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9日至4月22日,2019东亚模拟联合国大会(EAMUN2019)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召开,吸引到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百余名学生参与。我校团委选派模拟联合国协会1名主席、7名代表,由学生处李哲老师带队参会。最终我校参会代表均获得奖项,其中包括2项最佳代表奖、3项杰出代表奖、2项荣誉提名奖。本次东亚模联大会共设5个会场,包括两个中文常规委员会,一个英文常规委员会,一个法学委以及一个主新闻中心。我校模联协会学术总监、英语系李沐青同学作为其中“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英文委员会主席,参与到会议筹备过程中,为大会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服务。 我院李沐青同学(右二)担任委员会主席 大会中,我校参会代表分布于四个会场。在为期四天的讨论与磋商中,凭借充分的会前准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及优秀的演讲、谈判能力,在众多代表中脱颖而出。最终,大会组委授予我校国际法系潘维泰和英语系叶聪成同学“最佳代表”与“最佳新闻写作”奖,英语系沙巍然、王禹涵和外交学系孙德淼同学“杰出代表”奖,英语系王一帆和国际经济学院刘贵超同学“荣誉提名”奖。 我院潘维泰同学(左三)获“最佳代表”奖 我院叶聪成同学(左三)获“最佳新闻写作”奖 我院沙巍然同学(左二)获“杰出代表”奖 我院王禹涵(左二)和孙德淼同学(左三)“杰出代表”奖 我院王一帆(左二)和刘贵超同学(左三)获“荣誉提名”奖 近些年,在学校及各相关单位指导与支持下,我校模拟联合国协会发展迅速,学生外出参会及会议组织水平获得较大提升。未来我院团委及模联协会将继续努力,为我院学子提供更多外交外事实践机会,促进学生提高外语思辨能力和国际政治素养,为培养更多优秀外交外事人才探索新途径。
2019-05-312019年5月17日,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中国—东盟环保合作”工作组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由我院亚洲研究所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与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蓝平儿博士和我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杨悦副教授致开幕辞。亚洲研究所董亮博士以“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全球与区域环境合作”为题做了精彩发言。 与会代表深入讨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空气、土地和水污染等方面的环境问题,总结了各国在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经验,研究了促进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的具体途径,提出了推动建设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共同体的愿景,以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引领东亚乃至全世界的环保事业。本次工作组会议是2019年度NACT“推进伙伴关系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系列工作组会议的第三场,会议形成的报告将以适当形式递交一轨参考。为进一步扩大NACT影响力,形成学术品牌,今年拟将工作组会议论文编撰成集,由国际知名出版社公开发行。
2019-05-314月25日至27日,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外交学院78名学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过硬的业务能力,累计进行近6000小时志愿服务,圆满完成了外宾接待、会场服务等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在擦亮青年志愿者“金名片”的同时,以青年人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昂扬的风貌,助力中国主场外交。 优中选优组建高水平志愿团队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校团委去年12月全面启动志愿者招募工作,在校内组织广泛申报、认真筛选、严格考核,从报名的近500名同学中选拔出78名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水平突出、志愿经验丰富的优秀外院学子参与此次工作。 峰会期间我校志愿者在新闻中心协助服务高标准、系统化的选拔,保证了论坛志愿者的整体能力素质,并为我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培训演练锤炼过硬专业技能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我校志愿者参加了本次志愿服务集中强化培训和提前上岗演练,明确工作使命责任,提升志愿服务技能。4月12日至14日,我校又有54名志愿者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特定强化培训。培训内容涵盖高峰论坛情况介绍、大型志愿活动注意事项、志愿服务礼仪、志愿服务理念、涉外宗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等。在培训中,志愿者们积极投入、认真学习,在“青年服务国家”的号召下,热切期盼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满怀信心以专业所学服务主场外交。我校志愿者参加志愿者培训班开班仪式 主场外交彰显外院学子风采我校志愿者自峰会前一个多月开始上岗,分别服务于新闻礼宾组、随团翻译组、机场抵离组等9个组别,服务中灵活运用英、法、西、日等多语言进行会议服务、外宾接机、身份确认、行程陪同、场内引导等工作,是本次峰会志愿服务中上岗最早、服务时间最长的志愿者团队之一。我校机场新闻组志愿者与外交部新闻司工作人员合影 外交学系大三学生张迪雅在机场新闻岗工作,负责组织中外记者到机场拍摄、采访外方抵达领导人,并同外交部礼宾司等部门联系,将最新抵达信息通知给中外记者。因各国领导人飞机抵达时间并不确定,为了给媒体提供最准确的消息,她与同学们事先熟悉了各国时间表并反复确认航班信息。她说,“我们是外宾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一定要圆满细致地完成各项对接工作。”我校志愿者为外方记者解答问题 4月21日起,为配合外方领导人抵达首都机场的新闻拍摄工作,我校机场岗志愿者连续6天24小时待命,有些同学更是顶着寒风冷雨工作到凌晨两点,完成了最后的送机服务。本次志愿工作期间,同学们经常冒雨接送机,但却从未有过半点松懈,始终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坚守在各自岗位。英语系大二学生韩笑说:“能够为这次峰会的圆满召开出一份力是我一生中宝贵的经历,更是我作为一名外院学子的骄傲。”国际经济学院大四学生胡玮珏负责会议文件准备。外交无小事,服务期内,为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准时到岗,她每天凌晨五点就从学校出发,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为每一位与会者提供周至的服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是今年我国非常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我希望在这次活动中做好一个‘螺丝钉’,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我校志愿者从事会场服务 峰会期间我校志愿者在国家会议中心合影 本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我校78名志愿者始终将十六字校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质量完成主场外交一线志愿服务,将外交学子优秀外语水平、扎实专业知识和青年国际化视野融入本次志愿服务,传播了外院形象,展现了青年风采。
2019-05-162019年4月19日下午,外交学院西语国家研究中心成立暨西语国家国情小型研讨会在我院展览馆校区举办。逾五十名外交部老大使、老前辈、社科院拉美所及其他驻京主要拉美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北外及其他高校领导和同行以及我院相关研究机构人员并外语系领导和西语专业师生参加了活动。王帆副院长代表学院发表了贺词。他向来宾介绍了我院的发展与现状以及西语专业的情况,感谢诸方对我院工作及西语专业的支持,勉励外语系办好西语专业和西语国家研究中心。其后,外交部前拉美司司长、老校友张沙鹰大使代表外交部老前辈发言。他对西语国家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近年来中拉关系发展迅猛,但拉美研究规模和力量尚呈不足。张司长勉励我院在西语国家国情研究方面创一流成绩。外交部老前辈王珍大使、张拓大使、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徐世澄研究员、社科院拉美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郭存海副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严谨、外交学院客座教授马库斯、我院西语专业孟夏韵博士和张红颍博士分别就拉美国情、国情研究方法、中拉人文交流等话题发表了内容广泛、深入浅出的讲话与介绍。研讨会务实高效,效果突出,反映良好。我院西班牙语专业始建于1956年,1962年并入北外,2014年应势重建。重建后,西语专业在学院领导的殷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历年西语专业四、八级、外交部遴选、考研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拉政治、经济、人文等关系发展迅猛,近年有巴拿马、多米尼加、萨尔瓦多与我国建交,2018年中拉双边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中国在拉美投资近三千亿美元,“一带一路”延伸到拉美。西班牙语成为外语类前景最好的专业之一。中央领导希望中拉关系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额能做到5000亿美元。习主席对中拉关系高度重视,其本人三访拉美。形势鼓舞人心,如何应对问题和挑战需要大家尤其研究人员的关注和研究。西语专业师生将一如既往,在学院各级领导的有力指导下,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利用语言优势,甘于寂寞,潜心研究,努力做好智库建设、起好参谋作用,为国家的外交大业尽绵薄之力。 王帆副院长讲话 外交部拉美司老司长、外交学院校友张沙鹰大使讲话
2019-05-14第二十二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北地区总决赛于2019年4月28日在中国政法大学落下帷幕,共有87支参赛队伍参加了比赛。英语系卢晓彤、王世豪同学在尉洪池老师的带领下,凭借出色的应变能力、流利的英语表达、精湛的辩论技巧,经过激烈角逐,喜获一等奖,卢晓彤同学获得最佳辩手奖;外交学院代表队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本次华北地区总决赛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承办。自从该赛事举办以来,我院英语辩论队曾获得全国总冠军两次、亚军两次、华北地区赛冠军、最佳辩手等佳绩,在国内英语辩论界树立起外交学院英语辩论的品牌,享有高知名度与认可度。在此向获奖同学和英语创新实践训练中心英语辩论指导团队的教师表示祝贺!同时感谢学院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9-05-132019年4月30日,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区域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组会议在马来西亚兰卡威岛召开。本次会议由我院亚洲研究所与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及中国—东盟中心代表与会。我院副院长高飞教授和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Steven C. M. Wong拿督致开幕辞。 与会代表高度赞赏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普遍认为习近平主席在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指明了方向。会议探讨了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及所面临的挑战,研究了“一带一路”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之间的对接方式,讨论了衡量和评估互联互通项目可持续性的适当机制,分析了不同利益攸关方在有关合作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本次工作组会议是2019年度NACT“推进伙伴关系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系列工作组会议的第二场,会议形成的报告将以适当形式递交一轨参考。为进一步扩大NACT影响力,形成学术品牌,今年拟将工作组会议论文编撰成集,由国际知名出版社公开发行。 会前,外交学院代表团还走访了位于吉隆坡的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就中马关系、马来西亚政治与经济等议题与该所学者展开了座谈。
2019-05-082019年4月7—15日,国际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学生杨佩玮、曾王、徐凤婷、蔡松儒、苗颖赴美国华盛顿参加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进行为期一周的志愿者服务,并参与本次春季会议期间举办的各类学术会议以及专题讨论。4月8日下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林建海秘书长在百忙之中接见了我院的五名学生,并与同学们亲切交谈。林秘书长向同学们介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历史、架构、春季会议和年会的重要意义,并表达了对同学们的肯定与期望,希望同学们利用好参会机会,提升自己,有所收获。此后,秘书长在在4月14日的春季会议答谢招待会致辞中也提到外交学院学生的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有来自189个成员国的政策制定者、私人部门、学界、媒体、公民社会组织、学生代表参加。在为期一周的会议中,参会者对全球经济金融现状和其他热点议题进行探讨,如气候变化和最新科技给经济带来的冲击、性别和收入平等、老龄化等。我院学生参与了春季会议的大部分学术类会议,包括学术分析角、央行行长谈话、新经济论坛、研讨会、能力建设等专题。在货币政策、国际经济形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金融稳定、普惠金融、新经济、性别平等和减少贫困等领域和话题上得到了更深的理解和启发。与此同时,学生们接触到了春季会议筹办过程中的部分工作内容。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同学们提高了工作能力,收获了友谊,也得到了更多的经验,极大扩展了国际视野,对今后学习和发展的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学们对在国际组织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素质有了初步的感受,深入了解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架构和职责,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以及与真正的国际化人才之间的差距。外交学院高度重视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推动学生在国际组织中的实习实训,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际经济学院将发挥自身跨学科优势,精心筹划,弥补不足,稳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人才培养,为学院的一流学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9-05-072019年4月16日,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区域可持续能源发展合作”工作组会议在越南河内召开。本次会议由我院亚洲研究所与越南外交学院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及非政府组织人员与会。越南外交学院副院长Le Hai Binh博士和我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杨悦副教授致开幕辞。亚洲研究所董亮博士以“中国—东盟可再生能源合作:机制建构与发展趋势”为题做了精彩发言。李福建博士做会议总结。本次会议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机制与具体行动,分享了各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以及各自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为下一步在中国—东盟框架内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NACT是本地区重要的第二轨道外交机制之一,也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次工作组会议形成的报告将以适当形式递交一轨参考。为进一步扩大NACT影响力,形成学术品牌,今年拟将工作组会议论文编撰成集,由国际知名出版社公开发行。
2019-04-262019年4月13日,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与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的“泰国形势与中泰关系”研讨会暨泰国蓝皮书发布会在我院举行。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教授、社科文献出版社政法分社社长王绯、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林宏宇教授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华侨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大学、泰国法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防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研讨会。 会议围绕当前“泰国形势与中泰关系”展开研讨,就泰国大选后政治走向、泰国未来的政党政治结构、中泰关系以及美泰同盟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次研讨会还发布了2018年泰国蓝皮书。泰国蓝皮书由华侨大学泰国研究所主编,旨在增进社会各界对泰国的关注和研究,为中泰关系长期友好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9-04-26第二十四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于2019年3月22-24日在杭州举行。英语系一年级刘晓晓同学代表外交学院参赛。在强手如林、竞争异常激烈的总决赛中,她发挥出色,获得最受媒体欢迎奖及一等奖,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荣誉。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是国内最权威、影响力最广、比赛规模最大的英语演讲比赛。经互联网选拔赛、校园选拔赛、地区选拔赛的层层选拔,来自全国20个赛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的75名优秀选手参加了此次总决赛。3月22日的全国半决赛主题是Reform and Opening up: A Personal Perspective。刘晓晓同学以充实的定题和即兴演讲以及从容的问答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顺利晋级全国总决赛。3月24日上午,全国总决赛拉开帷幕。决赛主题是A Glimpse into the Future,刘晓晓同学压轴出场,她从伦理学中经典的“电车问题”入手,设想未来由无人驾驶汽车代替人类来解决这个难题,而人类将因此丧失理性思考及道德制约,指出在科技与人性的角力中人性终将支配科技。在接下来的即兴演讲与问答环节中,刘晓晓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凭借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和准确到位的回答成功夺得最受媒体欢迎奖。作为一年级学生,刘晓晓同学不畏强手,表现出优秀的语言素质和沉稳的台风,受到诸多评委的一致好评,在此特向刘晓晓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向英语系“英语创新实践训练中心”演讲团队和为此次比赛提供支持与帮助的所有教师及学院相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
2019-04-22今年是中日韩合作启动二十周年。4月12日,由外交学院主办、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协办的“庆祝中日韩合作二十周年”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官员、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近80人与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韩国驻华公使李忠勉和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钟宪出席会议并致辞。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主持开幕式。孔铉佑副部长表示,20年来,在三方共同努力下,中日韩合作已从幼苗成长为大树,结出累累硕果。中方作为今年中日韩合作主席国,将以庆祝二十周年为契机,开启三国合作新征程。他建议三国加强战略规划,加速自贸区谈判,促进创新合作,推动共同发展。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回顾了中日韩合作20年的进程,他表示去年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新的起点。在经济领域中日韩三国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时亚太地区作为世界新的增长中心也需要进一步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中日韩三国对区域发展和繁荣也富有重要责任。韩国驻华公使李忠勉表示,目前中日韩三国工作层面的磋商机制扩大到68个,并成立了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为三国合作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中日韩三国国民对于面向未来三国合作的必要性有80%以上的人表示赞同,从三国领导人到国民均认为有必要加强三国合作。因此中日韩三国在合作二十周年之际应该更加积极地寻求加强合作的方案。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钟宪表示,独行快,众行远。三国合作最重要的本质和核心是通过中日韩三国间的地区合作,通过共同努力与行动解决三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包括应对老龄化社会引发的人口断崖、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产业结构重组、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等等。三国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并且努力不断地积累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就会超越阻碍三国合作的负能量。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全面提升三国合作,促进地区共同发展”的主题,就中日韩合作的进展与成就、机遇与挑战、展望与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与深入研讨,为推动中日韩合作迈上新台阶建言献策。学者们纷纷表示,加强三国合作机制化,促进功能性合作,培育合作共处意识;将青少年、教育、智库等人文社会交流作为合作重点,夯实民意基础,加强国民感情。会议闭幕阶段,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做会议总结并宣读由中日韩三国智库联合起草的《中日韩合作二十周年智库共识》文件。文件认为:中日韩三国肩负着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的重大责任,三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承担这种责任;乐见中日韩三国间政治关系的持续改善;呼吁进一步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建议三国继续深化和拓展人文领域的交流与三国间的信息共享;建议三国政府尽快达成东亚共同体的路线图;推动智库间交流与对话,就中日韩合作中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领域和重要议题开展联合研究等。本次会议作为今年中方担任中日韩合作轮值主席国期间的主场活动之一,受到各方高度重视。外交部亚洲司全程指导,外交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亚洲研究所精心筹备,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得到一轨重视和认可,外交部亚洲司委托外交学院就相关建议开展后续研究,力争向今年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出前瞻性和务实管用的建议。 相关报道链接:外交部:https://www.fmprc.gov.cn/web/wjbxw_673019/t1653912.shtml新华网客户端: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5979686?channel=weixi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m/gn/2019/04-12/8807847.shtml?from=singlemessage人民日报海外网:http://news.haiwainet.cn/n/2019/0412/c3541083-31536039.html(新闻通讯)http://opinion.haiwainet.cn/n/2019/0415/c353596-31536944.html(观点解读)CGTN:https://news.cgtn.com/news/3d3d674e3051444d34457a6333566d54/index.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中国外文局融媒体中心:https://mp.weixin.qq.com/s/Wql7WArPJ0R1O1uSim57SAhttps://twitter.com/China__Focus/status/1117609748600254464
2019-04-18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榜样育人作用,激励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实现外交梦想,外交学院学生处、校团委于2019年3月27日下午在沙河校区礼堂举办了“榜样引领 砥砺奋进”主题教育活动,表彰2017-2018学年度获得奖学金及荣誉称号的学生和集体,教育引导受到表彰的个人和集体珍惜荣誉、常怀感恩之心,继续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奉献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在致辞中向荣获表彰的学生个人和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学生成长成才而辛勤耕耘的教职员工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对2018年学院各部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的各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秦院长向全院师生提出以下期望: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希望全院继续发挥优良传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二、榜样引领,勇攀高峰。希望同学们坚定外交理想,以优秀校友和优秀同学为榜样,勤奋刻苦,成为一名合格的外交外事人才。三、知行合一,砥砺奋进。希望同学们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学中干,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秦院长号召全院师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奋斗拼搏精神、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致辞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宣读了2017-2018学年度表彰决定。在2017-2018学年度评奖评优工作中,根据外交学院评奖评优相关办法,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各院(系、部)、院团委评选,学校审核并公示,共有1155人次、8个集体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外交十记》奖学金、外交学院国际交流学习奖学金等18种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宣读表彰决定外交学院秦亚青院长、孙吉胜副院长、李洪梅副院长,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沈清先生、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龚元兴大使、北京思必锐翻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单伟清先生,学生工作部部长、各院(系、部)主任和党总支书记、院团委书记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秦亚青院长为国家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孙吉胜副院长为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李洪梅副院长为《外交十记》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沈清为翔宇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龚元兴大使为吴建民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北京思必锐翻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单伟清为“思必锐翻译”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王春英为外交学院国际交流学习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英语系主任石毅为外交学院国际学生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外语系主任李旦为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国际法系主任许军珂为梁洁华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国际经济学院院长张翠珍为章文晋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王胜乾、院团委书记王华迪为先进集体特别奖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谭继军、外语系党总支书记曾雄军为院级三好学生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国际法系党总支书记李淑媛、国际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静为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工作先进奖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龚元兴大使作为嘉宾代表发表致辞。他首先代表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沈清先生、北京思必锐翻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单伟清先生和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对受邀出席外交学院此次主题教育活动表示衷心感谢!向全体获奖学生和集体表示热烈祝贺!龚大使勉励外院学子向优秀外交官、优秀校友和优秀同学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珍惜美好时光,顽强拼搏,争做优秀外交官,为国家发展、人民福祉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学识。 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龚元兴大使作为嘉宾代表发表致辞2018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英语系2015级唐杰同学代表获奖同学发言。唐杰同学表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始终牢记校训,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中放飞理想! 唐杰同学发言在举行颁奖典礼之前,外交学院秦亚青院长在孙吉胜副院长、李洪梅副院长等陪同下会见了出席颁奖典礼的嘉宾。 在颁奖典礼过程中,学院合唱团以快闪的方式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极具感染力的表演掀起了现场的小高潮,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之情,感恩祖国的繁荣昌盛、文明富强。 本次主题教育活动还播放了外交学院优秀校友代表的视频,勉励同学们以优秀校友和优秀同学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系、部)辅导员、2018级学生、获奖学生代表以及学生处、团委全体老师近700人参加了此次主题教育活动。 (学生处整理)
2019-04-032019年3月13日,齐大愚书记主持召开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董杰副书记、各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书记、党办主任、学工部部长和团委工作人员参加座谈。 齐大愚书记代表学院党委对参加座谈的各位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负责同志表示感谢,指出学院近年来在党建与思政工作上取得突出成绩,与各位基层党务工作干部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齐书记强调,2019年学院各项工作应坚持持之以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把做好党建与思政工作摆到学院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学院各基层党组织要继续发挥好凝聚力、组织力和引领力作用,将党建和思政工作贯穿教学工作全过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培养更多具有世界眼光和中国情怀,具有全球视野,了解中国国情,熟练运用外语的优秀外交外事及国际化人才。 座谈会上大家积极发言交流,分别介绍了本部门党建与思政工作整体情况,分享了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意见建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学院在新学期伊始召开党建与思政工作座谈会,体现了党委的高度重视。各支部将进一步结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将党建和思政工作新任务新要求落到实处,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发展的动力。 党委办公室2019年3月19日
2019-03-192019年1月6日,在注册金融分析师协会全球投资分析大赛(CFA Institute Research Challenge)华北赛区决赛中,外交学院代表队凭借专业的研究报告、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临场表现,荣获最佳投资研究奖(Outstanding Investment Research)。我校代表队由国际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15级杨佩玮、曾王、徐凤婷及金融学专业2016级苗颖、蔡松儒组成,国际经济学院张文佳、毛羽丰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准备过程中,国际经济学院欧明刚、张翠珍及英语系许宏晨老师全程参与指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外交学院的十支代表队参加了本次比赛。CFA协会全球投资分析大赛 (CFA Institute Research Challenge) 是面向全球高等院校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全英文分析研究性竞赛项目,在全球商科院校和金融行业中备受关注,每年吸引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学生参赛。受邀参赛的队伍需要用英文撰写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然后再在现场用英文演示并接受由业内资深专家组成的评委的提问。这是我校第二次组队参赛。在此向参赛队员表示祝贺!向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际经济学院 供稿
2019-03-072018年12月20-21日,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第五次国家协调员会议暨第五届年度研讨会在新加坡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我院亚洲研究所(“NACT中国”)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NACT新加坡”)共同主办。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率团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国家协调员会议对2018年NACT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就2019年工作主题、工作组研究计划及“NACT泰国”出任东盟方轮值主席等各项事宜进行了讨论和安排。会议决定将“推进伙伴关系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作为明年主题,并拟围绕“区域互联互通与可持续发展”、“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召开三次工作组会议,分别由“NACT马来西亚”、“NACT越南”和“NACT新加坡”认领。会议还就如何加强一、二轨协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届NACT年度研讨会的主题为“智慧城市发展与创新解决方案”。新加坡外交部副常秘Peter Tan先生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政府部门、学界及东盟秘书处等各界四十余位代表与会。会议紧扣“中国—东盟创新年”主题,就中国与东盟如何通过加强技术合作改善民生,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加强协作的途径展开研讨。各国专家分享了自身经验,提出了诸多有前瞻性的合作建议。 NACT由中国政府倡议成立,2014年正式启动,是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重要的第二轨道外交机制。本年度,NACT为配合一轨外交工作,分别于北京和新加坡召开“推进制订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特别工作组会”和“电子商务合作工作组会”。工作组报告递交至第21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并受到会议主席声明及《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进展报告》的认可。这也是NACT成立五年来,工作成果首次获得领导人会议的肯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NACT作为中国—东盟关系中的智力支点作用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2019-01-082018年11月29-30日,“东盟地区论坛(ARF)预防性外交:新理念与新路径”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文莱、美国三国政府联合主办,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和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美国、东盟国家等16个ARF成员的80余位官方和学界代表与会。 会议“高层视点”环节邀请了东盟和平与和解研究院执行院长Rezlan Ishar Jenie大使、原联合国秘书长驻东帝汶特别代表长谷川祐弘教授、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教授发表主旨演讲。在接下来五个专题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预防性外交的新观点和新概念”、“预防性外交的挑战和方向”、“预防性外交在全球和区域应用的新方式”、“神经系统科学与预防性外交的交汇”、“探索妇女、青年和智库在预防性外交中的作用”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和坦诚的讨论,产生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真知灼见。 本次研讨会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全球经验与地区实际相结合,将自然科学成果与外交艺术相结合,开拓了ARF成员在创造性开展预防性外交方面的视野和思路,为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快本地区预防性外交发展贡献了智慧。 东盟地区论坛于1994年成立,共有27个成员,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多边安全对话平台。ARF进程分为建立信任措施、开展预防性外交和探讨解决冲突的方式三个阶段。目前,ARF正迈向预防性外交阶段。本次研讨会已是我院继2014年10月举办“ARF预防性外交培训班”,2016年11月举办“ARF非传统安全领域预防性外交研讨会”后承办的第三次相关会议。
2019-01-082018年12月6-8日,亚洲区域合作思想库网络系列会议在海南省海口市成功举办。12月6日,由外交学院、日本国际关系论坛、韩国国立外交院、中日韩三边合作秘书处共同主办、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支持的中日韩思想库网络(Network of Trilateral Cooperation Think-Tanks, NTCT)国家协调员会议暨2018年年会成功举办。 在上午举行的年会上,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公使衔参赞房新文、外交学院原副院长江瑞平、中改院院长迟福林、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日本国际关系论坛副理事长渡边兰、韩国国立外交院外交安保研究院院长金仁澈、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山本恭司、韩梅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教授做主旨发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四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专家、学者以及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的代表围绕“新形势下的中日韩安全合作”、“中日韩第四方市场合作”、“三国合作秘书处在中日韩合作中的作用”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在下午的国家协调员会议上,三国四方代表向大会报告了2019年工作计划,重点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NTCT的工作组机制,强化与一轨机制的联动,充分发挥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在中日韩思想库网络建设中的作用等。12月7日,由外交学院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亚洲区域合作思想库网络国内联席会议暨“新形势下的东亚区域合作”研讨会在海口召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分别就东亚区域合作和中日关系发表主旨演讲。来自亚洲区域合作思想库网络国内25家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成员单位的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房新文公使衔参赞在发中指出,亚洲区域合作思想库网络国内各中心、基地是周边外交的贡献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周边关系的新形势下,中国将不断推动各框架下合作,并对亚洲区域合作思想库网络提供更多的支持。 随后,参会学者围绕东亚合作、中国—东盟关系、中日关系、中日韩合作中的政治、经济、法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研讨会结束后,国内各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的代表还进行了工作交流,回顾总结了2018年工作情况,并对2019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12月8日,“第五届中日韩合作对话会”在海口成功举办。本次中日韩对话会由外交学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日本国际经济交流财团、韩国东亚财团主办,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海南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支持举办。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专家围绕“新环境下的中日韩合作”展开对话和研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提速的基础已经具备。在当前形势下,中日韩更应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自由贸易体系,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做法。中日韩三国在产业发展领域合作范围广阔,可携手在老龄化、全民健康、新能源、新交通、绿色城市等领域加强合作。 此次亚洲区域合作思想库库网络系列会议在海南的成功举办,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学术与政策交流的平台,增进了专家学者间的理解,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受到一轨的积极评价。我院作为此次系列会议的主办单位,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在亚洲区域合作领域的影响力,为下一步深化国内外智库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亚洲区域思想库网络是“10+3”东亚思想库网络(NEAT)、“10+1”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和中日韩思想库网络(NTCT)三大地区思想库网络的统称。上述三大思想库网络均由中方倡导,先后于2004年、2013年、2015年成立,旨在通过机制化的智库合作,为地区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是外交部指定的上述三大网络的中国国家协调单位。多年来,积极统筹国内外智库资源,为地区合作建言献策,服务中国大外交,受到国家领导人及相关部门充分肯定。主持和参与的年度联合研究及政策建议报告受到“10+3”、“10+1领导人会议的高度重视,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关报道链接:央广网:http://www.cnr.cn/hn/jrhn/20181208/t20181208_524443910.shtml中国改革论坛网:http://www.chinareform.org.cn/special/2018/cjk/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http://www.cird.org.cn/WeAreCird/cirdnews/201812/t20181207_276513.htmhttp://www.cird.org.cn/WeAreCird/cirdnews/201812/t20181207_276514.htmhttp://www.cird.org.cn/WeAreCird/cirdnews/201812/t20181208_276516.htm
2019-01-07为反映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良性互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根据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统一部署,现将《外交学院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予以发布。附件:外交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
2019-01-03演职人员与院领导合影 图/《外交人》报社 许晟堃 12月19日14时,外交学院2019新年文艺演出在我院沙河校区礼堂隆重举行。本次文艺演出由院工会、院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得到了院内各单位的大力支持。震撼的舞美、精彩的节目、轻松的互动使现场七百余外院人共同沉浸在和谐欢乐的节日氛围中,共同迎接新年的来到。 秦亚青院长致新年贺辞 图/《外交人》报社 许晟堃 下午两点,伴随着大屏幕上老师同学们的新年祝福,本次文艺演出拉开序幕。随后,我院秦亚青院长上台致新年贺辞,肯定了过去一年中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2019年学院工作的方向。同时,秦院长也向我院全体教职员工及广大同学送上了诚挚祝福。 教职工大合唱 图/《外交人》报社 张昕然 本次文艺演出由中英双语主持,突出显示了我院学科特色。作为首个亮相的节目,由院领导领衔的教职工大合唱《走进新时代》、《团结就是力量》唱出了我院全体教职员工在迎接新年之际的喜悦与期待,也唱出了外院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继续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坚定决心。 朗诵《岁月如歌四十年》 图/《外交人》报社 许晟堃 朗诵《实践者的眼睛》 图/《外交青年》杂志社 夏尧音 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成员表演的诗朗诵《岁月如歌四十年》,带领现场观众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感受了四十年间中国人民与时俱进、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变化;活跃在我院各个志愿实践平台的同学们通过《实践者的眼睛》讲述了外院学子用专业所学服务国家社会,满怀理想投身祖国外交主场的青春志向。 藏族舞 《心声》 图/《外交人》报社 赵一泽 街舞《Kiss the Sky》 图/《外交人》报社 许晟堃 古典舞《书简》 图/《外交人》报社 赵一泽 啦啦操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图/《外交人》报社 许晟堃 小品《外院访谈》 图/《外交人》报社 张昕然 配音《闲话外院》 图/《外交青年》杂志社 李佳音 互动《欢乐传递》 图/《外交青年》杂志社 李佳音 演出中,校艺术团舞蹈队及街舞社、搴芳汉服社、外交系啦啦操队分别为观众们带来不同风格的舞蹈,使在场老师同学领略了藏族舞的纯美、现代舞的激情、古典舞的优雅、啦啦操的热烈;小品《外院访谈》和配音秀《闲话外院》密集的“包袱”使礼堂内笑声不断;互动游戏《欢乐传递》吸引了在场老师同学们上台“施展拳脚”,使他们在自己享受乐趣的同时也为场下观众带去了欢乐。 乐队歌曲《真的爱你》 图/《外交人》报社 许晟堃 歌舞《陪你度过漫长岁月》 图/《外交青年》杂志社 李佳音 合唱《明天会更好》 图/《外交人》报社 许晟堃 液体音乐社重新演绎的《真的爱你》勾起了外院“游子”们对母亲的思念;学工队伍老师们的《陪你度过漫长岁月》表达了我院老师对同学们“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后勤外协单位演唱的《明天会更好》展现了他们对学院全体师生的美好祝愿。 器乐合奏《炎黄组曲》 图/《外交青年》杂志社 夏尧音 杯子歌《稻香》 图/《外交青年》杂志社 李佳音 合唱《雪花的快乐》 图/《外交人》报社 张昕然 器乐合奏《炎黄组曲》用中西乐器共同描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创意歌曲《稻香》用杯子敲打出清脆明快节奏;合唱《雪花的快乐》让大家对新一年的瑞雪充满希冀。 外交学院2019新年文艺演出圆满落幕 图/《外交人》报社 许晟堃 最后,在《中国梦》悠扬的歌声中,外交学院2019新年文艺演出圆满落下帷幕。温暖振奋的歌声使现场的外院师生对即将到来的2019年充满期待与渴望。相信在新的一年中,外院人将以崭新的面貌、蓬勃的朝气继续团结向上,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出新时代下外院更绚丽的新篇章!
2019-01-022018年11月13日至2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我院国际法系2015级吴弘毅、杜鑫时两名同学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青年观察员参加本次大会。本次大会共设置二十多项议程,分为两个工作组同时进行,讨论内容涉及生态系统恢复、合成生物学、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和全球多边惠宜分享机制等话题。与此同时会场内同时或者在大会间歇时进行一系列论坛、平行会议和边会并提供宣传点供各国政府、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宣传使用。两位同学既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青年观察员,也是全球青年生物多样性网络(Global Youth Diversity Network,后简称GYBN)成员。 两位同学全程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与GYBN的日常观察活动,此外,吴弘毅同学还负责跟随GYBN进行会场内相关青年团体的宣传与观察活动,杜鑫时同学则负责跟随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观察大会全会、工作组会议以及联络组会议讨论进程。在本次会议中,两位同学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深入学习了国际会议中会议文本的形成过程,开拓了国际视野,并且作为仅有的参会中国大学生,在世界舞台上代表中国青年发声,展现出新时代新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精神风貌,获得良好的效果。撰文、供图:杜鑫时、吴弘毅
201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