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服务交流分享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表彰了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的先进组织。我校荣获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颁发的“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先进组织奖”。我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服务新闻发布组、媒体服务组、新闻综合管理组获“模范团队”称号,我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大三学生方博、白洋2名同学获“优秀志愿者”称号。院团委2017年7月2日
2017-07-022017年6月17-18日,第六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大赛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北京中译天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南和华北六个大区的54名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英语系研究生杭素获交传总决赛一等奖,杭素、徐新磊获同传邀请赛三等奖。杭素同学与其他三名选手组成的华北团队在17日的团队赛中获得一等奖。 全国口译大赛是一项面向全国高校具备一定英语口译能力和专业训练的在校学生举办的传统赛事,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大赛共分学校初赛、赛区复赛、大区赛和全国总决赛,是全国各地高校优秀学子互相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 我院英语系研究生在比赛中以饱满的精神、娴熟的口译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的口译水平,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荣誉,特此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感谢英语创新实践训练中心口译指导团队的教师们为他们提供的赛前辅导和培训!同时感谢学院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7-06-232017年6月17日,由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国际法研究所)、法律外交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法律外交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银龙苑宾馆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变动中的国际秩序与国际法”。来自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法制办、北京市律师协会等部门与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辽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澳门大学等京内外多所高校、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国际法促进中心等社会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我院国际法系主任许军珂教授主持,我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致欢迎辞。孙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及热烈欢迎,同时介绍了我院的办学特色以及法律外交交叉学科的建设,最后,孙教授强调,大国外交必须重视国际法,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既是国际法治的倡导者,也是践行者,法律与外交研究相结合是大势所趋。研讨会第二部分为主题报告,由我院国际法系卢松教授主持。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郭晓梅女士就法律外交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强调了涉外法律人才交流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陈雄风先生就领事保护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最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强调了我国领事保护的多样性,呼吁领事保护规则体系的进一步建立。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刘敬东博士介绍了法院在公约解释和运用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中国司法应提高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17日下午,研讨会进入分组讨论环节,一共分为四组进行。A组议题为“中国公民和法人海外权益保护问题”;B组围绕国际公法领域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C组集中讨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D组回溯及探讨了姚壮、刘文宗两位老教授的国际法学术思想。 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大背景下,与会专家就国家领土海洋、领事保护、追逃追赃、“一带一路”司法建设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对中国外交提供更多的指导,为国际法规则的形成、法律新秩序的构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际法系
2017-06-212017年6月9日,我院亚洲研究所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下简称NACT)“教育合作工作组会议”在新加坡成功举行。本次会议是2017年NACT“人文交流合作工作组”三大主题分会之一,围绕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展开研讨并形成政策建议。来自中国、东盟十国、东盟秘书处的代表近三十人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分享了各国的国际教育合作经验,对教育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多项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本次会议成果将与已分别在中国贵阳和老挝万象召开的“文化合作工作组会议”、“旅游合作工作组会议”成果一并提交NACT国家协调员会议审议通过,并最终递交至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2017-06-212017年6月6日,我院亚洲研究所与老挝外交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下简称NACT)“旅游合作工作组会议”在老挝万象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是2017年NACT“人文交流合作工作组”的第二次会议,旨在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提出的“打造人文交流合作新支柱”的重要倡议,就如何推进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政策建议。来自东盟十国与中国的官员、学者三十余人与会。与会代表在会议期间围绕“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的成就与挑战”、“旅游资源整合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顺中国—东盟现有旅游合作倡议,推进《东盟旅游战略规划(2016-2025)》实施”、“通过旅游合作促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四个议题展开了坦诚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2017年是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双方应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抓住机遇、精诚合作,将旅游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老挝国家级主流媒体《万象时报》对本次会议作了详尽报道。媒体链接:http://vientianetimes.org.la/FreeContent/FreeConten_AseanMembers.html
2017-06-212017年6月3日-4日,由学生处主办、团委精鹰社承办的外交学院“相聚•助力”第三届校友职业发展论坛在沙河校区成功举办。就职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经济金融、法律等行业的50余名校友回到母校,为在校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求职技巧、求职经历,为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建言献策。孙吉胜副院长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对校友们回到母校表示欢迎,对长期以来校友们情系母校、支持母校建设发展,关注学院的学弟学妹表示衷心感谢!对校友们在各行各业取得优异成绩表示由衷的祝贺!孙吉胜副院长向校友们简要介绍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学院面临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分享了学院在推进教学科研深入发展等方面的改革发展举措。孙吉胜副院长对外院学子提出殷切希望,希望所有的外院学子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建功立业!在主论坛上,在校生代表韩汾跃同学提出了在校生在求职和职业规划等方面遇到的困惑。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马丽、交通银行竺暐、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张若乔、中央电视台潘望、中国新闻社蒋涛、中联部薛敏杰等六位校友代表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们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其个人职业发展中的心路历程。 6月4日上午,公务员及国企、经济金融、法律及名企和新闻媒体四个分论坛同步开展,百余名在校学生参加了与校友的互动交流。校友们向在校生同学分享了自身职业发展与规划方面的相关经验,并耐心解答了在校生有关就业和职业规划的问题。整个分论坛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各位校友言传身教,在校生亦从中受益良多。外交学院校友职业发展论坛是学院为各届校友和在校学生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得到了越来越多校友的广泛认可,增强了校友之间、校友与在校生之间的联系,为在校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明确了职业发展的方向。 学生处2017年6月19日
2017-06-19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交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十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总决赛于2017年5月18日至23日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举行,共有来自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四大赛区的122支高校代表队参与。经过激烈角逐,澳门大学获得了第二十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总决赛的冠军,北京大学获得亚军,上海财经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获得季军。 赛后,外交学院齐大愚书记发表了闭幕式致辞,热烈祝贺所有参赛选手在本届大赛中的杰出表现。齐书记首先向外研社对外交学院承办本次比赛的信任和大力支持表达感谢。在“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20周年之际,外交学院很荣幸能第三次与外研社合作承办全国总决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辩手和122所兄弟院校的师生们一起,为“外研社杯”辩论赛20周年华诞带来一场丰盛的思想盛宴,共同谱写“外研社杯”历史上的一曲盛世华章。外交学院希望通过与外研社的全方位合作为全国高校思辨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的优秀人才。外交部翻译司张建敏司长出席闭幕式,观看选手比赛,并为选手颁奖。 本次大赛于5月18日晚正式开幕。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范晓虹副社长、大赛联合裁判长冉永红副教授、辩手代表外交学院唐杰同学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外交学院英语系石毅主任主持。孙副院长在致辞中向莅临开幕式现场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积极筹备辩论赛的工作人员和兄弟高校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外交学院长期重视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院内学生在各项辩论比赛中屡创佳绩,并希望以后有机会继续承办此类高规格比赛。 为了给参赛选手、教师及随队观赛人员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提高机会,保证比赛质量,组委会于19日邀请了国际知名辩论队教练陆永发先生为参赛选手及带队老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19 日晚,为了让参赛队伍能够进一步熟悉比赛流程和参赛环境,大赛组委会进行了辩论实战模拟,即参赛队伍间的不计分的首轮交锋。 5月20日至5月21日,大赛循环赛部分正式举行。循环赛分8轮进行,每场比赛按“第一名 3 分、第二名 2 分、第三名 1 分、第四名 0 分”的方式累计积分排名,最终从122支参赛队伍中决出积分排名前32的代表队参加淘汰赛。循环赛中,辩手们围绕诸多涉及领域广泛的辩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用丰富的课外知识、严谨的逻辑论证、流畅的英语表达呈现了精彩绝伦的比赛。最终,来自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的32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5月22日的淘汰赛。 经过了激烈的八分之一决赛、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最终4支队伍获得了决赛入场券,他们是澳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5月23日上午,这四支队伍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礼堂向冠军发起冲击,比赛由中央电视台刘欣女士主持,全程线上直播。围绕“是否应该将所有考试私有化”这一问题,辩手们展开了激烈讨论,唇枪舌战,屡发互质,向所有观众展示了英国议会制辩论的魅力。 本次大赛暨颁奖典礼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英语系大二学生王羽珎和唐杰同学代表外交学院参加比赛,两位同学经过8轮循环赛,以出色的表现成功晋级淘汰赛,并闯入四分之一决赛,最终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在此向他们表示祝贺! 本次我院英语系和团委共同承办全国总决赛,不仅训练了辩手的语言、思维能力,让辩手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增进辩手间思想的碰撞,锻炼辩手的逻辑思维,更为各校师生提供了展示和学习的平台,增进了各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加强了外交学院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宣传,提高了学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知名度。 英语系、院团委 2017年6月12日
2017-06-14近日,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向我院党委发来感谢信,感谢我院对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服务工作的支持,表扬我院志愿者在此次高峰论坛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优异表现。 在信中,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表扬了我院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服从指挥、认真细致、任劳任怨的服务态度和志愿精神,感谢我院志愿者出色地完成了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服务工作。院党委高度重视此次志愿服务工作,在院党委的部署下,团委积极动员、认真配合,经选拔派出102名志愿者参与本次高峰论坛活动。我院志愿者分布在国家会议中心新闻服务、陪同翻译和会务协调等岗位,累计上岗547人次,服务时长达5854小时。我院志愿者将“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十六字校训内化为微笑服务的动力、热情服务的能力,发扬参与重大政治任务的优良传统,以乐于奉献、精益求精的志愿服务精神,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最精湛的业务水平,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守在一线岗位上,成为高峰论坛展现外交青年风采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院团委 2017年6月12日附:感谢信
2017-06-126月8日下午,由我院主办的“青年力量:敢为天下先·2017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 外交学院学生进行开幕式表演 大会由外交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联合国协会指导,历时四天。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和其他国家113所大学和高中的500多位青年学子参加。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副司长方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总代表欧敏行、主办方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外交学院党委书记齐大愚以及外交部、团中央、中国联合国协会、北京团市委、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等相关司局领导、有关国家驻华使馆代表也出席了开幕式。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向大会发来贺信及祝贺视频。 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致辞 李保东副部长对大会表示祝贺,对外交学院举办模联活动的意义和作用给予高度肯定,指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发挥联合国作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通过参加模联活动加强学习和锻炼,体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意义。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致辞 傅振邦书记代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向大会致贺。他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重大历史关口,期盼青年学生参加模联活动坚守使命敢于担当,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拓展国际视野,以提升国际事务参与能力为目标;共筑全球梦想,以促进世界文明交融为追求,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普遍安全、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向大会致贺信及祝福视频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贺信中表示,“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青年代表们的热情与想法将有助于我们在各个领域展开行动”,“当你们为推动我们共同的价值观而努力之时联合国将与你们同在。让我们携手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和平的世界!” 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在大会开幕式致辞 2017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开幕 1995年,外交学院首次将模拟联合国活动引入中国。经过多年努力,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知名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之一。今年,大会在整合多边议事规则和各种模拟联合国议事规则的基础上,首创《北京议事规则》,致力于营造更加严谨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代表们带来更贴合实际的会场体验。大会下设十个委员会,分别以中文、英文、法文为工作语言。青年代表将围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安全、跨国毒品犯罪、核安全、老年妇女权益和叙利亚难民问题等热点议题进行探讨。 开幕式当天,由外交学院倡议、全国各大高校共同建立的中国高校模拟联合国协会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五十余所高校应邀出席。 院团委2017年6月9日
2017-06-096月8日下午,由外交学院主办的“青年力量:敢为天下先•2017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 大会由外交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联合国协会指导,历时四天。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和其他国家113所大学和高中的500多位青年学子参加。 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副司长方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总代表欧敏行、我院院长秦亚青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我院党委书记齐大愚以及外交部、团中央、中国联合国协会、北京团市委、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等相关司局领导、有关国家驻华使馆代表也出席了开幕式。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向大会发来贺信及祝贺视频。 李保东副部长在致辞中对大会表示祝贺,对外交学院举办模联活动的意义和作用给予高度肯定,指出了联合国作用,阐明了我国相关立场,鼓励学生们通过参加模联活动加强学习和锻炼,体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人民福祉的意义,以胸怀天下、继往开来的志向和智慧走向未来天地,接过构建人类命运体的接力棒。 傅振邦书记代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向大会致贺。他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重大历史关口,期盼青年学生参加模联活动坚守使命敢于担当,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拓展国际视野,以提升国际事务参与能力为目标;共筑全球梦想,以促进世界文明交融为追求,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普遍安全、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贺信中表示,“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青年代表们的热情与想法将有助于我们在各个领域展开行动”,“当你们为推动我们共同的价值观而努力之时联合国将与你们同在。让我们携手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和平的世界!” 1995年,我院首次将模拟联合国活动引入中国。经过多年努力,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知名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之一。今年,大会在整合多边议事规则和各种模拟联合国议事规则的基础上,首创《北京议事规则》,致力于营造更加严谨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代表们带来更贴合实际的会场体验。大会下设十个委员会,分别以中文、英文、法文为工作语言。青年代表将围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安全、跨国毒品犯罪、核安全、老年妇女权益和叙利亚难民问题等热点议题进行探讨。 开幕式当天,由我院倡议、全国各大高校共同建立的中国高校模拟联合国协会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五十余所高校应邀出席。 院团委 2017年6月8日
2017-06-08北京市领导林克庆同志一行来我院视察工作2017年6月2日,北京市领导赴昌平沙河高教园区开展实地调研。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林克庆、副市长王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维、尹培彦等同志来我院沙河校区视察工作,市教工委、市发改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规委、市住建委主要领导,及昌平区侯君舒书记、张燕友区长、贺军主任、吴彬副区长、高教园区管委会王冰主任等人员出席。我院秦亚青院长、齐大愚书记、李洪梅副院长、高飞院长助理会见了调研团一行。秦亚青院长、齐大愚书记首先向林克庆同志一行介绍了校园内的主体建筑。随后,林克庆同志一行来到图书馆,参观了我院校史展。秦亚青院长向调研团展示了校区规划图,介绍了学院的建设情况。实地调研结束后,秦亚青院长出席了调研团座谈会,并在会上汇报了学院工作。 院 办 2017年6月2日
2017-06-06由外交学院主办,外交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联合国协会共同指导的2017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将于6月8日-11日在外交学院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特地为本次大会发来贺信与视频。古特雷斯对2017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的举行表示祝贺。他表示,如今世界各地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冲突、环境破坏、贫穷和不公正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所有的父母都愿意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所有宗教都重视和平,所有的社会因重视多样性而繁荣。因此,所有人必须携手努力,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古特雷斯指出,通过模拟联合国大会这一形式,青年人可以扩大视野,并且通过学习与沟通,加入到联合国促进和平、保障人权及世界各地人民基本生存尊严的行动中来。作为联合国秘书长,他呼吁世界各国通过外交手段预防冲突、促进和平,同时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古特雷斯最后在贺信中称:“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青年代表们的热情与想法将有助于我们在各个领域展开行动”,“当你们为推动我们共同的价值观而努力之时联合国将与你们同在。让我们携手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和平的世界!”今年,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主题为“青年力量:敢为天下先”,届时将有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和其他国家113所大学及高中的青年学子参加,模拟代表不同国家,围绕国际和地区性热点议题展开讨论。祝贺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s050929j6oy.html 院团委2017年6月5日
2017-06-052017年5月17日,由我院亚洲研究所主办、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与贵州大学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2017年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基地联席会议”在贵州省贵阳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东盟一体化:东盟成立50年回顾与展望”。来自NACT贵州研究基地、海上合作研究基地、广西研究基地、广东研究基地、福建研究基地、云南研究基地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与会。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贵州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任钢建出席会议。 江瑞平副院长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介绍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就地区总体政经形势及中国—东盟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表了看法。在“形势与政策研讨”环节,与会学者围绕东盟一体化进程的历史评价,中国—东盟经济关系、海上合作、产能合作、发展战略对接、澜湄合作、人文交流等多个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在“基地工作交流”环节,各基地负责人介绍了本单位发展情况,并共同探讨了加强基地间协作的路径。 NACT于2014年正式启动,是本地区最为重要的第二轨道外交机制之一。我院亚洲研究所是“NACT中国”国家协调单位。NACT近年来在我国沿边、沿海省份建立了一批研究基地,各研究基地通过横向交流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为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国内基础。
2017-06-01为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提出的“打造人文交流合作新支柱”的重要倡议,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于2017年成立“人文交流合作工作组”,聚焦文化合作、旅游合作及教育合作三大主题,并分别在中国、老挝、新加坡召开工作组会议。 2017年5月16日,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文化合作工作组会议”在贵阳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外交学院、老挝外交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主办,贵州大学承办。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教授、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院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东盟九国(文莱缺席)、东盟秘书处、中国—东盟中心的代表以及国内知名专家三十余人与会。 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围绕“中国—东盟文化合作的成就与挑战”、“《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8)》的落实与后2018议程”、“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及中国的角色”、“具体合作领域”等四项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文化交流是沟通中国人民与东盟国家人民心灵的桥梁。一个更加强有力的文化纽带必将进一步增进地区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促进本地区文化产业的成长,为打造中国—东盟关系钻石十年注入新的动力。中方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起草工作组报告,经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国家协调员会议审议通过后,将政策建议提交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于2013年提出,经各方酝酿于2014年正式启动,是本地区重要的第二轨道外交机制之一,也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相关报道:央视新闻客户端http://m.news.cctv.com/2017/05/16/ARTImmguqmBFAPISPUXAl7QG170516.shtml中国社会科学报http://www.cssn.cn/sf/bwsf_lllwz/201705/t20170517_3521843.shtml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http://news.cri.cn/20170516/cef15d4b-a287-3e78-d671-db9523c95200.html
2017-06-012017年5月18至25日,第二十届“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总决赛在我院沙河校区举行。本次大赛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我院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22支队伍参加了比赛。英语系本科二年级学生王羽珎、唐杰两位同学代表外交学院参加了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两位同学凭借缜密的推理分析能力、出色的应变能力、流利诙谐的英语表达、精湛的辩论技巧,经过8轮循环赛,成功晋级淘汰赛,并闯入四分之一决赛,赢得了比赛评委和观众的好评,最终获得一等奖。在此,特向王羽珎和唐杰同学表示祝贺!感谢外交学院英语创新实践训练中心辩论团队指导教师的赛前辅导和培训!同时感谢向辩论团队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教师及学院相关部门! 英语系 2017年5月31日
2017-05-315月12日至13日,“中视广信杯”第五届提案中国·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在京成功举行。本届大赛由外交学院、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主办,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北京九三王选关怀基金会支持,共青团外交学院委员会、外交学院知行学会承办。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25所知名高校的大学生参加了本次大赛,各地政协委员担任参赛队伍一对一专业指导及评委。 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同志为参赛选手作报告 大赛开幕式上,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同志为参赛选手做了“认识人民政协,增强‘四个自信’”的报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的重要论述,结合市政协工作实践,从人民政协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必然结果;人民政协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机构和民主形式;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讲解。之后,吉林主席就政协如何开展民主监督、提案办理方式等问题与大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5月13日,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陈煦,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方炎以及多位在各个领域颇有建树的政协委员作为评委嘉宾莅临决赛现场。 我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瑱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对关心和支持大赛的相关单位及专家学者们表示感谢,指出我院首创模拟政协提案大赛是希望为高校学生提供平台与机会,去关注、理解、分析身边的社会问题,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联系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其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促使其“认识中国、建议中国、服务中国”。 经过客观题、深入答辩和提案审议三个环节的比赛,评委们综合评价了代表队实地调研的深度与提案撰写的合理性、可行性,外交学院《关于规范公共场所双语标识、推进国际化都市建设基础性工作的提案》、北京工业大学《关于建立北京市政府公开信息查询集中索引平台系统的建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关于完善城市规划与交通治理,提升城市对互联网自行车包容度的建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改善全国异地就医问题的建议》、中国政法大学《关于提高外来在京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质量的提案》、中央财经大学《关于积极发挥北京市社区卫生机构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作用的提案》荣获“笃行”奖;经过预、决赛各个环节的比拼,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荣获一等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获得二等奖;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获得三等奖。 选手及评委嘉宾合影 提案中国·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作为外交学院全国首创的高校学生活动,自2013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大学生理性认识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解,通过引导在校大学生模拟政协委员身份、撰写模拟提案,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以实地调研和撰写模拟提案的方式付诸实践,鼓励更多青年学子用知行合一的方法深入了解国情,扛起中华民族的使命与担当。 院团委 2017年5月31日
2017-05-31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校,外交学院党委近期结合学院实际多管齐下,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培训活动及开展巡谈等,努力在全院推动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深入基层开展巡谈工作今年3月份以来,现任党委书记齐大愚同志、时任院党委书记袁南生同志和院党委副书记张瑱同志携党办工作人员,在学院相关部门开展思政巡谈工作,与教职工代表进行座谈,检查教材使用、师风师德建设、师生思想建设等情况,调查了解思政工作实际成效及存在问题,并就思政工作提出具体希望和要求,强调教职工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同时创新方法,开拓思路,与时俱进做好思政工作。齐大愚同志在巡谈中详细询问学生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态及就业情况等问题,并就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等提出具体指导性意见。巡谈工作为党委研究出台思政工作初步方案、贯彻落实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发挥了调研、检查、督促、沟通等多方面作用。二、围绕“两学一做”开展中心组学习4月17日,学院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学习“两会”精神,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的讲话及有关文件,并就《外交学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初步方案》进行研究和初审。副院长江瑞平同志在主旨发言中对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详细解读并回答了同志们的提问。党委副书记张瑱同志介绍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及相关工作情况。院长秦亚青同志强调,全院上下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以迎接十九大召开和“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不断强化学院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所有党委委员结合主管工作分别谈了学习体会及相关看法建议。此外,5月5日院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邀请了市委党校刁琳琳副教授,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讲解。院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及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委员约80人参加。三、举办专题培训班推进落实党内监督和支部责任4月19日,学院党委举办第八期党务培训班,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及委员约80人参加。院党委副书记张瑱同志总结了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就今年学院党建和思政工作作进一步部署和提醒,强调落实党内监督,发挥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并希望大家一要立足提升理论素养,着力在思想观念上有新认识;二要立足加强品格修养,着力在综合素质上有新提升;三要立足落实落细工作,着力在工作能力上有新提高;四要立足示范履责,着力在工作作风上有新气象。党办主任王少华同志就新版《党务工作手册》做了讲解。之后参训人员对落实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方案草案等研提意见,并围绕如何做好党建与思政工作进行研讨。四、办好发展对象培训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4月26日,院党委举办第二十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开班仪式,发展对象及新党员共72人参加。党委副书记张瑱同志在开班仪式上围绕树立“四个正确认识”给学员们讲党课,结合自身体会,同时例举许多数据和事例,分析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对比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讲解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之间的关系和内涵要义,希望同学们认真学原著、学党章,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问题,特别注意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以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学知识长本领;践行党员义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遵守校纪校规。培训班持续三周,包括专题辅导党课、观看教育视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交流讨论、闭卷考试及个人自学等系列内容,并注意严把政治关和纪律关。
2017-05-232017年5月13日,第六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华北大区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本次大赛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北京中译天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四个赛区的74名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角逐,英语系研究生杭素获二等奖,王诗涵、王亦秋获三等奖。杭素同学晋级全国总决赛。全国口译大赛是一项面向全国高校具备一定英语口译能力和专业训练的在校学生举办的传统赛事,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大赛共分学校初赛、赛区复赛、大区赛和全国总决赛。今年的比赛覆盖全国六个大区,共有546名选手参与了大区赛的角逐。我院英语系同学在比赛中以饱满的精神、娴熟的口译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的口译水平,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荣誉,特此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杭素同学在接下来的全国总决赛中取得好成绩!感谢英语创新实践训练中心口译指导团队的教师们为他们提供的赛前辅导和培训!同时感谢学院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 英语系 2017年5月17日
2017-05-194月29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舆论场》栏目组走进外交学院,与外院学子一起连线演播室,就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安全形势进行探讨。节目于4月30日晚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本期节目涵盖了朝鲜导弹试射、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与韩国海军举行联合演练等诸多时事热点。我院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演播室内嘉宾老师进行了互动。 一直以来,我院在学生教育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着力培养“爱祖国、知世界,通专业、精外语,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外交外事人才。此次参与《中国舆论场》节目录制不仅为我院学子提供了与专家学者探讨交流的机会,同时展现出我院学生过硬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节目链接:http://wx.cntv.cn/media/wap/video/play.html?cid=339&id=75652&mpid=109&wid=86
2017-05-192017年4月19日下午,英语系本科翻译专业2014213班,2014214班的同学们在英语系主任石毅与杨悦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外交部新闻司,与外交学院英语系校友、外交部新闻司陆慷司长进行座谈,观摩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了一堂生动的《外交口译》观摩实践课。外交部新闻司陆慷司长是外交学院英语系校友,曾多次在例行记者会后与旁听的英语系学生亲切交流。在此次实践课程中,陆慷司长与同学们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首先,陆司长介绍了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情况,从政策、研究、社会三个层面阐述了相关工作的现状与挑战,并强调了翻译在相关工作中的重要性。随后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积累外交外事实践经验,灵活应对突发情况,避免紧张。此外,陆司长还与大家分享了一些国际政治的知识和见解,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最后陆司长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同学们在不同岗位上为外交学院做贡献,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贡献。此次活动是英语系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英语系二十年来一直坚持每学期组织学生观摩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外交口译》以及相关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将外交一线口译工作观摩作为实践课堂的重要环节,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旁听例行记者会和现场的同声传译,同学们不仅亲身观察外交口译的实际应用、外交语言的严谨性与准确性,也领略到了外交部发言人冷静沉稳的风格。座谈会后,陆司长亲切地与同学们合影留念。这堂观摩实践课,不仅使同学们亲历一线,了解外交口译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也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外交口译的准确性和政治敏感性,对今后的外交口译学习以及其他外交外事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 英语系 (英语系 高嘉邵 供稿) 2017年5月10日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