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公布《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优秀实践团队、优秀个人名单》,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盛元坤荣获优秀个人奖。 7月11日至7月21日,在团委组织下,盛元坤老师带领学生社团知行学会10名队员赴河南嵩县王元村小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盛老师时刻牢记内心对自己立下的“三心”要求,以“心系学院嘱托、心记此行目的,心念学生安全”为己任,带领同学们坚守初衷,努力克服暴风雨导致的停水停电等一系列困难,出色完成这次具有“大爱”的支教使命,受到当地师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多年以来院团委积极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强化组织实施、发挥育人功能、巩固活动成果,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院团委 2017年11月23日
2018-01-052017年12月28日上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研究员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做了题为“新时代外交官的使命担当和理论素养”的学术讲座,并就“中国外交理论建设和战略谋划”和我院中青年教师进行了座谈和学术交流。此次活动由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联合举办,秦亚青院长主持了讲座和座谈。讲座中,杨洁勉研究员分别就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国外交官的使命担当、中国外交的实践自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自信、以及国家建设的任重道远等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为外交人才提出了新时代的使命和要求。座谈会中,杨洁勉研究员就中国外交如何从理念走向理论、中国如何走向国际化、以及高校如何在培养外交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等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2018年1月5日
2018-01-052017年12月21日,由我院亚洲研究所主办、广州航海学院承办的“亚洲区域合作国内智库网络联席会议”在广州成功召开。来自“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国内研究基地、“中日韩思想库网络”国内研究基地、“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系列的22家成员单位近50名专家学者与会。外交部亚洲司黄溪连副司长、我院江瑞平副院长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演讲,广州航海学院邹采荣校长致欢迎辞。 在“主旨报告”环节,黄溪连副司长通报了东亚合作的新形势、新动向,并对智库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江瑞平副院长着重探讨了东亚合作中的六大关系,发表了兼具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的独到见解。在“基地、中心工作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围绕东亚思想库网络、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中日韩思想库网络和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框架下2017年工作成效与2018年工作设想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与部署安排。 我院亚洲研究所是东亚区域合作三大思想库网络的中国国家协调单位,近年来在我国沿边、沿海省市建立了一批国内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东亚地区合作国内学术共同体建设成效已初步彰显。各基地、中心发挥自身优势,相互间协同合作,为我国周边外交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2017-12-29按照学院党委统一部署,12月27日,我院副院长江瑞平教授为全院教工党员作题为“十九大报告的国际视野”的专题辅导报告会。 江瑞平副院长围绕“从国际定位看历史方位、如何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时代主题与中国新时代、从逆全球化到新全球化、两大构建主导外交布局、六大趋向引领开放格局”六大方面,结合历史与现实,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事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十九大报告的有关内涵和意义。 辅导报告使教工党员对如何更好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教育事业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外交学院党委办公室2017年12月28日
2017-12-29受外交部领事司委托,由外交学院国际法系主办、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协办的领事保护立法专家论证会,于2017年12月22日下午在外交学院展览馆路校区213会议室举办。会议由国际法系主任许军珂教授主持,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兼领事保护中心主任陈雄风、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副主任郭志强及其他工作人员出席会议。来自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公安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北京化工大学的学者分别从国际法、法理学、行政法和民法的角度对立法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并对相关问题积极建言献策。陈雄风副司长在听取专家意见后,充分肯定了专家们的研究和建议,希望继续与专家学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并加快相关立法工作。国际法系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
2017-12-28国际经济学院喜报 ——国经学院学生在“全国第九届大学生数学竞赛暨北京市第二十八届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再创佳绩“全国第九届大学生数学竞赛暨北京市第二十八届大学生数学竞赛”北京赛区预赛于2017 年 10 月 28 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外交学院等高校的6248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竞赛。 国际经济学院林昱伉 刘宇心、吴师航 、苗颖、李乐萱等同学在杨莉老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参加了本次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林昱伉 、刘宇心等2名同学荣获北京市第二十八届大学生数学竞赛(丙组经管类)一等奖;吴师航 、苗颖 、李乐萱、吕丽婷、叶金宸等5名同学荣获二等奖;文嘉皓 、王郁柯、 何宇潇 、卢健、 陈会凌、 宴斌扬等6名同学荣获三等奖。刘宇心同学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北京赛区二等奖,吴师航、苗颖 、叶金宸 、李乐萱、杨雨洁、林昱伉、吕丽婷等7名同学荣获三等奖。 在此特向林昱伉 、刘宇心等14名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对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杨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际经济学院 2017年12月26日
2017-12-27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17〕2号),外交学院成功跻身全国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是党和国家赋予外交学院的光荣使命,外交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院将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培养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的新途径,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将《外交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精编版)》予以公布,学院将按照方案要求,积极建设一流学科。外交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精编版).pdf
2017-12-27外交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精编版).pdf
2017-12-262017年12月20日,国务院法制办甘藏春副主任一行、外交部条法司孙劲参赞一行前来我院进行调研。此次调研活动由国际法系主办、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协办。下午14点30分,院长秦亚青教授与甘藏春副主任一行、孙劲参赞一行在主楼138接待室进行了座谈,国际法系主任许军珂教授、书记李淑媛、江国青教授、副主任刘雅参加了座谈。15点在国际交流中心1103会议室就 “条约的国内法适用”问题举行了调研会。调研会由许军珂教授主持,甘藏春副主任做了讲话,随后来自学术界与国务院法制办、外交部条法司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就“条约的国内法适用”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其中,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首席教授易显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车丕照、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朱利江,以及我院国际法系的江国青教授、高秀东教授、龚迎春副教授、许军珂教授先后发表了意见,他们围绕着安理会决议定性、世界主要国家适用条约模式、条约在国内效力、条约与国内法冲突、我国法律对条约适用的规定、当事人可否直接援引条约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甘藏春副主任在听取专家意见后,认为专家们准备充分、研究深入,并表示希望与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解决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并加快相关立法工作。国际法系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
2017-12-252017年12月12日,“金砖国家与全球秩序的未来”圆桌研讨会在我院展览路校区国际交流中心1103会议室召开。秦亚青院长、美国美利坚大学阿米塔夫•阿查亚教授、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圣保罗校区奥利弗•施廷克尔助理教授、上海人民出版社潘丹榕主任以及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魏玲教授作为发言嘉宾参加会议。此次圆桌研讨会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秦院长在欢迎词中首先感谢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对外交学院的支持,然后简要阐述了金砖国家合作的重大意义与主要成就,对施廷克尔助理教授的专著《金砖国家与全球秩序的未来》的学术性和实践性给予了较高评价。上海人民出版社潘丹榕主任、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圣保罗校区奥利弗•施廷克尔助理教授作了主旨发言,分别就《金砖国家与全球秩序的未来》一书中文版的出版过程和主要内容作了系统介绍。在随后的评论阶段中,美国美利坚大学阿米塔夫•阿查亚教授就金砖国家如何深化合作提出了切实的建议,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魏玲教授讨论了金砖国家合作的最新进展。在自由问答环节,与会各位专家和参会的院内外师生就金砖国家合作的前景和挑战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互动。本次研讨会务实、高效,增进了对金砖国家合作的切实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对会议进行了报道:http://www.cssn.cn/zx/bwyc/201712/t20171218_3783264.shtml。 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 2017年12月15日
2017-12-182017年12月9日,第23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北京赛区决赛在中央财经大学举行。我院英语系本科一年级的丁青筠同学和二年级的肖晓晓同学代表外交学院参赛,与来自北京二十余所高校的31名选手同台竞技。丁青筠同学勇夺大赛冠军,肖晓晓同学荣获一等奖(第五名),丁青筠同学成功晋级明年的全国赛。 比赛由三分钟定题演讲、两分钟即兴演讲及两分钟问答三个环节组成。两位选手均发挥出色。肖晓晓同学的定题和即兴演讲生动流畅、言之有物,回答问题论之有理。丁青筠同学则凭借完美的定稿、颇有设计的即兴、机智灵活的问答和从容沉稳的比赛气质赢得了所有评委的认同。 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于1996年创办,由中国日报社与可口可乐大中华区联合主办、二十一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承办,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英语演讲赛事之一。北京地区决赛,则是所有地区赛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场比赛。外交学院英语系学生在该项赛事中屡创佳绩,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荣誉。 在此热烈祝贺丁青筠和肖晓晓同学!感谢英语系创新实践训练中心演讲团队的赛前指导和培训!同时感谢学院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7-12-13为进一步做好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外交学院在用人单位中的影响力,努力拓展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加强与用人单位间的交流合作,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互通信息,听取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的意见建议,学生处于2017年11月30日上午在展览路校区国际交流中心召开了“外交学院2017年用人单位座谈会”。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此次座谈会邀请到了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网、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中心(局)、北京仲裁委员会、平安银行上海自贸区支行、哈尔滨银行和北京市鼎鉴律师事务所等用人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以及校友代表。外交学院各院(系、部)、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各院系部辅导员、学生处、研究生部老师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党总支书记田丽颖老师代表院系作了发言。会议由学生处处长王胜乾主持。 外交部干部司考录培训处参赞兼处长谢粤同志做主旨发言 各用人单位负责同志分别就本单位的基本情况、人才需求和招录政策,以及我院毕业生在单位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发言。大家充分肯定我院独具特色的高端外交外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院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认可和积极评价,并希望今后通过招聘宣讲、假期实习、参观交流等丰富的形式加强与我院的对接与交流,将交流日常化、机制化,共同合作,助力我院学生成长成材和毕业生就业。
2017-12-13根据学院党委统一部署,12月6日,外交学院邀请基础部余科杰教授(中央国家机关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为我院师生作题为“阔步走近新时代——十九大精神学习辅导员”的专题报告会。余科杰教授从十九大总览,十九报告的基本特点、亮点和重点,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方位等方面,结合历史与现实,通过翔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十九大报告。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聆听此次宣讲,对十九大报告的丰富内涵和十九大的重要意义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2017-12-11外交学院举办第三期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院性宣讲活动 根据学院党委统一部署,11月28日,外交学院邀请十九大党代表、共青团江苏省委常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全国高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徐川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观测党代会的若干角度”专题报告会。 报告会上,徐川老师幽默风趣地与我院师生分享了作为一名十九大党代表的切身感受,并以丰富事例讲述了历史中的党代会、体验中的党代会、细节中的党代会、文本中的党代会、话语中的党代会、任务中的党代会、词汇中的党代会,从多个角度讲解党代会内涵、以多个维度阐释十九大精神。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徐川老师还指出,每届党代会主题均有所不同,但唯一不变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的目标,也是党的传承。他告诉同学们要时刻铭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时刻自省“身在何处,去往何方”。 师生们纷纷表示,聆听完徐川老师的报告,对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内涵和党的十九大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2017-12-062017年11月29日,按照部党委要求和学院党委部署,外交学院党委书记齐大愚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中国外交发展同行”为主题,向全院讲党课。学院300多位教职工党员参加,张瑱副书记主持。 齐大愚书记从深刻理解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重大意义角度,就五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成就、新时代外交任务、外交学院人才培养重任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学习体会。 齐表示,学院的学习贯彻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要求,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让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培训、进教材、进头脑,在校园落地生根,按照“立德树人”要求,更好地担负起学生未来成长指导者引路人责任;四是坚持从严治院,全面推进学院党的建设。齐表示,新时代为外交学院充分发挥作为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的优势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学院应与中国外交发展同行,继续向成为“外交外事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排头兵,对外交流合作的生力军”既定目标迈进,结合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外交学院党委 2017年11月30日
2017-12-012017年11月23日上午,外交学院党委书记齐大愚大使、外交部翻译司培训处孙宁处长和中国外交培训学院培训一部杨杰处长与英语系2017级“外交翻译专训班”的同学们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行政楼4011会议室进行座谈交流。 齐书记表示,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新时代外交事业期待更多人才脱颖而出。“外交翻译专训班”得到外交部的大力支持,是英语系为优秀人才培养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齐书记结合自己在外交一线的工作经历,强调外交翻译人才首先应该做到“心中有理想,脚下有方向”,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专业能力,立足当前的学习生活,放眼未来的外交工作。在专业学习方面要刻苦钻研,积累知识,广泛阅读经典著作,既要全面拓展国际视野,又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希望同学们牢牢把握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良好机遇,坚定理想信念,付出不懈努力,将所学所长报效祖国的外交事业。 孙宁处长认为,作为外交翻译人员,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站稳立场,做到又红又专。在外交翻译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孙处长为同学们提出了具体细致的建议,要求同学们从日常一点一滴的学习中培养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功,脚踏实地提升自己的中英文语言能力;多阅读中英文经典书目,搭建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此外,外交翻译人才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他结合自己的外交翻译经历,阐释了如何在外交场合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杨杰处长解答了同学们对于外交部招录工作方面的问题,希望同学们不忘初心,坚定自己未来从事外交翻译工作的理想与选择,把个人的职业规划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使命结合起来。杨处长强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工作人员,要做到学贯中西,内外兼修,不仅要精通外语,还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同时,同学们还应充分利用外交学院广阔的外交实践平台,珍惜实习观摩机会,积极参与国家重要主场外交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抗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座谈会上,专训班的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互动热烈。此次座谈交流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面对面深入交流机会,对外交一线工作和翻译学习实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同学们深受启发和鼓舞,对未来的学习、发展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英语系将积极努力,精益求精,进一步发挥外交学院“高翻孵化器”的独特作用,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英语翻译人才。 本次座谈会由英语系系主任石毅主持,英语系党总支书记胡水娟、英语系教学副主任许宏晨和辅导员曹如茵参加了座谈。
2017-11-302017年11月25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英语系本科三年级学生唐杰代表外交学院参加了比赛,与来自北京几十所高校的57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荣获一等奖。 比赛分为复赛和决赛两个阶段,上午复赛阶段选手被分在5个小组,每个小组前两名晋级下午的决赛,比赛形式均为5分钟的定题演讲、3分钟即兴演讲和2个问题的回答。在上午的复赛阶段,唐杰同学发挥非常出色,以遥遥领先的小组第一名的成绩强势挺进下午的决赛。在决赛中,他凭借内容充实、张弛有度的定题、清晰流畅的即兴以及稳健的问答,夺得一等奖。 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北京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之一,英语系学生已多次在该比赛中斩获佳绩。值得一提的是,唐杰同学自入学以来,相继在“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和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重要英语赛事中均闯入决赛并荣获优异成绩,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诸多荣誉。在此热烈祝贺唐杰同学!感谢英语系创新实践训练中心演讲团队的赛前指导和培训!同时感谢学院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7-11-302017“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写作大赛北京赛区复赛于11月11日在北京印刷学院顺利举办,共有200名北京市各高校选手参加比赛(阅读和写作比赛各100名)。经过两项大赛的外交学院校园选拔赛,英语系一年级本科生王笑奕和三年级本科生熊方兴参加了阅读大赛复赛,荣获一等奖;英语系一年级研究生田梦怡和三年级本科生汪楠参加了写作大赛复赛,荣获二等奖。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写作大赛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是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性比赛之一,旨在推动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水平,引领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本次复赛由北京市各高校校园选拔赛胜出的选手参加, 阅读、写作比赛各评出特等奖三名、一等奖十名、二等奖二十名、三等奖若干名。 比赛竞争非常激烈,阅卷过程采用机器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外交学院参赛选手充分展现了过硬的英语阅读写作水平、思辨能力和心理素质。在此,特向以上四位同学表示祝贺!同时感谢英语系创新实践训练中心阅读和写作团队教师的辛勤付出以及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7-11-302017年11月22日,亚洲研究所在展览路校区举办“亚洲地区主义与变化的世界”圆桌研讨会。澳大利亚西澳大学Mark Beeson教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Richard Stubbs教授、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Stephen R. Nagy副教授以及我院和中国社科院的知名亚洲问题专家参加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亚洲地区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会议气氛热烈,充满真知灼见。郭延军所长致开幕词,杨悦副所长主持会议。 研讨会上还正式发布了由我所研究人员组织编译的《罗德里奇亚洲地区主义手册》中文版。 会议结束后,秦亚青院长会见外方专家并与他们亲切交流。
2017-11-30在今年11月召开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方提出制订“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共同规划未来双方关系蓝图的倡议,得到东盟方积极回应。为落实这一重要倡议,受外交部委托,11月20日,亚洲研究所在展览路校区举办“推进制订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复旦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以及我院专家学者近二十人与会。外交部亚洲司黄溪连副司长出席会议并做主旨发言。我院江瑞平副院长主持会议。 会议就“愿景”的目标、原则、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亚洲研究所将在本次会议的基础上,于2018年初召开“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特别工作组会议,就“愿景”起草工作与东盟各国智库开展进一步沟通和磋商,并向一轨提交研究成果。
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