团支部”创建遴选活动。接到活动通知后,我院团委及各团总支组织广大基层团支部积极参与。最终,我院国际法系2015412团支部经校内创建、省级遴选、网络投票、线上公示等环节,获得由团中央学校部授予的2017年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这是继2016年国际法系2014411团支部获得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后,我院基层团支部再次获此称号。 图为国际法系2015412团支部合影图为部分新媒体作品展示(我院国际法系2015412团支部参与“活力团支部”创建遴选新媒体作品链接:http://c.eqxiu.com/s/2sotVARs) 院团委 2018年3月6日
2018-03-06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发挥我院国际法专业优势,积极探索法学师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树立青年师生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培养青年学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为陕西渭南新时代追赶超越,跨越发展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我系于2018年1月赴陕西渭南开展了为期5天主题为“探索国情民情资讯•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陕西省渭南市政府高度重视我系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市政府、市司法局、团市委等相关部门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和指导,并全程陪同团队师生进行调研学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团师生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方面活动:一、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活动。实践团师生在渭南市大荔县长安屯村以及合阳县南伍中社区开展了两场普法宣传教育及法律援助活动。老师和同学们用通俗易懂的对话形式,就农村房屋流转和继承问题向村民进行深入浅出的法律宣传。同时,发放由外交学院法律援助中心汇编的《农村法律知识问答》,现场进行法律援助,解决村民的法律问题。法律援助活动还得到当地媒体采访和报道,反响强烈。二、探索国情民情资讯。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树立青年师生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培养青年学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师生参观调研了渭南市规划馆、渭南市创新创业中心、临渭区信访局并、渭南市政府、渭南市信访局、华州区赤水镇薛史村和合阳县南伍中社区,采用参观、座谈会、实地接访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深入了解信访工作实践、市政府的运行机制模式以及农业、农村、农民和精准扶贫的相关情况。实践团师生通过对国情民情资讯的调研,深刻感受到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带领下,国家取得的深层次、根本性的成就。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实践团师生表示,通过实践学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肩上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未来会将实践中获得的宝贵资料,应用于工作与学习中,让理论“接地气”,让青春的梦想和祖国的建设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
2018-03-06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东盟关系面临提质升级的重要机遇。为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20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提出的制订“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以下简称“2030年愿景”)的重要倡议,我院亚洲研究所于2018年1月26日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办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推进制订2030年愿景”特别工作组会。 来自东盟十国智库的高级别代表、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国家协调员及国内知名专家五十余人与会。中国外交部亚洲司毛宁副司长、我院孙吉胜副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黄朝翰资深研究员致开幕辞。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翁贴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本次会议系统梳理和评估了中国与东盟现有的合作框架、机制及具体领域的合作成效;清晰界定和明确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和主要目标;深入研究了“2030年愿景”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发展战略的对接方式;并建设性地提出了政治安全、经济发展、人文交流三大支柱领域开展合作的具体目标、领域和路径。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15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并为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东盟关系已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迈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也迈入了全面发展并且可持续的新阶段。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决定制订“2030年愿景”,共同规划未来发展蓝图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和东盟携手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对于促进双边关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东盟共同体建设以及全球和区域治理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本次会议形成的有关共识及各国提交的高质量研究报告将以适当形式递交一轨,以期为“2030年愿景”制订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于2013年由中方倡议成立,经各方酝酿于2014年正式启动,是本地区重要的第二轨道外交机制之一,也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媒体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gjgxx/201801/t20180130_3833207.shtml
2018-03-062018年1月12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在北京召开2017年年会。此次年会主题为“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共有来自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察哈尔学会等单位的12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首先由外交部张业遂书记做形势政策报告。张书记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并结合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强调要深刻理解和领会中国外交的新使命、新目标和新部署。张书记对学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学会要积极发挥国家重要智库作用,提升专业领域研究能力,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中国智慧。 接下来,秦亚青常务副会长做学会年度工作报告,王帆副会长主持。工作报告对学会2017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在过去的一年中,学会通过举办各类学术会议以及进行首届年度优秀论文评奖和召开首届青年学者论坛等活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扩大学会活动辐射范围,跟踪重大热点问题研究,培育青年才俊,切实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全面发展。 其后,在陶坚副会长的主持下,韩方明、戚振宏、陈东晓、贾庆国和朱锋五位副会长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型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新变化等议题进行了阐述。 当天下午,学会分别以“新型国际关系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为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会。 大会闭幕阶段,孙吉胜秘书长进行了总结,她对学会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谢,并表示学会在未来将继续为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2018-01-14近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公布《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优秀实践团队、优秀个人名单》,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盛元坤荣获优秀个人奖。 7月11日至7月21日,在团委组织下,盛元坤老师带领学生社团知行学会10名队员赴河南嵩县王元村小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盛老师时刻牢记内心对自己立下的“三心”要求,以“心系学院嘱托、心记此行目的,心念学生安全”为己任,带领同学们坚守初衷,努力克服暴风雨导致的停水停电等一系列困难,出色完成这次具有“大爱”的支教使命,受到当地师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多年以来院团委积极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强化组织实施、发挥育人功能、巩固活动成果,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院团委 2017年11月23日
2018-01-052017年12月28日上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研究员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做了题为“新时代外交官的使命担当和理论素养”的学术讲座,并就“中国外交理论建设和战略谋划”和我院中青年教师进行了座谈和学术交流。此次活动由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联合举办,秦亚青院长主持了讲座和座谈。讲座中,杨洁勉研究员分别就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国外交官的使命担当、中国外交的实践自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自信、以及国家建设的任重道远等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为外交人才提出了新时代的使命和要求。座谈会中,杨洁勉研究员就中国外交如何从理念走向理论、中国如何走向国际化、以及高校如何在培养外交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等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2018年1月5日
2018-01-052017年12月21日,由我院亚洲研究所主办、广州航海学院承办的“亚洲区域合作国内智库网络联席会议”在广州成功召开。来自“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国内研究基地、“中日韩思想库网络”国内研究基地、“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系列的22家成员单位近50名专家学者与会。外交部亚洲司黄溪连副司长、我院江瑞平副院长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演讲,广州航海学院邹采荣校长致欢迎辞。 在“主旨报告”环节,黄溪连副司长通报了东亚合作的新形势、新动向,并对智库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江瑞平副院长着重探讨了东亚合作中的六大关系,发表了兼具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的独到见解。在“基地、中心工作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围绕东亚思想库网络、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中日韩思想库网络和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框架下2017年工作成效与2018年工作设想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与部署安排。 我院亚洲研究所是东亚区域合作三大思想库网络的中国国家协调单位,近年来在我国沿边、沿海省市建立了一批国内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东亚地区合作国内学术共同体建设成效已初步彰显。各基地、中心发挥自身优势,相互间协同合作,为我国周边外交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2017-12-29按照学院党委统一部署,12月27日,我院副院长江瑞平教授为全院教工党员作题为“十九大报告的国际视野”的专题辅导报告会。 江瑞平副院长围绕“从国际定位看历史方位、如何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时代主题与中国新时代、从逆全球化到新全球化、两大构建主导外交布局、六大趋向引领开放格局”六大方面,结合历史与现实,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事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十九大报告的有关内涵和意义。 辅导报告使教工党员对如何更好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教育事业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外交学院党委办公室2017年12月28日
2017-12-29受外交部领事司委托,由外交学院国际法系主办、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协办的领事保护立法专家论证会,于2017年12月22日下午在外交学院展览馆路校区213会议室举办。会议由国际法系主任许军珂教授主持,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兼领事保护中心主任陈雄风、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副主任郭志强及其他工作人员出席会议。来自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公安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北京化工大学的学者分别从国际法、法理学、行政法和民法的角度对立法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并对相关问题积极建言献策。陈雄风副司长在听取专家意见后,充分肯定了专家们的研究和建议,希望继续与专家学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并加快相关立法工作。国际法系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
2017-12-28国际经济学院喜报 ——国经学院学生在“全国第九届大学生数学竞赛暨北京市第二十八届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再创佳绩“全国第九届大学生数学竞赛暨北京市第二十八届大学生数学竞赛”北京赛区预赛于2017 年 10 月 28 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外交学院等高校的6248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竞赛。 国际经济学院林昱伉 刘宇心、吴师航 、苗颖、李乐萱等同学在杨莉老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参加了本次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林昱伉 、刘宇心等2名同学荣获北京市第二十八届大学生数学竞赛(丙组经管类)一等奖;吴师航 、苗颖 、李乐萱、吕丽婷、叶金宸等5名同学荣获二等奖;文嘉皓 、王郁柯、 何宇潇 、卢健、 陈会凌、 宴斌扬等6名同学荣获三等奖。刘宇心同学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北京赛区二等奖,吴师航、苗颖 、叶金宸 、李乐萱、杨雨洁、林昱伉、吕丽婷等7名同学荣获三等奖。 在此特向林昱伉 、刘宇心等14名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对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杨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际经济学院 2017年12月26日
2017-12-27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17〕2号),外交学院成功跻身全国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是党和国家赋予外交学院的光荣使命,外交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院将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培养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的新途径,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将《外交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精编版)》予以公布,学院将按照方案要求,积极建设一流学科。外交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精编版).pdf
2017-12-27外交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精编版).pdf
2017-12-262017年12月20日,国务院法制办甘藏春副主任一行、外交部条法司孙劲参赞一行前来我院进行调研。此次调研活动由国际法系主办、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协办。下午14点30分,院长秦亚青教授与甘藏春副主任一行、孙劲参赞一行在主楼138接待室进行了座谈,国际法系主任许军珂教授、书记李淑媛、江国青教授、副主任刘雅参加了座谈。15点在国际交流中心1103会议室就 “条约的国内法适用”问题举行了调研会。调研会由许军珂教授主持,甘藏春副主任做了讲话,随后来自学术界与国务院法制办、外交部条法司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就“条约的国内法适用”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其中,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首席教授易显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车丕照、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朱利江,以及我院国际法系的江国青教授、高秀东教授、龚迎春副教授、许军珂教授先后发表了意见,他们围绕着安理会决议定性、世界主要国家适用条约模式、条约在国内效力、条约与国内法冲突、我国法律对条约适用的规定、当事人可否直接援引条约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甘藏春副主任在听取专家意见后,认为专家们准备充分、研究深入,并表示希望与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解决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并加快相关立法工作。国际法系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
2017-12-252017年12月12日,“金砖国家与全球秩序的未来”圆桌研讨会在我院展览路校区国际交流中心1103会议室召开。秦亚青院长、美国美利坚大学阿米塔夫•阿查亚教授、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圣保罗校区奥利弗•施廷克尔助理教授、上海人民出版社潘丹榕主任以及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魏玲教授作为发言嘉宾参加会议。此次圆桌研讨会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秦院长在欢迎词中首先感谢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对外交学院的支持,然后简要阐述了金砖国家合作的重大意义与主要成就,对施廷克尔助理教授的专著《金砖国家与全球秩序的未来》的学术性和实践性给予了较高评价。上海人民出版社潘丹榕主任、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圣保罗校区奥利弗•施廷克尔助理教授作了主旨发言,分别就《金砖国家与全球秩序的未来》一书中文版的出版过程和主要内容作了系统介绍。在随后的评论阶段中,美国美利坚大学阿米塔夫•阿查亚教授就金砖国家如何深化合作提出了切实的建议,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魏玲教授讨论了金砖国家合作的最新进展。在自由问答环节,与会各位专家和参会的院内外师生就金砖国家合作的前景和挑战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互动。本次研讨会务实、高效,增进了对金砖国家合作的切实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对会议进行了报道:http://www.cssn.cn/zx/bwyc/201712/t20171218_3783264.shtml。 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 2017年12月15日
2017-12-182017年12月9日,第23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北京赛区决赛在中央财经大学举行。我院英语系本科一年级的丁青筠同学和二年级的肖晓晓同学代表外交学院参赛,与来自北京二十余所高校的31名选手同台竞技。丁青筠同学勇夺大赛冠军,肖晓晓同学荣获一等奖(第五名),丁青筠同学成功晋级明年的全国赛。 比赛由三分钟定题演讲、两分钟即兴演讲及两分钟问答三个环节组成。两位选手均发挥出色。肖晓晓同学的定题和即兴演讲生动流畅、言之有物,回答问题论之有理。丁青筠同学则凭借完美的定稿、颇有设计的即兴、机智灵活的问答和从容沉稳的比赛气质赢得了所有评委的认同。 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于1996年创办,由中国日报社与可口可乐大中华区联合主办、二十一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承办,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英语演讲赛事之一。北京地区决赛,则是所有地区赛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场比赛。外交学院英语系学生在该项赛事中屡创佳绩,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荣誉。 在此热烈祝贺丁青筠和肖晓晓同学!感谢英语系创新实践训练中心演讲团队的赛前指导和培训!同时感谢学院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