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日,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道上尚史、副秘书长曹静、副秘书长姜度好等一行六人到访外交学院并与我院学者座谈。高飞副院长参加了座谈并致欢迎词。高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日韩三国唯一的政府间合作组织,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在三国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交学院重视与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的合作,并就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向外交学院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座谈中,亚洲研究所副所长杨悦首先向秘书处介绍了亚洲研究所的整体工作情况。随后,外交学系朱丹丹副教授、亚洲研究所苗吉副研究员、吴琳博士、李福建博士分别介绍了学院东北亚研究与教学的情况,以及在中日韩思想库网络、东盟地区论坛、中日韩青年峰会等框架下与秘书处的合作情况,并就未来加强双方合作提出了建议。 高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表达了与秘书处深化合作的意愿,希望双方在人员互访、展开联合研究、接收外交学院学生实习等方面加强合作。高副院长还邀请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一行在方便时再度访问外交学院。道上秘书长等人愉快地接受了邀请。道上秘书长还对双方过去的合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愿意继续与外交学院一道为推动三国合作共同努力。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经济事务处处长乔文、政治事务项目专员宁杰、经济事务专员黄婉迪参加了座谈。
2019-12-092019年11月29日,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道上尚史、副秘书长曹静、副秘书长姜度好等一行六人到访外交学院并与我院学者座谈。高飞副院长参加了座谈并致欢迎词。高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日韩三国唯一的政府间合作组织,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在三国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交学院重视与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的合作,并就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向外交学院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座谈中,亚洲研究所副所长杨悦首先向秘书处介绍了亚洲研究所的整体工作情况。随后,外交学系朱丹丹副教授、亚洲研究所苗吉副研究员、吴琳博士、李福建博士分别介绍了学院东北亚研究与教学的情况,以及在中日韩思想库网络、东盟地区论坛、中日韩青年峰会等框架下与秘书处的合作情况,并就未来加强双方合作提出了建议。 高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表达了与秘书处深化合作的意愿,希望双方在人员互访、展开联合研究、接收外交学院学生实习等方面加强合作。高副院长还邀请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一行在方便时再度访问外交学院。道上秘书长等人愉快地接受了邀请。道上秘书长还对双方过去的合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愿意继续与外交学院一道为推动三国合作共同努力。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经济事务处处长乔文、政治事务项目专员宁杰、经济事务专员黄婉迪参加了座谈。
2019-12-0911月17日,中国国际法学会2019年会长办公会暨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在我院国际交流中心会议室召开。外交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孙吉胜教授,国际法系主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许军珂教授出席会议。这两个会议的主要议程是讨论明年举办的“中国国际法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相关事宜。会议还讨论了《国际法学刊》创刊、《中国国际法学会专题委员会章程》(草案)、中国国际法学会会徽设计方案、中国国际法学会申请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观察员资格、与法国国际法学会和海牙国际法学院合作、成为国际法协会会员资格以及签署《东湖合作论坛备忘录》等事宜。会议通报了《中国国际法年刊》出版资助费用变动和编辑部人员变动情况、2021年国际法研究院年会在中国举办、中国国际法学会世界国际法学会大会参会情况和2019年单位会员会费缴纳情况。会议还核准了2019年新申请加入中国国际法学会的新会员的资格。本次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办公会和常务理事会由国际法系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秘书长张爱宁带领国际法系部分教师筹备组织。
2019-12-092019年12月1日,第十届全国高校法语电影配音大赛决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初选阶段,经过校内的激烈角逐,外语系最终选拔出傅晟、王淳、赵菲儿、李可欣、苏颖莹五位同学代表外交学院参赛,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16支参赛队伍在决赛的赛场上展开较量,并取得全国二等奖的佳绩。决赛共分为两轮。第一轮为自选片段配音,外语系系五位同学在金俊华、曲国艳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凭借充分的赛前准备和现场的精彩展示,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晋级第二轮比赛。第二轮为即兴配音环节。赛前由大赛组委选定的三个电影片段,限时一周时间准备。比赛现场,五位同学在随机抽取配音片段后,沉着应对,迅速进入角色,以默契的配合和精彩的演绎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称赞。五位同学语言基础扎实、角色扮演到位,还富有创造力地借助多种道具还原音效、重塑电影场景,充分展现了外语系学生的风采,为外交学院争得了荣誉。特此向五位同学表示祝贺,向两位指导老师表示感谢!
2019-12-062019年11月27日,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在外交学院主楼141会议室主办了“外交谈判工作坊”。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交学院的各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工作坊。与会嘉宾围绕“外交谈判研究”和“外交谈判教学”两个主题发言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远程教育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夏海泉教授通过分享自己参与外交谈判的经历强调在外交谈判中必须要了解对方诉求,在满足对方诉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尹继武教授通过总结自己现阶段的研究,建议可以从认知心理学等其他角度来分析外交谈判。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熊炜教授分享了对美国外交谈判风格的解读,认为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式谈判不是传统的外交谈判,实际上引入了商业谈判的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英桃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的赵鸿燕教授、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梁晓君副教授、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所高望来副教授、国际经济学院何敏老师、外交学系侯自强老师以及博士研究生侯路莎、硕士研究生向忠发等分享了外交谈判教学与研究中的经验和心得。与会嘉宾认为,外交谈判不仅需要增强在理论上的研究,还需要不断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改进,培养更多精通外交谈判的后备人才。夏海泉教授对本次“外交谈判工作坊”进行了总结。夏教授认为,本次工作坊交流热烈,成果颇丰。并提议以后可以通过建立不定期机制,组织谈判沙龙等活动与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时常交流经验。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2019-12-042019年11月24日,第八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华北区赛在北京林业大学隆重举行。英语系MTI口译专业研究生解斌、盛志程两位同学参加了本次比赛,并取得喜人成绩。本次比赛为期一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考察选手的无笔记交传能力,依靠短时记忆进行总结作答,从50余名选手中筛选出20名进入下午第二阶段的决赛。决赛要求选手进行交替传译,全方位考查选手的交传笔记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百科知识和口译基础。经过激烈角逐,解斌同学获得一等奖,盛志程同学获得三等奖。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由厦门大学发起并主办,由海峡两岸高校广泛参与,在两岸高校口译教育领域有重要影响力。自2009年首届大赛成功举办以来,大赛已连续举办了7届。第八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华北区赛由北京林业大学、厦门大学联合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的选手参加了比赛。我院两位同学在比赛中以娴熟的口译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的口译水平,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荣誉,特此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感谢英语系创新实践训练中心口译指导团队教师们为他们提供的赛前辅导和培训!同时感谢学院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9-12-0411月23日,由中国国际法学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东湖国际法律论坛”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未来科技与国际法”,共有来自中央国家机关、贸促系统、高校智库、著名律所及企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等国内外权威人士400余人参会。中国国际法学会会会长黄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东湖国际法律论坛”于2016年创立,至今已举办四届。为巩固论坛成果,扩大论坛影响力,促进国际法理论与实务结合,本届论坛的主办三方签署了共建“东湖国际法律论坛”合作备忘录,明确将“东湖国际法律论坛”设为常设论坛,今后作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法盛会持续举办,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充满自信、开放包容、持续发展的国际法理论和实务交流研讨的平台,积极推动中国国际法人参与全球治理,为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2019-12-02外交学院开展“全面健身 助力脱贫攻坚战”迷你马拉松爱心助力跑活动为了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神,响应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民健身”的号召,传承互帮互助,扶贫助难的公益精神,2019年11月20日在我院沙河校区,我院与爱心企业联合举办“全面健身 助力脱贫攻坚战”迷你马拉松爱心助力跑活动。徐坚院长、李洪梅副院长带领全院师生四百余人参加此次活动。徐坚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辞中指出,此次活动意义重大,目的明确,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状,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此次活动所有捐赠图书、文具和物资将用于国家贫困县四川省大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则普乡建立“外交学院微型图书馆”。徐坚院长深情地说道:长征路上,有刘伯承元帅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的歃血为盟,今天,我们外交学院的师生以迷你马拉松跑的形式帮助彝族同胞。今天,又恰好是彝族的新年,让孩子们在新的一年,可以看到更多的课外读物,增长更多的知识,为大凉山的脱贫带去新的希望。暖场环节由外交学院学生液音乐队、街舞团、合唱团为大家来了精彩的表演。随着《我和我的祖国》歌声飘扬在校园上空,师生们一起挥舞起手中的国旗,深情伴唱,用歌声表达着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活动正式开始,由国旗护卫队进行了升国旗仪式。伴随庄严的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全体师生心潮澎湃,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之情,期待我们的活动能为大凉山的小朋友的带去一份爱心。随后裁判长带领师生进行了热身运动。随着发令枪响,参赛师生迈着矫健的步伐,沿着校园规定路线开始迷你马拉松跑步活动。虽然季节已是深冬,但严寒挡住不师生助力贫困、奋力奔跑的热情,最终有378名师生完成全程比赛。本次活动由外交学院后勤办、财务处、学生处、院工会、保卫处、院团委、基础教学部、青年志愿者协会、吾心社承办。共有11家爱心企业和个人参与,募集新书4341册,文具12900余件,书柜和牌匾等物资,价值69500余元。师生捐赠图书395册。2019年11月27日,经过志愿者整理,所有物资已全部发往捐助地。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师生感受到参加体育锻炼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也激发了广大师生关注贫困山区教育环境的爱心。从北京到大凉山,路途汲汲,初心如一。后勤办整理2019年11月29日 图片提供:郑凌、李燕燕文字提供:赵凯斌、郑凌
2019-11-29为了提升外交学系学生专业知识素养,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学习乐趣,开拓同学们的视野。2019年11月13日下午,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在沙河校区行政楼3012举办了第七届外交知识竞赛。本届外交知识竞赛由外交学系学生会主办,邀请了外交学系郭延凯老师、雷建锋老师、樊超老师和杨阳老师参与本次竞赛。本次竞赛规模空前,来自外交学系大一大二大三的十支队伍,共40位同学参加了竞赛;来自全院各系的部分同学作为观众观看了比赛。 比赛伊始,主持人刘馨宁同学向全场观众介绍了本次比赛的比赛规则。本次比赛共分为猜词抢答、九宫格猜图、4V4挑战赛三个环节,赛题涉及外交学、外交礼仪、时事要闻、外交外事知识。随后,比赛正式开始。在第一环节中,各队派两名参赛选手进行答题,根据屏幕中所给的关键词句进行判断某一特定名词,题目设置贯穿古今,融汇中西,有效地调动了选手的知识储备。第二个环节“九宫格猜图”中选手们充分调动了课内、课外知识,展示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是将赛场气氛推到高潮,随着队伍答题成功,不同部分的拼图展示出来,供台上台下选手猜测。当全图展示出来时,全场一片惊呼,气氛活跃。第三个环节“4V4挑战赛”更加考验选手的团队组织协调能力,选手们相互支持,加强团队协作与默契,集思广益共同答题。经过三轮比赛的角逐,本场比赛的获奖情况也随之揭晓。最终来自大一的战宇飞队获得了一等奖,大二的王一辰、高湑喆两队获得二等奖,何心怡、周璧琛、骆奕萱三队获得三等奖。在公布完比赛结果之后,各位评委老师先后对参赛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樊超老师首先对参赛选手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肯定了同学们的精神风貌。同时他也告诫同学们要更加努力地积累知识。雷建锋老师表扬了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的精神,教导我们在注重书本知识的同时,注重自身应变能力的培养。杨阳老师对全场比赛进行了简要总结,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积极参加系内活动。最后,两位老师向获奖队伍颁发了奖品,并合影留念,比赛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此次比赛为同学们普及了相关外交知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外交知识的热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2019-11-262019年10月19日,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联合国知识竞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我校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经过选拔培训,派出两支代表队,在牛仲君、杨阳老师的组织、培训和带领下参加了本次比赛。经过预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由17级袁睿、史文波、刘若淇组成的外院-北二外联合培养队获得二等奖;由17级贾煦祺、刘美漪、刘亦奇组成外交学院队获得三等奖。同时,牛仲君、杨阳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外交学院获得最佳组织奖。此次比赛共有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全国20所高校的21支竞赛队伍参赛。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张丹女士、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国别主任安思齐女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联合国协会副总干事王颖担任赛会专家评委组组长。 预赛通过抽签,两支队伍共同进入第五分赛场。在必答题环节两支队伍表现优秀,成绩始终在小组内靠前。在随后的抢答题环节外院-二外联合培养队采用稳中求胜的方式,只抢有把握的题目,最终以250取得分赛场第一,总分第五进入决赛。外交学院队在抢答环节略有失误,最终以220分总分第十未能进入决赛。预赛期间,牛仲君老师参加了全国高校联合国教学问题研讨会。牛老师针对外交学系目前的教学特色和未来办学发展进行简单介绍,同时针对联合国方面的教学工作与其他老师交流探讨。决赛前,选手们积极准备比赛。牛仲君、杨阳老师与贾煦祺、刘美漪、刘亦奇一起帮助进入决赛的三位选手做赛前辅导。决赛共有八支队伍入围,分为多选必答题、即兴演讲和情景模拟三个环节。多选必答题要求各选手依次作答、即兴演讲要求各代表队派出一名选手根据题目即兴3分钟演讲、情景模拟要求各代表队抽签决定自己所代表的国家,并模拟在联合国大会讨论伊核问题,各国家代表需要就本国立场进行5分钟的陈述以及40分钟的自由辩论,全程要求使用英文发言。我校外院-二外联合培养队袁睿作为代表参与即兴演讲,随后全队代表德国进行了立场陈述,并与其他代表队自由辩论。本次比赛,两支代表队互帮互助、表现优秀,不仅展现出外交学院的特色,更充分体现了外院学子在“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十六字校训指导下的专业素养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019-11-26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激励和引导我院广大青年团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唱响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青春主旋律,10月23日,学院团委举办“我与祖国共奋进”外交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春诵诗会。本次诵诗会共有各院系部组织的14支队伍撰写原创诗歌、进行编排朗诵,并参与全院评比。党委书记齐大愚大使讲话诵诗会开始,学院党委书记齐大愚大使讲话。他指出,此次诵诗会既是学院师生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活动,也是学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在聆听、朗诵诗歌的过程中认真回顾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历史,秉承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为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外交人才,与时代齐发展、与祖国共奋进。各院系队伍进行原创诗歌朗诵诵诗会上,14支队伍的朗诵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充分展现出我院学子赤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外交理想。内容上,各支队伍的原创诗歌节奏流畅、韵律优美,均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祖国外交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展现出我院学子接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的坚定决心。表现形式上,各队伍经过精心编排,将演唱、舞蹈、器乐、情景表演等方式融入诗歌朗诵,生动再现70年来新中国外交发展的波澜壮阔,使表演更具艺术表现力。最后,合唱团的同学们演唱歌曲《情对祖国讲,爱对祖国说》,全场师生共同表达对新中国未来的良好祝愿。研究生部2队荣获一等奖英语系2队、国际法系2队获得二等奖国际经济学院1队、外语系1队、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1队获得三等奖国际法系1队荣获最佳创意奖经过评比,研究生部2队荣获本次诵诗会一等奖;英语系2队、国际法系2队获得二等奖;国际经济学院1队、外语系1队、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1队获得三等奖;国际法1队荣获最佳创意奖。本次“我与祖国共奋进”青春诵诗会激励同学们在创作诗歌、诵读诗歌、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祖国外交工作者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优良传统。通过此次活动,加深了学院学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我院学生作为新时代外交学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励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外交理想、担当时代重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2019-11-202019年11月11日,东盟高级外交官代表团访问我院并与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中方专家举行座谈。高飞副院长参加会议并致欢迎辞。中国驻东盟使团李昕参赞、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菲律宾常驻东盟副代表Noel M. Novicio公使分别在开幕环节致辞。座谈会由亚洲研究所副所长杨悦主持。 我院亚洲研究所郭延军所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道炯教授、翟崑教授分别就“中美关系对地区合作的影响”、“中国—东盟的经济交往与‘一带一路’”、“迈向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的成就和展望”发表主旨演讲。东盟秘书处对外关系处长助理Pham Minh Thu先生详细介绍了刚刚结束的第22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成果。印度尼西亚常驻东盟使团公使衔参赞Endy Ghafur Fadyl先生对中国和东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现状与未来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菲律宾常驻东盟副代表Noel M. Novicio公使介绍了东盟方面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立场。正式发言环节结束后,双方还就蓝色经济伙伴、数字经济、南海行为准则谈判进展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东盟方代表高度评价了NACT为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期待与NACT建立更为机制化的联系,共同规划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蓝图。 NACT由中国政府倡议成立,2014年正式启动,是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重要的第二轨道外交机制。我院亚洲研究所是NACT中国国家协调单位。
2019-11-182019年11月3日,2019“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北京赛区复赛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英语系本科二年级学生刘晓晓代表我院参加了比赛,与来自北京几十所高校的45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比赛由淘汰赛和选拔赛两个阶段构成,淘汰赛是3分钟的即兴演讲,排名最高的前15名选手晋级选拔赛;选拔赛包括3分钟定题演讲、3分钟即兴演讲和两个问题的回答。在残酷的淘汰赛阶段,刘晓晓同学发挥稳定,顺利晋级下午的选拔赛。在选拔赛中,刘晓晓同学的定题演讲有力充实、即兴演讲有理有据、问答环节灵活机智,最终以出色的表现荣获一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合办。该项赛事于2002年创办,已成为全国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之一。刘晓晓同学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北京赛区获得了好成绩。在此祝贺刘晓晓同学!感谢英语系创新实践训练中心演讲团队的赛前指导和培训!同时感谢学院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9-11-182019年11月2日,2019“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北京赛区复赛在北京印刷学院举行。英语系本科生丁青筠和研究生尹华峰代表外交学院参赛,分获特等奖、三等奖。丁青筠同学将代表外交学院参加2019“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的总决赛。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50余所在京高校的100多名选手同台竞技。本轮写作复赛考查了议论文和应用文两种文体,议论文关注毕业生初入职场的态度与选择;应用文则要求选手们写一篇选课申请书,请大家阐述选择Language and Technology这门课的理由。两位复赛选手在赛场上精进所学,充分展现了外院学子的风采。“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合办,是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高水平英语写作赛事。丁青筠和尹华峰两位同学的优异成绩再一次证明了我院学子较高的英语水平。祝贺两位同学!感谢英语系各位老师赛前举荐,感谢英语系创新实践训练中心写作团队各位老师赛前辅导,感谢学院各单位大力支持!
2019-11-182019年11月2日,2019“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北京赛区复赛在北京印刷学院举行。我院国际经济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刘喆婷和英语系本科一年级学生杨知烨代表外交学院参赛,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二等奖。刘喆婷同学将代表外交学院参加2019“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的总决赛。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北京各大院校的10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比赛由读以明己、读以察世、读以启思和读以言志四个模块构成,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类型。在比赛过程中,刘喆婷和杨知烨同学凭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以及对比赛指定书目的认真学习和研读,阅读与思考并重,出色地完成了各个题目环节,充分展现了外院学子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合办,是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高水平英语阅读赛事。刘喆婷、杨知烨两位同学的优异成绩再一次证明了我院学子较高的英语水平。祝贺两位同学!感谢英语系创新实践训练中心阅读团队指导教师的赛前辅导,感谢学院各单位大力支持!
2019-11-18领导嘉宾出席纪念大会 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外交部党委书记齐玉、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李勇副书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张义全副部长以及在京部领导、部内部属单位代表、在京驻外使节、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等共约700人参加。 外交学院表演《我和我的祖国》、《红旗飘飘》《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环节外交学院学生为出席领导递送手持国旗外交学院师生表演《我和我的祖国》与观众互动外交学院师生表演《红旗飘飘》会上,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发表重要讲话,齐玉书记主持“先进外交集体”和“先进外交工作者”表彰仪式,近40个部内部属单位的1200多名同志进行了歌咏表演,以时代发展为线索,演绎了20多首脍炙人口的革命传统歌曲,充分展现出外交战线在党的领导下,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推进中国外交事业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高昂斗志和坚定决心。学院团委组织76名师生排演了《我和我的祖国》、《红旗飘飘》两首歌曲,并作为压轴节目登场。其中,《我和我的祖国》以快闪形式呈现,同学们在歌声中向出席领导与观众分发手持红旗和红心贴纸,让大家眼前一亮。《红旗飘飘》融入钢琴和舞蹈元素,青春活泼,积极向上,充分展现我院外交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为祖国外交事业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心决心。节目整场红旗飘扬,气氛热烈,受到与会领导和嘉宾的一致好评。除歌咏表演外,学院师生还积极参与纪念大会各项工作。汤博文、马铭两位同学作为实习生参与了大会筹备、视频制作和场务协调工作;罗崎越同学担任歌咏表演朗诵环节主持人。在本次筹备和演出过程中,学院师生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踏实认真、尽职尽责,利用课余休息时间积极投入排练演出,以实际行动展现出我院青年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演员与领导嘉宾合影通过此次活动,学院师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外交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到一代代外交人忠诚筑基、艰苦奋斗、和平发展、薪火相传,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全体师生将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奋进之歌。
2019-11-15外交部党委书记齐玉在外交学院调研指导第二批主题教育2019年11月5日,外交部党委书记齐玉来到外交学院沙河校区,调研指导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外交学院党委书记齐大愚、院长徐坚等全体院领导班子成员一同参加。齐玉参观了外交学院校史展和发展规划展,听取学院党委关于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一流学科建设情况的汇报,旁听学校思想政治课并与学生互动交流,出席学院教师、学生党员代表主题教育座谈会,详细了解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情况和实际效果,以及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和遇到的困难。齐玉充分肯定外交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和外交部党委要求,大力加强学院党的建设,积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收获重要成果,密切结合高等教育和师生党员特点推进主题教育,扎实深入,有声有色,取得明显成效。 齐玉指出,开展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学院党委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思想上不松懈,行动上不松劲,巩固第一批主题教育成果,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围绕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解决实际问题两方面下更大功夫。要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体党员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每一名党员自觉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长远,立足当下,有组织地开展调研,勇于自我革命,借助主题教育形成的良好政治氛围,着力推动解决一批长期困扰学院发展建设、教职工和学生热议、群众期盼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齐玉强调,外交学院作为外交部直属高校和国家外交外事培训专门机构,要依托资源优势,将学习贯彻和宣传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主责主业,加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研究,为新时代外交工作提供理论支撑。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大力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齐玉表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们要做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党的创新理论的优秀传播者和高素质外交人才的专业塑造者。同学们要自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华民族接续奋斗的继承者和伟大祖国的建设者。他嘱咐外交部有关职能部门关心支持学院党的建设和教书育人,为学院发展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协助解决实际困难。 学院党委班子感谢齐玉书记对学院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将按部党委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学院党的建设,继续开展好主题教育,搞好调研,抓好整改,努力再深化、再提高,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效,不辜负部党委重托和殷切期望。齐玉到学校食堂与学生共进午餐,了解同学们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勉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早日成才。 外交部办公厅、干部司、机关党委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2019-11-13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与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外交翻译人才,培养和选拔优秀的高级外交口译人才日益重要。在此背景下,外交学院英语系发起,并于2019年11月2日在外交学院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外交口译大赛。 本届大赛旨在为有志投身外交翻译事业的高校学子打造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为祖国外交事业输送高水平的后备人才力量,进一步推动全国高端外交翻译人才的培养。大赛获北京思必锐翻译有限责任公司资助,邀请了国内10所开设汉英口译项目的知名高校前来参赛,分别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按拼音顺序)。首届全国外交口译大赛特色鲜明,充分体现外交口译的特点和要求,赛题尽可能与外交实践接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大赛聘请资深外交翻译专家、外交工作用人单位专家以及高校翻译教学专家担任评委,现场点评,对外交口译实践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赛也展示了外交学院多年来外交翻译高端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经验。外交部翻译司周景兴副司长和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莅临赛场并分别致辞。周景兴副司长热烈祝贺所有参赛选手在本届大赛中的突出表现,对外交学院成功主办首届全国外交口译大赛,为外交工作选拔强大的后备力量表示由衷赞赏,并向所有参与此次大赛筹备工作的老师和志愿者们表达谢意。孙吉胜副院长强调,外交学院致力于培养“爱祖国、知世界,通专业、精外语,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外交外事人才,在高级外交口译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了独具特色且成果显著的培养模式,多年以来,为党和国家输送了许多优秀的高级翻译。孙副院长高度赞扬首届全国外交口译大赛是具有开拓性的重要赛事。 比赛分为复赛和决赛两部分。在上午的复赛中,19位选手围绕全球化领导力量等话题进行了英汉、汉英交替传译,8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决赛。下午的决赛为外交场合对话口译,8位选手两人一组分别为模拟中方和外方代表提供交替传译,话题涉及气候变化、对非合作等。参赛选手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流畅清晰的中英文表达和自信从容的专业姿态向评委和观众呈现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高端赛事。 本次大赛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专家评委对选手的表现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点评。决赛所邀请的资深评委有外交部外语专家、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陈明明大使、中国翻译资格考试委员会专家任小萍大使、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翻译与语言学院鲍川运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任文教授、外交学院英语系雷宁副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颖教授以及外交部翻译司英文处傅洁副处长。他们既充分肯定了8位选手的精彩表现,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改进之处。参赛选手和现场观众获益匪浅,深受启发。 经过激烈角逐,首届全国外交口译大赛决赛评出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钟霏钒同学获特等奖,将获北京思必锐翻译有限责任公司资助,赴联合国日内瓦或维也纳办事处进行同传观摩实习培训。外交学院的解斌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辛海桥同学获一等奖;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吕师涵和外交学院的邓云溪同学获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的江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张亦婳和北京语言大学的马伊妍同学获三等奖。 决赛结束后,大赛组委会举办“外交口译沙龙”,邀请来自外交部翻译司从事一线外交翻译工作的两位年轻校友罗维和李纪为与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进行座谈。沙龙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大家就外交一线工作、入部考试等问题踊跃提问。参赛选手和其他在场学生借此机会充分交流,为首届全国外交口译大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英语系翻译硕士专业的解斌和邓云溪两位同学代表外交学院参加比赛,以优异的表现荣获首届全国外交口译大赛决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特向两位同学以及英语系创新实践训练中心口译团队的教师表示祝贺,向学院各部门表示衷心感谢!
2019-11-112019年10月26日,第十二届“永旺杯”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在北京落下帷幕。本届大赛由中国翻译协会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大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比赛内容分为外译中和中译外两个环节,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在激烈紧张的角逐当中,我院外语系的参赛学生以标准的语音、娴熟的技巧、得体的风格及专业的素养赢得了评委的好评。最终,刘思雨同学获得法语交传组亚军(二等奖第一名),普聪聪同学、孙益民同学、邹鲁佾同学分别获得日语交传组、日语同传组及西语交传组优秀奖。特此向各位获奖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辅导老师的悉心辅导表示衷心感谢!
2019-11-112019年10月29日,亚洲区域合作思想库网络国内联席会议暨“新形势下的东亚区域合作”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会议由外交学院和青岛大学联合主办,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青岛大学副校长于红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外交部亚洲司参赞陈峰、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外交学院教授江瑞平发表主旨发言,来自国内25家亚洲区域合作思想库网络国内成员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就新形势下的东亚区域合作及区域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研讨会后,国内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代表进行了工作交流,积极为亚洲区域合作思想库网络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代表们充分肯定了亚洲区域合作思想库网络国内各基地和中心一年来的工作,为推进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家希望能不断推动相关会议机制的完善,设置丰富多样的议题,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使亚洲区域合作思想库网络的作用得到不断提升。郭延军所长代表思想库网络总结了2019年工作进展情况,并介绍了2020年工作计划安排。 此次会议为专家学者提供了学术与政策交流的平台,取得了积极效果,受到与会各方的积极评价。作为此次系列会议的主办单位,我院进一步提升了在亚洲区域合作领域的影响力,为下一步持续推进相关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亚洲区域思想库网络是“10+3”东亚思想库网络(NEAT)、“10+1”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和中日韩思想库网络(NTCT)三大地区思想库网络的统称。上述三大思想库网络均由中方倡导,先后于2004年、2013年、2015年成立,旨在通过机制化的智库合作,为地区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是外交部指定的上述三大网络的中国国家协调单位。多年来,积极统筹国内外智库资源,为地区合作建言献策,服务中国大外交,受到国家领导人及相关部门充分肯定。主持和参与的年度联合研究及政策建议报告受到“10+3”、“10+1领导人会议的高度重视,并在地区乃至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关报道链接: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gjgxx/gj_bwsf/201910/t20191031_5024244.shtml青岛大学新闻网:https://news.qdu.edu.cn/info/1022/21990.htm
201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