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决定,继韩国和日本分别主办2015年和2016年三国青年峰会之后,2017年9月25日至30日,由中国外交部委托、外交学院主办、吉林省贸促会承办的“2017中日韩青年峰会”(TYS)在中国长春和北京成功举行。中日韩三国各推选1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参加此次峰会。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作为支持单位参加和出席峰会。 吉林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刘亚政、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韩梅、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们一致表示,青年是中日韩三国合作的未来,开展三国青年峰会有助于为具备新视野和新观点的日本、韩国和中国青年领袖搭建平台,力图更好地增进相互理解与友谊,并深化和拓展区域内的三边合作。 活动为期6天,分别在长春和北京两地举行。来自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首尔国立大学、韩国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等多所著名高校的共计30名学生以“迈向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为主题,围绕如何改善三国政治与安全互信,夯实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基础;如何加快三国自贸区建设,促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如何加强三国人文交流,助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撰写主题报告,提交给3国学生主席,学生主席在分组报告基础上,经商讨形成最终联合报告,在模拟三国领导人峰会上共同宣读。报告宣读环节结束后,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韩梅副秘书长对报告进行点评并为所有参加峰会的学生代表颁发证书。 峰会期间,学生们还访问了吉林大学并与该校公共外交学院老师同学进行座谈,参观了长春轨道客车厂、陈家店新农村建设、故宫和天安门广场,旁听了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发布会。通过此次活动,三国青年加深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对三国合作的认知,三国青年学生纷纷表示,愿意成为三国之间友谊与交流的桥梁,为三国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我院有4名学生参加此次活动,展现出外交学院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精神风貌。
2017-10-20外交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结束后第一时间进行学习和交流讨论,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来党领导下的辉煌发展成就,面向未来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对党和国家事业做出了重大战略判断和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令人鼓舞和振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岗位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院长秦亚青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气势恢弘,内容丰富,意义极端重大,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激励着我们党员干部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奋发向上、敬业奉献。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并专门要求“加快一流学科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外交学院致力于培养优秀外交外事人才,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努力抓好一流学科建设,加强新型智库建设,要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党和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党委书记齐大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全面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揭示了“两个一百年”分阶段奋斗目标,学校党委领导班子要带头认真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围绕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任务,落实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团结带领全院教职员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自觉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脚踏实地做好教学、科研、培训、管理、保障等各方面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做出新成绩,书写新答卷。
2017-10-19外交学院师生积极观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报告。
2017-10-182017年10月4-5日,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第四次国家协调员会议暨“人文交流:中国—东盟关系新支柱”研讨会在菲律宾马尼拉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我院亚洲研究所(“NACT中国”)与菲律宾外交学院(“NACT菲律宾”)共同主办。菲方高度重视本次会议,将其列为2017年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的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本届NACT年度研讨会的主题为“人文交流:中国—东盟关系新支柱”。菲律宾外交部副部长阿里奥拉(Sarah Lou Y. Arriola)女士发表主旨演讲,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德维拉(Prospero E. De Vera III)博士做大会致辞。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府部门、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东盟秘书处等各界一百余人与会。该研讨会作为本地区重要的公共外交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与会专家围绕“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的回顾与展望”、“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与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三大议题进行了高质量的发言与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人文交流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的新支柱,对于加强社会关系纽带、提升双边政治互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东盟双方应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及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框架下的协调与合作,为实现“民心相通”共同努力。 NACT第四次国家协调员会议于同期召开。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NACT第一号备忘录》(“备忘录”),并就2018年工作主题、工作组研究计划及轮值主席国职责等各项事宜进行了讨论和安排,通过了“NACT中国”提出的成立“推进制定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联合研究工作组的倡议以及“NACT新加坡”提出的成立“促进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合作”联合工作组的倡议。 NACT由中国政府倡议成立,2014年正式启动,是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重要的第二轨道外交机制。NACT于2017年设立“人文交流合作工作组”,并分别在中国、老挝、新加坡召开三次工作组会议。会议成果经整合提炼后,形成“备忘录”,拟以适当形式提交至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亚洲研究所
2017-10-17我为祖国骄傲 我为人民服务 ——外交学子参与“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志愿服务活动 由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联合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近日在北京展览馆展出。9月26日至29日,作为首批上岗且服务时限最长的志愿者,外交学院53名学生以炽热的爱国之心、过硬的业务能力、高度的服务热情,顺利完成成就展志愿服务工作。一、以高度的大局意识做好招募和组织工作在接到上级团组织通知后,外交学院团委高度重视,在学校党委领导和支持下,积极展开招募工作。因展览意义重大、志愿服务时间较长且是首批进驻场馆高校,这对外交学院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团委对报名同学进行全面的考察,最终确定53名能力突出的志愿者参与此次志愿服务工作。二、以忘我的奉献精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9月26日是成就展面向公众开放的第一天,我院30名志愿者参加了首日的服务活动。志愿者分布在门票入口、序厅和各个展区,服务内容包括展区现场引导、翻译讲解、发放宣传册及信息咨询等四项工作。志愿者为参观者热情讲解开放首日观众较多,很多同学在岗位上站着忙碌一天,没有丝毫怨言。在序厅发放展览地图的同学工作看似简单,一天来来回回从楼上搬运地图至发放几乎不停歇,结束后发现他们的手都磨起了皮。研一外交系的师冠男同学说:“是挺累的,但很值得,搬运物资是最基础的工作,但很考验我们的耐力和耐心,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其它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志愿者为参观者指引路线谈起一整天的工作内容和趣事,来自研一国际法系的徐培利聊得津津有味。“今天在门票入口学习的好多知识都是我以往参加志愿活动所没有见识到的,这些志愿服务经历给了我一种完全不同的视野,也让我认识了很多很有趣的小伙伴。”来自国际关系专业的孙畅也是门票入口的志愿者,因为参加过许多公益志愿活动,所以对志愿者她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我觉得志愿者就是将心比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带给他人方便和温暖。”志愿者为参观者展示展厅互动装置三、以拳拳赤子之心感受祖国伟大成就谈到“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时,外交学院大三国际法系杜鑫时特别感慨的说:“当一位老党员颤巍巍面向党旗敬礼的时候,我感受到信仰与使命,奋斗与传承;在引导参观者在琳琅满目的展区穿行的时候,我铭记着五年来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砥砺前行成果颇丰。一件件展品,一座座丰碑,更加激发了我的民族自豪感。”来自国际法系的王亦敏说:“通过这次大型展览让我看到了在党的带领下,五年里祖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科技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进步,也看到了我国人民对国家发展的关注,无论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还是老一辈的爷爷奶奶,都展现出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志愿者合影在外交学院党委领导下,团委精心组织,师生共同努力,近年先后参与了APEC领导人会议周、世界田联世锦赛、G20第一次协调人会议、世界旅游大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志愿服务工作。同学们始终以报效党和国家、服务社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做好每一项志愿服务工作,展现了外交学院学生的优秀品质和靓丽风采,受到了有关各方高度肯定和公众好评。外交学院志愿者服务活动已经成功作为“第二课堂”内容之一,发挥了提升学生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检验课堂所学等诸多积极的作用。
2017-10-16根据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17〕2号),外交学院成功跻身全国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是党和国家赋予外交学院的光荣使命。外交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在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关系与外交学一流学科的征程中砥砺前行,推动外交学院学科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附: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1. A类36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2. B类6所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2017-09-21张业遂书记出席外交学院2017-2018学年开学典礼暨庆祝教师节大会 2017年9月12日,外交学院在沙河校区礼堂举行2017-2018学年开学典礼暨庆祝教师节大会。外交部党委书记张业遂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张业遂书记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梳理了我国外交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要求学院继续履行好肩负的重要使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特别是外交事业培养更多英才。勉励同学们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奋斗精神,坚持勤学苦练、放眼天下大势,拓展全球视野。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代表学院发表讲话,感谢外交部对学院的亲切关怀,表示全院师生员工将认真领会张业遂书记讲话精神,抓好2017年学院的各项重点工作。他对新同学们提出了奋发明志、崇德正心、勤学修身的三点要求。教师代表、老生代表、新生代表也分别在会上发言。 应邀出席会议的还有干部司司长曹忠明、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邓波清、行政司司长郭武、办公厅副主任吴春太、政策司副司长周剑、财务司副司长蔡浩明、服务中心副主任孟越等。大会由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主持。
2017-09-202017年9月7-8日,东亚思想库网络(Network of East Asian Think-tanks, NEAT)第27次国家协调员会议和第15次年会在韩国釜山召开。我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率“NEAT中国”代表团参会,外交部亚洲司同时派员出席。 本次会议由“NEAT韩国”国家协调单位——韩国东南亚研究所主办,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代表与会。会议得到NEAT各方高度重视。 本次国家协调员会议重点审议并通过了“东亚中小企业合作”工作组报告(中国)、“东亚人口老龄化中的医疗体系”(日本)、“东亚老龄化合作”(泰国)和“东亚水污染防治合作”(印尼)四个工作组报告。中方提交的“东亚中小企业合作”工作组研究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积极反馈,一致认为中方可在该领域继续主持深入的联合研究。会议起草并通过了NEAT年度政策建议报告《NEAT备忘录14》。本报告将由NEAT主席方“NEAT韩国”提交10+3高官会、抄送东盟秘书处并呈送10+3领导人会议。此外,会议还就NEAT 2018年工作安排进行了讨论。 9月8日,在NEAT 第15次年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东亚二轨外交与地区一体化、东亚社会文化合作等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就下一步如何推进东亚第二轨道进程及地区合作提出了诸多政策建议。 NEAT成立于2003年,是“10+3”合作机制下最务实、最活跃的二轨道机制之一。我院亚洲研究所是外交部指定的“NEAT中国”国家协调单位,代表“NEAT中国”组织相关第二轨道的交流与合作。2014年与2015年,受外交部委托,我院亚洲研究所又分别承担起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和“中日韩思想库网络(NTCT)”的中方协调工作。
2017-09-182017年9月7-8日,东亚思想库网络(Network of East Asian Think-tanks, NEAT)第27次国家协调员会议和第15次年会在韩国釜山召开。我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率“NEAT中国”代表团参会,外交部亚洲司同时派员出席。 本次会议由“NEAT韩国”国家协调单位——韩国东南亚研究所主办,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代表与会。会议得到NEAT各方高度重视。 本次国家协调员会议重点审议并通过了“东亚中小企业合作”工作组报告(中国)、“东亚人口老龄化中的医疗体系”(日本)、“东亚老龄化合作”(泰国)和“东亚水污染防治合作”(印尼)四个工作组报告。中方提交的“东亚中小企业合作”工作组研究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积极反馈,一致认为中方可在该领域继续主持深入的联合研究。会议起草并通过了NEAT年度政策建议报告《NEAT备忘录14》。本报告将由NEAT主席方“NEAT韩国”提交10+3高官会、抄送东盟秘书处并呈送10+3领导人会议。此外,会议还就NEAT 2018年工作安排进行了讨论。 9月8日,在NEAT 第15次年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东亚二轨外交与地区一体化、东亚社会文化合作等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就下一步如何推进东亚第二轨道进程及地区合作提出了诸多政策建议。 NEAT成立于2003年,是“10+3”合作机制下最务实、最活跃的二轨道机制之一。我院亚洲研究所是外交部指定的“NEAT中国”国家协调单位,代表“NEAT中国”组织相关第二轨道的交流与合作。2014年与2015年,受外交部委托,我院亚洲研究所又分别承担起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和“中日韩思想库网络(NTCT)”的中方协调工作。
2017-09-188月7日至10日,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长春市十一高中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吉林团省委主办,外交学院团委、长春团市委、长春市十一高中承办,长春市教育局支持。以“全球视野与青年责任”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41所高中的350余名优秀学子参加。大会期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到会观摩并慰问师生代表。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到会观摩并发言傅振邦书记与我院模联协会主席杜泽东同学握手交谈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自2014年创办以来始终以促进全国各地中学生彼此交流学习、增强中学生思辨能力、拓展其国际视野为目标。本届大会以“全球视野与青年责任”为主题,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大国外交视野为切入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主办方领导共同宣布开幕今年我院团委受团中央学校部委托对大会进行学术等各方面支持,将我院主办的北京国际模联先进经验介绍给全国中学生模联,这不仅使我院模联协会成员得到了锻炼,扩大了我院在全国中学中的影响,更是对培养当代中国青少年责任感、培养祖国未来外交外事人才做出的积极努力。我院模联协会主席、大会秘书长杜泽东同学在开幕式上发言我院学生社团模拟联合国协会在院团委指导下全面负责本次大会学术指导工作。协会主席杜泽东同学任大会秘书长,带领其余16名协会成员并组织全国模联佼佼者担任大会各个委员会主席,撰写严谨的背景文件、反馈代表提交的立场文件、组织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此外,针对本届大会采用的我院模联协会首创的《北京议事规则》,主席团更是对全国参会代表进行了细致认真的线上培训及线下讲解,以确保参会学生获得更好的模联体验。上述工作获得了许多中学师生的高度赞许 。开幕式领导嘉宾与大会主席团合影 院团委2017年9月5日
2017-09-152017年7月25日,我校首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平理达、黎晓言、王祎然抵达重庆参加“2017年重庆市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培训班”。本次培训由重庆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办举办,共有约130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参加。我校平理达同学在开班仪式上代表全体赴渝志愿者发言。平理达同学在开班仪式上发言28日上午,我校团委书记王华迪等一行与研支团成员共同参加了2017年重庆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出征仪式,随后与研支团成员一同前往服务地——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我校师生在出征仪式上在服务地,我校师生首先参与了由团区委组织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欢迎会,而后与区教育工委王天礼副书记、团区委徐峰副书记进行了座谈。徐峰副书记对我校团委老师及研支团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为研支团成员介绍了万盛经开区的基本情况。王天礼副书记则代表接收单位负责人就研支团的在渝待遇、今后工作的具体安排做了说明。服务地领导与我校师生进行座谈我校团委书记王华迪表示,这是我校首次参加“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学校对本届研支团成员寄予厚望,希望我校志愿者们为万盛经开区的发展、为国家的西部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将外交学院的治学精神、共青团的先进思想传播到祖国西部。我校师生在服务地目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当地各方面保障工作在团区委及区教工委的支持下已全面落实到位。我校首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已在万盛经开区两所中学正式开展支教服务工作。 院团委2017年9月5日
2017-09-15张业遂书记出席外交学院2017-2018学年开学典礼暨庆祝教师节大会2017年9月12日,外交学院在沙河校区礼堂举行2017-2018学年开学典礼暨庆祝教师节大会。外交部党委书记张业遂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张业遂书记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梳理了我国外交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要求学院继续履行好肩负的重要使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特别是外交事业培养更多英才。勉励同学们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奋斗精神,坚持勤学苦练、放眼天下大势,拓展全球视野。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代表学院发表讲话,感谢外交部对学院的亲切关怀,表示全院师生员工将认真领会张业遂书记讲话精神,抓好2017年学院的各项重点工作。他对新同学们提出了奋发明志、崇德正心、勤学修身的三点要求。教师代表、老生代表、新生代表也分别在会上发言。 应邀出席会议的还有干部司司长曹忠明、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邓波清、行政司司长郭武、办公厅副主任吴春太、政策司副司长周剑、财务司副司长蔡浩明、服务中心副主任孟越等。大会由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主持。
2017-09-132017年6月30日,在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20周年之际,由中国外交部主办、湖南省人民政府承办、外交学院和中国贸促会协办的“第十五届东亚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成功举行。东盟国家与中日韩三国官方、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代表以及东盟秘书处代表近100人出席。本次论坛参会规格较高,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阮国勇、老挝外交部副部长通潘、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副国务秘书坎帕里、泰国外交部副次长威塔瓦、印尼外交部外长政策顾问乔哈里、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伊鲁巴兰等出席论坛。湖南省委书记杜家豪致欢迎辞,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发表主旨演讲。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10+3合作20年:迈向东亚经济共同体”,论坛由第一次全会暨开幕式、分论坛、第二次全会暨闭幕式组成。官、产、学三个分论坛的与会代表们分别围绕“10+3合作20年的回顾与展望”“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规划东亚经济共同体蓝图”三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过去20年里,10+3合作取得丰硕发展成果。东亚共同体是地理邻近的东亚各国希望通过长期的相互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形成一个紧密整体。在当前新的国际及地区形势下,10+3各成员国应努力提升全方位合作,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尽早制订东亚经济共同体的蓝图,推进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深化和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社会人文和民间交流。 作为本届论坛的协办单位之一,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高度重视、全力投入。学院领导亲自指导认真完成论坛设计、前期联络与协调、前期调研、学者分论坛召集、文件准备和总结报告等工作。为做好学者分论坛工作,推动各国接受“东亚经济共同体蓝图”倡议,亚洲研究所进行了深入的前期研究,并专门组织国内专家召开研讨会,对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的方向、原则、步骤等进行了研讨,为勾画东亚经济共同体蓝图和本届论坛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智力支持和贡献。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主持第二次全会暨闭幕式,官产学三个分论坛主持人分别向大会报告分会场讨论情况,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和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教授分别做闭幕致辞和闭幕总结。江瑞平指出,美国退出TPP,英国退出欧盟,世贸组织谈判进展迟缓,全球范围内各种形式的反全球化暗流涌动。以往以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区域化在体制机制的设定方面,本身就存在严重的缺陷,东亚国家应该逆流而上,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坚定地走东亚特色的经济一体化道路。在这样的形势下,东亚论坛“提出迈向东亚经济共同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东亚论坛”于2003年举行首届会议,是10+3合作框架下重要的1.5轨交流机制,旨在为10+3国家官、产、学届提供对话与合作平台,推进东亚合作进程。
2017-09-129月4日,第二期“中国外交培训学院地方课堂”暨贵州省外事知识专题培训班在贵州开班。贵州省省委书记孙志刚会见外交部有关教员,副省长卢雍政、中国外交培训学院、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卢雍政副省长感谢外交部长期以来对贵州对外开放事业的大力支持和对贵州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要求全体学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开放意识,精准领会培训重点,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要求有关单位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贵州省外事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政治过硬、视野宽阔、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外事专业人才队伍,切实提高贵州省外事工作水平。 秦亚青院长指出,“地方课堂”的创立是外交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对对外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和加强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第二期“地方课堂”落户贵州,充分体现了外交部对中西部省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秦院长在讲话中重点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特别是如何准确把握习总书记外交思想的历史背景、时代精神和科学理论体系,增强使命意识和大国担当意识进行了专题辅导,希望大家坚定立场、统一思想、敏于学习、勇于担当、不断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把习总书记外交思想坚决贯彻到地方外事工作中去,为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和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本期培训班于9月4日至5日在贵州举办,重点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外交工作、“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合作、海外安全与领事保护、加强党对地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等主题进行授课。贵州省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省直各有关单位和各市州涉外工作负责同志约180人参训。
2017-09-088月30日,第六届“东北亚智库论坛”在中国长春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贸促会、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外交学院、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支持。论坛以“世界变局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为主题,来自日本、韩国、蒙古国、美国、俄罗斯、新加坡和中国的100多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会议,并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战略对接与利益共享、中日韩自贸区进程中的政治障碍与利益协调、大国协调与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东北亚智库论坛已举办五届,每一届论坛主题都紧扣当今国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互信,促进了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促进了中国与东北亚国家智库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本届论坛的成功召开,为中国与东北亚国家务实合作搭建了一个有影响、高层次、重效益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拓展了交流渠道,扩大了交流空间,深化了彼此各层次、各领域的合作。同时也必将为减少区内经济体面对各种外部冲击,确保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之一,在议题设计、人员邀请、会务安排等方面为论坛提供了支持。
2017-09-088月30日,第六届“东北亚智库论坛”在中国长春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贸促会、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外交学院、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支持。论坛以“世界变局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为主题,来自日本、韩国、蒙古国、美国、俄罗斯、新加坡和中国的100多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会议,并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战略对接与利益共享、中日韩自贸区进程中的政治障碍与利益协调、大国协调与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东北亚智库论坛已举办五届,每一届论坛主题都紧扣当今国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互信,促进了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促进了中国与东北亚国家智库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本届论坛的成功召开,为中国与东北亚国家务实合作搭建了一个有影响、高层次、重效益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拓展了交流渠道,扩大了交流空间,深化了彼此各层次、各领域的合作。同时也必将为减少区内经济体面对各种外部冲击,确保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之一,在议题设计、人员邀请、会务安排等方面为论坛提供了支持。
2017-09-082017年7月2日,东亚思想库网络“东亚中小企业合作”工作组会议在湖南长沙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主办。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词。来自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的近2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10+3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现有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10+3国家中小企业合作的政策建议”三个议题展开。与会各国代表分享了本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与会代表认为,由于10+3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在中小企业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所取得的经验也呈现多样化。鉴于此, “区域标准”是比“国家标准”更为可行的推动东亚中小企业发展的方案,即以区域为单位思考如何发展东亚的中小企业。此外,与会代表们也强调,东亚国家尤其是东亚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发展亟需政府的扶植,应推动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中方将根据本次会议的讨论起草工作组报告,提交今年的10+3领导人峰会。
2017-09-04在外交学院领导与外交学院董事、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兼会长陈经纬先生的共同关心和指导下,外交学院与由香港中国商会牵头,经纬集团发起成立的“紫荆谷发展中心”合作,成立外交学院-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并于2017年7月4日至13日举办第一期“涉外创新创业成长营”,40名港澳台及内地青年企业人员和高校学生参加。 2017年7月6日下午,外交学院-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启动仪式暨第一期“涉外创新创业成长营”开营仪式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隆重举行。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教授、副院长江瑞平教授、副院长李洪梅女士、香港中国商会常务副会长、香港经纬集团副主席、紫荆谷发展中心副主席陈亨达先生、经纬集团北京办事处成员等领导和来宾出席仪式,共同为外交学院-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揭牌。江瑞平副院长主持仪式。 第一期“涉外创新创业成长营”将外交学院的学科、师资优势及特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秉承外交学院“大视野、大学问、大天下”的办学理念,从分析国际形势、介绍国家政策、培训“双创”实务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安排了课堂讲座、专题研讨、实地参访、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的课程。 本期成长营师资力量雄厚,不仅在校内邀请了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教授、副院长孙吉胜教授、院长助理高飞教授等知名学者,还从校外邀请了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政协大会发言人王国庆、原外交部礼宾司代司长鲁培新大使、原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袁南生大使、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中国国际管理现代化委员会国际商务谈判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达等资深官员担任成长营导师,开设讲座,与学员交流。 在课堂讲座之外,营员们还旁听外交部发布会、参观一带一路峰会会场、访问创业成功的企业,并积极开展专题研讨,以及谈判、礼仪、辩论的模拟和训练。 营员们对于本期成长营评价很高,认为成长营非常有利于从事创新创业的青年开阔视野、提高格局、了解政策、学习专业、培养技能,同时,也让营员有机会与“大咖”导师和同期营员进行沟通、交流。在结营仪式上,成长营评选的七名“优秀营员”之一——在香港创业的洪飞代表营员感谢外交学院、紫荆谷发展中心、经纬集团及香港中国商会对成长营的支持;另一名“优秀营员”——来自台湾、在上海创业的杨智凯总结成长营的收获是“知天下、中国心、兄弟姐妹情”。 本期成长营是外交学院-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在招生宣传、课程设计、营员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后,中心还将总结经验,更好地继续举办成长营,并将根据外交学院及紫荆谷发展中心的需求及合作计划,更多、更进一步为创新创业青年提供指导和服务。
2017-07-202017年7月6日下午,外交学院-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启动仪式暨第一期“涉外创新创业成长营”开营仪式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隆重举行。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教授、副院长江瑞平教授、副院长李洪梅女士、香港中国商会常务副会长、香港经纬集团副主席、紫荆谷发展中心副主席陈亨达先生、经纬集团北京办事处总经理姜红女士、经纬集团主席助理、紫荆谷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月伟女士等领导和来宾出席仪式,共同为外交学院-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揭牌。江瑞平副院长主持仪式。秦亚青院长在致辞中谈到,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兼会长陈经纬先生自2008年起担任外交学院董事,对学院的办学和发展一直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在陈经纬先生的关心和推动下,“紫荆谷发展中心”与外交学院合作,成立外交学院-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中心将以外交学院为平台,以外交部为依托,秉承外交学院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为港澳台侨及内地有志于创新创业的青年进行辅导。秦院长希望营员通过外交学院-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及本期成长营,能够开阔视野、提高格局,提升素质、学习技能,加强交流,促进沟通。秦院长强调,外交学院以“大视野、大学问、大天下”为办学理念,希望营员能感受此理念并对个人创新创业有所启示和帮助。陈亨达先生致辞并代表父亲陈经纬博士感谢外交学院举办成长营。陈亨达先生介绍了“紫荆谷发展中心”的三阶段目标:一是设立紫荆谷发展中心,作为服务港澳及内地青年创业人员进行交流学习的平台;二是成立紫荆谷投资控股公司,转化高校科研成果落地;三是建立紫荆谷基金,对创业者青年进行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紫荆谷发展中心”将与外交学院合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希望通过外交学院的紫荆谷课程,让青年一代了解国家外交政策,获得外交外事方面的专业培训,为其走向海外的创新创业事业添砖加瓦。希望营员珍惜机会,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获,虚心上进、广交朋友。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欧明刚教授、香港鼎致财富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朱智先生分别代表辅导中心及本期成长营导师和营员讲话。外交学院-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启动后的第一期“涉外创新创业成长营”为期12天,将围绕涉外创新创业的主题,以讲座、研讨、访问、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营员洞察国际形势、了解国家政策、模拟商务谈判、学习国际礼仪。来自两岸四地的40名企业人员及大学生参加。
2017-07-076月26日,外交学院在沙河校区图书馆举行捐赠仪式,接受北京崇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捐赠的8个语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交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瑱出席捐赠仪式并讲话,尤永馆长主持捐赠仪式。仪式上,北京崇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富文向我院捐赠多语种图书,张瑱副书记代表学院受赠,向余富文颁发捐赠证书并表示感谢。张瑱同志强调,外交学院致力于培养“爱祖国、知世界,通专业、精外语,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外交外事人才,要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人才队伍的孵化器,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与创新的排头兵和新时期对外交流合作的生力军”。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对外交流能力是全体师生必须具备的。学院一直在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工作模式,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老师和学生要有广博知识、国际化视野,更要有国情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张瑱同志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阐释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思维和实践智慧,出版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各方好评和欢迎。希望学校师生好好利用多语种赠书,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总书记的信仰追求和爱民情怀,学习总书记的科学思维和宽广视野,学习总书记的担当精神、进取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并通过学习更好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北京崇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富文对外交学院人才培养和对受赠书籍的重视表示高度赞赏,并在张瑱和尤永同志陪同下参观了校史展。
201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