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是各类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事比较集中的时间。近期,英语系教师指导下的各系优秀选手在一系列比赛中代表外交学院参赛,连连获奖,屡创佳绩。11月10日,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本科一年级学生曾恺来参加了第十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荣获亚军。12月8日,英语系一年级学生刘晓晓参加了第24届“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北京赛区复赛,荣获亚军,顺利晋级2019年全国总决赛。11月3日,英语系本科二年级学生丁青筠参加了2018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北京赛区复赛,荣获三等奖。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和“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是久负盛名的高水平英语演讲赛事。我院学生在所有比赛中均有所斩获,表现了外交学院学子在演讲方面的扎实功底和优秀传承。在此,祝贺获奖同学们!感谢英语系英语创新实践训练中心演讲团队的各位指导教师!同时向为演讲团队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教师及学院相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
2018-12-272018年12月9日至15日,应联合国日内瓦总部邀请,英语系选派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唐杰、翻译专业硕士(MTI)研究生程斯露和杨婷赴瑞士日内瓦进行为期一周的同声传译观摩和哑箱训练实习,并与口译处全职译员进行深入交流。此次活动由北京思必锐翻译有限责任公司组织,联合国签约译员秦肖斌先生随队指导。我系学生圆满完成了口译实习活动并获得联合国日内瓦总部颁发的翻译实习证明。实习期间,我系学生观摩了万国宫的被动安全工作组会议、联合国难民署自愿认捐声明会议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70周年庆祝活动“180秒我的人权故事”颁奖活动,并在哑箱按照现场抽签顺序真实模拟会议同传。在会议结束之后,秦肖斌老师从翻译的整体风格到漏译错译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了细致个性化的点评。模拟实战之外,三位同学还接受了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会议管理部口译司前任司长李正仁、口译处中文科科长竺小华、资深译员黄迅余、专职笔译员祁琳等老师面对面的指导,就口译训练、同传实战、职业发展规划和机器翻译等热门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参加此次实习,三位同学对自身翻译水平和联合国的同声传译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受益匪浅。他们认识到,不仅要进一步提升英语基础和翻译技巧,而且也要熟悉联合国会议的语言体系、不同会议主题的专业知识背景、不同国家代表的口音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联合国做口译要有认真踏实、镇定自若的职业素养。此次实习机会让同学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与专业译员的差距,为日后的翻译学习指明了方向,树立了信心,争取早日成为高端外交外事翻译人才。 (英语系MTI研究生 杨婷 供稿)
2018-12-27近期,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志愿服务工作总结表彰座谈会在京召开,我校获评“志愿服务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就本次志愿服务活动向我校发来感谢信,国际经济学院刘迪一同学作为优秀志愿者代表发言。峰会筹备以来,我校共选派74名学生参与了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和细致周到的志愿服务态度赢得了主办方和中外嘉宾的广泛称赞。
2018-12-21由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外交学院英语系协办的第四届“中译杯”全国青少年口译大赛全国总决赛于2018年12月9日在外交学院展览路校区主楼419报告厅圆满落下帷幕。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英语系主任石毅教授、联合国赴华培训项目负责人、原联合国中文组组长何勇博士、中译出版社社长张高里先生、“青少年留学”对话哈佛研究生院讲师罗森博格先生以及“青少年与公益”对话亚洲教育论坛副秘书长、资深公益人陆波先生等作为嘉宾裁判出席总决赛。在总决赛开幕式上,孙吉胜副院长代表外交学院致开幕词。她首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中译杯”全国青少年口译大赛在促进青少年口译能力培养以及为国家高级口译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孙副院长也表示,热烈欢迎有志于从事外交事业的选手报考外交学院,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与桥梁。 “中译杯”全国青少年口译大赛针对12—18岁中英双语的优秀初高中学生设立。大赛通过源语复述、主旨口译、英译汉、汉译英及对话口译五种形式,全方位考核参赛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词汇应用能力及双语转换能力。自2015年首届比赛以来,大赛吸引了全国数十万名学生参赛。大赛以其权威性及专业性,在过去四届比赛中受到了业界及高校高度关注。进入决赛的六位选手在赛场上进行了激烈角逐,最终经过嘉宾评委投票,来自成都外国语学校的李怡辰,来自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的钟子嘉,以及来自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的王从文分别获得了本届大赛的冠、亚、季军。“中译杯”全国青少年口译大赛不但是全国青少年共享的校园文化盛宴,是中学学子之间交流思想、深化友谊的重要平台,更是促进青少年口译能力培养的开拓先锋,为国家高级口译后备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外交学院英语系作为此次大赛的协办单位,不但助力大赛的顺利举办,而且进一步挖掘了青少年英语翻译人才,促进了优秀中学生对我系高端外交外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的了解,培养他们未来从事外交事业的兴趣与志向。
2018-12-202018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应印度青年事务与体育部邀请,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组织了中国青年代表团前往印度,进行为期7天的友好访问。英语系选派本科学生李惠海、胡雨彤同学随团出访,与印度青年进行深入交流。中印两国青年交流自2006年开始,至今已有近4000名青年进行互访。此次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约200人,分别访问了印度首都新德里,西部商业中心孟买以及文化名城加尔各答。在出访首日,代表团拜会了我国驻印度大使馆,参加中印青年联欢活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罗照辉大使表示,当前中印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良好的双边友好合作关系,为青年交流提供了坚实基础和良好机遇。今天,中印青年们应当抓住历史机遇,站在前人肩膀上,推动中印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印期间,代表团考察了印度国家戏剧学院、印度理工科技大学,参观了印度国家博物馆、科学城、创新项目孵化器等,并深入社区和农村,与印度各界青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动。中印青年尤其是在青年教育、青年创业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通过参加此次活动,英语系学生在印度多看多思多想,互学互鉴,充分考察了印度国情,感受了印度文化,传递了友好情谊,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印友好关系的民间使者。 (英语系2016212班 胡雨彤 供稿)
2018-12-11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合影 摄影/《外交人》报社 吕厚辰2018年12月2日,由外交学院主办,外交部礼宾司、外交部团委等单位支持,共青团外交学院委员会、外交学院校学生会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在外交学院圆满落幕。本届大赛以“仪礼为棹,风雨同舟”为主题,以涉外礼仪为比赛内容,运用演讲、答题、情景模拟等形式,辅以主题讲座、青年交流活动,鼓励青年学子弘扬中国外交宗旨,传播公众外交理念,关注当今国际局势,彰显民族礼仪风尚。决赛现场,前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中国驻旧金山第12任总领事罗林泉,前外交学院副院长、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驻芬兰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张直鑑,前外交部礼宾司参赞、驻塔吉克斯坦使馆参赞、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顾问马保奉,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夏莉萍,外交部团委书记沈思维等多名资深外交官及外交外事领域学者专家到场担任评委。外交学院党委副书记董杰代表主办方领导出席。各参赛高校 摄影/《外交人》报社 吕厚辰外交学院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摄影/《外交人》报社 王婷轩本次大赛共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来自全国各地36所高校经过校内选拔或推荐组队参赛。经预、复赛后,表现优异的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最终,外交学院代表队获得一等奖,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获得二等奖,四川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三等奖。外交学院党委副书记董杰致辞 摄影/《外交人》报社 王婷轩比赛开始前,外交学院党委副书记董杰及外交部团委书记沈思维分别为大赛致辞。董杰书记表达了对所有支持、参与大赛领导及选手的衷心感谢,鼓励同学们怀揣和谐天下之愿、树立极目乾坤之志、拥有砥砺学问之心,未来成为祖国优秀外交外事人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彰显出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外交部团委书记沈思维致辞 摄影/《外交人》报社 王婷轩沈思维书记指出礼宾工作在对外交往中至关重要,外交外事礼仪大赛正是为有志于祖国外交外事工作的同学提供了重要实践平台。同时激励新时代青年们与祖国同行,坚定理想信念;与时代同行,增长才干本领;与世界同行,拓展国际视野。“共济风雨——情景模拟”环节 摄影/《外交人》报社 吕厚辰全国总决赛设“博学立身——客观题”、“燮和天下——模拟谈判”、“共济风雨——情景模拟”三个环节。比赛题目涉及外交外事礼仪规则、各国风俗、宗教习俗等。客观题考察选手的理论知识储备;模拟谈判考察选手对当前时事的关注以及对礼仪知识的运用;模拟情景将实际外交外事场合中可能出现的场景进行再现,考察选手是否真正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比赛过程中,各参赛队伍表现出色,评委们针对相关环节进行了点评。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是由外交学院搭建的推动当代大学生外交政策教育具体化平台,自2002年创办以来,在外交部礼宾司、外交部团委等单位的支持下,已成功举办十六届。大赛以高度专业的评委阵容见长,邀请驻外大使、资深外交官、礼仪界明星老师作为嘉宾评委参与活动。如今已经成为荟萃百名精英、招徕千里名校的品牌活动,同时也成为同类比赛中级别最高、专业性最强、影响力最广的精品赛事,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2018-12-07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合影 摄影/《外交人》报社 吕厚辰 2018年12月2日,由外交学院主办,外交部礼宾司、外交部团委等单位支持,共青团外交学院委员会、外交学院校学生会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在外交学院圆满落幕。本届大赛以"仪礼为棹,风雨同舟"为主题,以涉外礼仪为比赛内容,运用演讲、答题、情景模拟等形式,辅以主题讲座、青年交流活动,鼓励青年学子弘扬中国外交宗旨,传播公众外交理念,关注当今国际局势,彰显民族礼仪风尚。 决赛现场,前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中国驻旧金山第12任总领事罗林泉,前外交学院副院长、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驻芬兰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张直鑑,前外交部礼宾司参赞、驻塔吉克斯坦使馆参赞、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顾问马保奉,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夏莉萍,外交部团委书记沈思维等多名资深外交官及外交外事领域学者专家到场担任评委。外交学院党委副书记董杰代表主办方领导出席。 各参赛高校 摄影/《外交人》报社 吕厚辰 外交学院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摄影/《外交人》报社 王婷轩 本次大赛共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来自全国各地36所高校经过校内选拔或推荐组队参赛。经预、复赛后,表现优异的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最终,外交学院代表队获得一等奖,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获得二等奖,四川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三等奖。 外交学院党委副书记董杰致辞 摄影/《外交人》报社 王婷轩 比赛开始前,外交学院党委副书记董杰及外交部团委书记沈思维分别为大赛致辞。董杰书记表达了对所有支持、参与大赛领导及选手的衷心感谢,鼓励同学们怀揣和谐天下之愿、树立极目乾坤之志、拥有砥砺学问之心,未来成为祖国优秀外交外事人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彰显出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外交部团委书记沈思维致辞 摄影/《外交人》报社 王婷轩 沈思维书记指出礼宾工作在对外交往中至关重要,外交外事礼仪大赛正是为有志于祖国外交外事工作的同学提供了重要实践平台。同时激励新时代青年们与祖国同行,坚定理想信念;与时代同行,增长才干本领;与世界同行,拓展国际视野。 "共济风雨——情景模拟"环节 摄影/《外交人》报社 吕厚辰 全国总决赛设"博学立身——客观题"、"燮和天下——模拟谈判"、"共济风雨——情景模拟"三个环节。比赛题目涉及外交外事礼仪规则、各国风俗、宗教习俗等。客观题考察选手的理论知识储备;模拟谈判考察选手对当前时事的关注以及对礼仪知识的运用;模拟情景将实际外交外事场合中可能出现的场景进行再现,考察选手是否真正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比赛过程中,各参赛队伍表现出色,评委们针对相关环节进行了点评。 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是由外交学院搭建的推动当代大学生外交政策教育具体化平台,自2002年创办以来,在外交部礼宾司、外交部团委等单位的支持下,已成功举办十六届。大赛以高度专业的评委阵容见长,邀请驻外大使、资深外交官、礼仪界明星老师作为嘉宾评委参与活动。如今已经成为荟萃百名精英、招徕千里名校的品牌活动,同时也成为同类比赛中级别最高、专业性最强、影响力最广的精品赛事,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2018-12-072018年11月30日,由外交学院国际法系主办的第五届“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研讨会在我院展览路校区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鼎鉴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京内外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与我院国际法系师生三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挑战与创新”,由国际法系主任许军珂教授主持。许老师首先代表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研讨会分为两大议题。主题一为“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挑战与反思”,由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谢安平教授主持。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龚红柳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祁欢教授、东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煜兴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柴荣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于鹏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阎天助理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罗楚湘教授先后做了发言,分享了各自学校的人才培养经验和困惑以及对于目前法治人才教育模式的建议。主题二为“法律人才培养的现实展望”,由国际法系党总支书记李淑媛老师主持。最高法院民三庭原副庭长金克胜、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魏增产副教授、南开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研室主任朱京安教授、北京市鼎鉴律师事务所主任曲海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万磊、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管元梓先后做了发言,各法律实务部门同仁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对法治人才的期望。最后,国际法系副主任张华副教授就会议主题进行总结,并对我系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向与会人员再次表示感谢。通过此次研讨会,我系加强了与各大法学院及实务部门的交流。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也有利于促进我系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国际法系
2018-12-05为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月6日至12日,校团委组织我院23名学生干部骨干赴革命圣地——井冈山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暑期实践活动,追忆红色历程,弘扬爱国精神。 昔日峥嵘井冈,今日红色讲堂到达井冈山的第一天,同学们参加了主题为“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的“三湾改编”情景教学和井冈山精神专题讲座。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钟国华处长带领大家回顾了第一次大革命的历史,并对井冈山精神“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创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的丰富内涵进行详实而形象的阐述。同学们体验“三湾改编”情境教学 8日,革命后代赵进军女士和金星女士为全体学员讲述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作为红军后代,他们无不传承着祖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坚毅勇敢的优秀品格。外交系大二张鼎文同学在讲坛后感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重拾革命信仰与精神。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点亮我们的人生。” “革命后代讲家风”情境教学重走革命圣地,感悟井冈精神 怀着对革命先辈和红军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同学们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小井红军医院、烈士墓、大井毛泽东旧居、黄洋界保卫战旧址、茅坪八角楼、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红色圣地参观,进行了“祭奠井冈英烈”、“雷打石宣纪”、“重温入党誓词”等情景教学。 祭奠革命英烈,重温入党誓言同学们重走挑粮小道,感受当年红军战士挑粮的艰辛历程;体验红军战场救护、抢滩登陆,感受革命斗争的艰苦和革命胜利的不易;与农户配合做一顿红军餐,感受红军与当地人民之间的鱼水情。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共产党人在井冈山上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红军战士坚定的理想信念,体会了井冈山精神中的“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内涵。国际经济学院大二方伦洲同学说:“只有身临其境地了解那段血与火的红色岁月,才能深刻到革命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重温那段红色记忆,自己的灵魂仿佛已经在潜移默化中烙印下红色的基因,伴随我们一生。”同学们重走挑粮小道 怀揣理想信仰,奋进时代征程在为期七天的培训中,我校学生坚定了新时代青年的崇高理想和奉献精神。英语系大二张子涵同学在培训结束后表示:“井冈山学习活动让我们每个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幸福生活,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将会用实际行动响应革命前辈传承的红色基因,以红军精神鞭策自己,并影响更多的人。”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井冈山精神产生于革命斗争时期,它形成于共产党人探索革命道路的努力之中,完善于中国革命的不断推进和取得胜利之中,发展于在新时代的创新和传播之中。新时代青年,不止诗和远方,更有梦和家国。青年学生应传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为内涵的伟大井冈山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担当起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积极投身于时代洪流和伟大征程之中,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辉。
2018-11-23欢迎有意申请国外大学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同学参加! 讲座时间:2018年11月23日 18:30 讲座地点:外交学院沙河校区
2018-11-212018年10月27日至11月10日, 部分非洲法语国家学者应我院非洲研究中心邀请成功访华。此项目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后续行动之一,旨在增强版“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框架下邀请非洲法语国家有影响力的学者来华进行短期访问,开展学术交流。中非双方学者通过讲座、座谈、研讨、参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北京峰会成果展开讨论交流,进一步加强非洲学者对中国的了解,增进理解,促进中非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水平,为中非关系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来自喀麦隆、多哥、突尼斯、马里、中非、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塞内加尔、贝宁、加蓬、几内亚等11个法语非洲国家高校、研究机构、智库的18名学者与专家参加了此次访华团。学者在京期间,原外交部大使刘志明、外交部非洲司论坛办主任周平参赞、我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项目负责人李旦教授等为非洲学者举行专题讲座。访华非洲学者与来自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以及外交学院的中方专家共同举办了以《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非洲学者还访问了江苏与安徽,与盐城师范学院、南京大学以及安徽大学的师生开展学术交流,旁听了全国高校法语演讲比赛,考察了农村扶贫项目和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通过这次访问,非洲学者普遍反应收获很大,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加深了对中国的感性与理性认识,增强了为中非合作贡献力量的决心与信心。
2018-11-152018“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北京赛区复赛于10月27日在北京印刷学院落下帷幕。英语系研究生二年级的侯特特同学获得二等奖,本科二年级的程冠杰同学获得三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面向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全国性阅读比赛,旨在推动英语读写教学,提高学生英语读写水平,引领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是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读写比赛。特向两位同学表示祝贺!感谢英语系创新实践训练中心阅读团队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学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附:2018“外研社•国才杯” 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外交学院落地赛获奖名单 特等奖程冠杰 侯特特 一等奖郑寅琦 许天舒 陈莹柯 史丽雅 徐天琦 顿然 张嘉莉 二等奖焦小桐 王笑奕 王宇辰 金童 熊诗音 丁丛阳 沈沁源 李尚仪 刘晓晓 李诗玥 李沛遥 胡可欣 杜福权 三等奖唐锦源 李蕉雨 徐心蕊 曾恺来 王天钰 林语嫣 丁青筠 李论衡 李国安 宋律李心蕙 路庆波 朱佳衔 陈佳炜 张玉滢 韩星茂 柏欣雨 沙巍然 康佳倩 吴艾婧 张剑翰 黄雨晨 肖佳瑜
2018-11-092018年10月27日,“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北京赛区复赛在北京印刷学院举行。外交学院英语系研究生二年级詹闽、本科二年级李心蕙同学代表学校参赛。经过激烈的角逐,詹闽同学获得特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李心蕙同学荣获二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面向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全国性写作比赛,旨在推动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引领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是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写作比赛。詹闽和李心蕙同学充分体现了我院学生扎实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特向两位同学表示祝贺!同时感谢英语系创新实践训练中心写作团队全体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学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附:2018年“外研社•国才杯” 全国英语写作比赛外交学院落地赛获奖名单特等奖詹闽 李心蕙 一等奖李国安 程冠杰 李尚仪 史丽雅 二等奖熊志健 许天舒 徐鹤鸣 周昉 金晓萌 候特特 丁青筠 蒋铭哲 三等奖马多文 沈沁源 沙巍然 赵雪彤 丁关太 黄荟茹 李蕉雨 邓妍 韩笑 金童 黄雨晨 肖佳瑜
2018-11-0910月27日,外语系日语专业学生严辰在"永旺杯"第十一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中获得日语同传组亚军(二等奖第1名)。 此项赛事由中国翻译协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从2008年起迄今已举办11届,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多语种口译赛事。日语比赛设同传组和交传组,每组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9个。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三轮鏖战,严辰同学从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同传组亚军。 向严辰同学及其指导老师表示热烈祝贺!
2018-11-0810月27日,外语系法语专业学生范逸飞在"永旺杯"第十一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中获得法语交传组冠军(第1名)。 此项赛事由中国翻译协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从2008年起迄今已举办11届,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多语种口译赛事。法语比赛只设交传组,共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9个。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三轮鏖战,范逸飞同学从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荣登榜首。 向范逸飞同学及其指导老师表示热烈祝贺!
2018-11-08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主办,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协办,以全国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高校本科学生为参赛对象的全国"西班牙语之星"演讲大赛决赛,于2018年10月20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举行。共有来自全国57所院校的382名选手报名参赛。低年级组12名选手、高年级组13名选手在经历初赛的激烈角逐后脱颖而出,进入本届大赛决赛。我院外语系西班牙语专业大二2017313班的韩静怡同学在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这是我院西班牙语专业重建后首次学生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向韩静怡同学及其指导老师表示热烈祝贺!
2018-11-0810月27日,外语系日语专业学生严辰在“永旺杯”第十一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中获得日语同传组亚军(二等奖第1名)。此项赛事由中国翻译协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从2008年起迄今已举办11届,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多语种口译赛事。日语比赛设同传组和交传组,每组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9个。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三轮鏖战,严辰同学从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同传组亚军。向严辰同学及其指导老师表示热烈祝贺!
2018-11-0810月27日,外语系法语专业学生范逸飞在“永旺杯”第十一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中获得法语交传组冠军(第1名)。此项赛事由中国翻译协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从2008年起迄今已举办11届,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多语种口译赛事。法语比赛只设交传组,共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9个。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三轮鏖战,范逸飞同学从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荣登榜首。向范逸飞同学及其指导老师表示热烈祝贺!
2018-11-08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主办,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协办,以全国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高校本科学生为参赛对象的全国“西班牙语之星”演讲大赛决赛,于2018年10月20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举行。共有来自全国57所院校的382名选手报名参赛。低年级组12名选手、高年级组13名选手在经历初赛的激烈角逐后脱颖而出,进入本届大赛决赛。我院外语系西班牙语专业大二2017313班的韩静怡同学在决赛中荣获一等奖。这是我院西班牙语专业重建后首次学生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向韩静怡同学及其指导老师表示热烈祝贺!
2018-11-082018年10月17日-19日,主题为“文化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在钓鱼台国宾馆成功举办。英语系选派32名本科学生担任本次大会会务志愿者,接待与会外国嘉宾。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是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成立的,是经民政部批准的唯一一个以论坛为组织名称的全国性社团组织,是中国自主创立的高层次、非官方的国际文化论坛,与博鳌亚洲论坛、清华世界和平论坛、贵阳国际生态文明论坛一样,是中国重大外事机制化论坛。论坛规格高,影响面广,与会中外嘉宾层次也较高。英语系高度重视此次志愿服务工作,选派学生志愿者作为大会外宾联系人,接待了外国政治家、国际组织机构负责人、学者、企业家、知名媒体人等与会嘉宾。论坛期间,志愿者们被分配在陪同翻译、接送嘉宾、日程协调等工作岗位,全程陪同外国嘉宾参加大会开幕式、全体大会、并行主题论坛、高端对话等,充分锻炼了英语运用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提升了外交外事实际业务水平。 本次活动中,英语系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服从指挥,认真细致,热情周到,充分发扬了甘于奉献的志愿精神,展现了外院学子的优秀素质和良好作风,受到与会外宾及论坛主办方的一致好评。论坛主办方特发函对英语系表示感谢。 (英语系2016213班 李昊䶮 供稿)
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