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首届“外交官汉语”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11月25日在展览路校区国际交流中心成功举办。研讨会由基础教学部主办,对外汉语教研室承办。外交学院副院长许军珂教授、外交部亚洲司参赞廖俊云、巴基斯坦、蒙古、缅甸等国驻华大使馆官员以及对外汉语界的专家学者等出席了研讨会。 许军珂副院长致开幕词。她向来宾们介绍了外交学院“外交官汉语”项目的整体情况,指出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也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希望此次研讨会对在新形势下做好外交官汉语培训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将外交学院的外交官汉语培训工作推上一个新高度。 外交部亚洲司廖俊云参赞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外交官是文明的传承者和参与者,“外交官汉语”项目为各国外交官提高汉语水平、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打开了一扇门。希望今后此项目继续秉承“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为推动和平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外文出版社数字编辑部陈军主任在致辞中对外交学院《外交汉语》系列教材的编写团队表示了感谢,称赞该团队的老师们展现了极高的素养和学术风范,希望今后能与外交学院对外汉语教师长期合作,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副馆长Bilal Mahmood Chaudhary先生在致辞中说,他对许军珂副院长介绍的“外交学院是外交官的摇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交官汉语”项目不仅让巴基斯坦的外交官们学习了语言,也帮助他们吸取中国繁荣稳定发展的经验。他希望外交学院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研讨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的贾放教授就《“外交官汉语”特征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进行发言。她指出,外交官作为高素质、目的明确的学习者,具有学能强、动力足、关心大事的特点。外交官汉语教学应针对这一特点,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及时的转换和更新。 北方工业大学国际学院的刘妍副教授,外交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的张东赞副教授、郭凤英老师,分别就“外交官汉语教学”、“外交官汉语的教材建设”等主题进行了探讨。他们都认为,应该加强研究不同学习者的目的、层次,编写实用性更强、与外交官生活、工作结合更密切的特殊用途汉语教材。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每个驻华使馆都有外交学院的校友出席。他们都对借此机会返回学院表示欣喜与感谢,充满感情地回忆了当年课堂的情景和各位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并结合个人经验,对如何完善外交官汉语项目提出了诚恳的建议。 最后,基础部主任周庆杰教授做总结发言。他对各位来宾的参与和畅所欲言表示感谢,希望各位来宾一如既往地对“外交官汉语”项目进行支持,期待今后有更多的机会互相交流。
2023-12-282023年12月1日至3日,由外交学院创办的“青策青力·十载协进”第十届提案中国•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吉林,北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崔述强到会指导。 本次大赛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外交学院主办,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支持、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协办,共青团外交学院委员会、外交学院模拟政协协会承办,共收到全国 98 所高校青年学子的 1130 份提案。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吉林同志为参赛选手作报告 大赛首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吉林同志为大赛参赛师生作题为《走进中央社院,了解统一战线》的专题报告。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主持,北京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杨清柏、北京团市委副书记丁蕾等出席。吉林书记围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专题报告,阐述了统一战线工作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原则,深刻阐释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 本次参赛模拟提案涉及教育、经济、科技、文化、医疗、社会等6个界别,40支队伍进入全国赛。大赛组委会为每支参赛队伍配备政协委员进行一对一专业指导,提高模拟提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决赛“模拟协商座谈会”环节 清华大学进行提案展示 首都医科大学进行提案展示 决赛共设两个环节。模拟协商座谈会环节中,参赛选手围绕群众关切问题,模拟不同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协商。提案展示与答辩环节,选手对模拟提案的调研情况及提案建议进行了详细介绍。 决赛后,大赛随即举办颁奖仪式。北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崔述强,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岳伟,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陈煦,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书记郑晓博,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阮培颖,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副书记陈光旭,外交学院专职党委副书记安青,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杨江林出席。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大使介绍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举办情况 颁奖仪式上,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大使介绍了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举办情况。他表示,由外交学院首创的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鼓励青年学子充分了解社情民情,提升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希望青年学子心怀“国之大者”,成为认识中国、建议中国、服务中国的重要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团市委副书记陈光旭宣读优秀提案作品、优秀组织单位表彰决定 北京团市委副书记陈光旭同志宣读《关于表彰2023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北京市优秀提案作品、优秀组织单位的决定》,并为获奖队伍、单位颁奖。 北京团市委副书记陈光旭为北京市优秀组织单位颁奖 北京团市委副书记陈光旭为北京市优秀提案作品队伍颁奖 随后,提案中国·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各类奖项揭晓。 北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崔述强同志 为清华大学代表队、首都医科大学代表队颁发一等奖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岳伟、北京团市委书记郑晓博 为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3支代表队颁发二等奖 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阮培颖、外交学院专职党委副书记安青、 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杨江林为厦门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5支代表队颁发三等奖 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陈煦颁发优秀组织奖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大使颁发社会影响力奖 大赛优秀奖获奖名单 北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崔述强同志讲话 北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崔述强同志作总结讲话。崔述强主席表示模拟政协活动对于青年学子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坚定“四个自信”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参赛选手在模拟提案实践活动中设计的提案具有现实意义、对政协委员的工作具有参考价值。他勉励广大青年学子继续在实践与调研中发挥主人翁意识、讲好中国故事,为国家建设、民族发展奉献青春智慧。 参赛队伍参观全国政协 本届大赛赛程外,还设置有全国政协“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览、中共八大历史陈列参观,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史展参观,指导教师座谈会等环节。参赛大学生队伍也首次以“一带一”形式邀请中学生共同参赛。 提案中国·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自2013年由外交学院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搭建起理论联系实际、校园联系社会、个人联系国家、制度联系群众的平台,通过引导在校大学生模拟政协委员身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实地调研结合,撰写模拟提案,体验国家政治生活。自大赛创办以来,共有9份模拟提案经政协委员提交至全国政协和北京市政协。日前,外交学院以模拟政协活动为研究方向的课题获批团中央实践育人工作重点课题,未来将继续探索将模拟政协活动作为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作用,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了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追求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
2023-12-2812月1日下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吉林同志为提案中国·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参赛师生作题为《走进中央社院,了解统一战线》的专题报告,并互动交流。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主持,北京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杨清柏、北京团市委副书记丁蕾等出席。 吉林书记围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专题报告,阐述了统一战线工作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原则,深刻阐释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
2023-12-2811月29日上午,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拜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吉林同志,就外交学院筹办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事进行交流。学院专职党委副书记安青、院团委书记王华迪等陪同。 吉林书记对崔启明书记一行表示欢迎,他愉快地回忆了推动模拟政协活动发展的过程,充分肯定外交学院在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推动大学生参与民主协商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党委书记崔启明感谢吉林同志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对外交学院模拟政协活动的关心和支持,并介绍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筹备情况。
2023-12-28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十八届全国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论坛于2023年11月15日在外交学院(展览路校区)国际交流中心顺利召开。论坛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联合主办。论坛分为开幕致辞、分组发言和闭幕总结等环节,15名入围博士生分为4组进行陈述,共8位相关研究领域内的资深专家到现场进行点评指导。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教授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父笑飞编审致开幕辞,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主持。 王帆院长在致辞中向拨冗出席论坛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入围论坛的博士生表示衷心祝贺。他表示,作为国家一级学术团体,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为国际关系学科人才培养做了大量工作。自2006年至今,博士生论坛已举办至第18届。论坛始终关注国际关系领域内前沿议题,不断引领推动学科发展与创新,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论坛活动,博士生们迅速成长为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新生力量。 主父笑飞编审首先转达了世经政研究所和编辑部领导的问候,向联合主办方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组织本届论坛表示感谢。她表示,博士生论坛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培养和储备人才的重要平台,多年来为学界输送了众多研究力量。编辑部将全力支持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与学会进一步深化合作,继续做好做强博士生论坛。 (王帆院长、主父笑飞编审致开幕辞,孙吉胜副院长主持) 随后依次进行四组学生发言和专家点评。第一组由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生黄婧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刘颖哲、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生李铭恩、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孟凯强和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生李航共4位同学围绕自己的参评论文进行了陈述。外交学院《外交评论》执行主编陈志瑞编审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刘丰教授对本组同学的论文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点评,并给出了修改提升建议。 第二组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生张榕麟主持。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博士生秦北辰、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博士生闫广和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生黄婧进行陈述。人民出版社编辑部、新华文摘杂志社胡元梓编审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孙学峰教授对3位同学的论文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第三组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刘颖哲主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董佳欣,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李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徐桂庆和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生张榕麟进行陈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论坛》副主编王明进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院长梁占军教授对4位同学的论文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第四组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孟凯强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王越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孙志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程弘毅和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赵敏进行陈述。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刘宏松教授对4位同学的论文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部分与会点评专家和入围博士生) 随后,孙吉胜教授、王明进教授、陈志瑞编审和刘宏松教授分别为发言的四组同学颁发证书。 (点评专家为入围博士生颁发证书) 最后,陈志瑞编审为本届博士生论坛做闭幕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本届论坛入围论文的质量,为同学们未来的学术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同时分享了自己对当下国际关系研究的心得和见解。闭幕环节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秘书长、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夏莉萍教授主持。
2023-12-282023年10月28-30日,由外交部主办、云南省人民政府承办、外交学院和贸促会协办的“第21届东亚论坛”在云南省玉溪市成功举行。东盟与中日韩13国官方、产业和学术界及东盟秘书处代表近100人出席。本次论坛参会规格较高,印尼外交部东盟总司长兼东盟事务高官苏约迪普罗、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国务秘书兼东盟事务高官康富、韩国外交部次官补郑炳元、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参事官林诚、东盟副秘书长德尼、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主任李扣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陆书泽、外交学院副院长许军珂等出席论坛。云南省副省长王浩致欢迎辞,外交部部长助理农融率中方代表团与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本届论坛主题为“共创发展新机遇,共促东亚和平繁荣”,论坛由开幕式暨全会一(官)、全会二(产)、全会三(学)、闭幕式组成。与会代表分别围绕“共创发展新机遇,共促东亚和平繁荣”、“拓展新兴产业合作,增强区域增长动能”和“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加强机制化建设”三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代表们高度肯定了10+3合作机制主渠道地位作用,一致认为在新的国际及地区形势下需进一步凝聚共识和激发合作内生动力,充分利用好RCEP全面生效契机,深化电动汽车、数字经济、金融、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提升本地区危机应对能力与合作机制建设水平。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主持闭幕式。老挝农林部计划合作司司长塔萨卡·萨潘通和外交学院副院长许军珂教授分别做闭幕致辞。许军珂副院长指出,当前全球形势变化与动荡交织,不稳定、不确定性愈加明显。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是东亚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持走亚洲道路,与各方携手分享机遇,迎接挑战,为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东亚论坛是东亚官、产、学界面对面交流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利用它。外交学院将继续投身第二轨道外交及地区智库合作,为东亚一体化作出新贡献。 作为本届论坛的协办单位之一,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高度重视,全力投入,协助外交部出色完成论坛设计、前期调研、学者分论坛召集、文件准备和总结报告等工作。为做好学者分论坛工作,亚洲研究所进行了深入的前期研究,专门组织国内专家召开研讨会,为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贡献。 成立于2003年“东亚论坛”是10+3合作框架下重要1.5轨交流机制(副部级),旨在为10+3国家官、产、学届提供对话与合作平台,推进东亚合作进程。
2023-12-2810月24日下午,院专职党委副书记兼中国外交培训学院副院长安青等一行6人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走访调研。 中联部干部局副局长沈建国、干部局教育培训处处长张思萌、干部局综合处副处长张祯隆、干部局干部任免处副处长母欣阳、干部局教育培训处鲁文义等的热情接待。 安青副书记介绍了我院的历史沿革、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学科建设特色、人才培养优势、教学科研成绩、“双一流”建设进展、高端育人实践活动、外交外事培训及毕业生生源情况等。 沈建国副局长介绍了中联部工作职能、人才需求和我院毕业生入部后的表现,对我院毕业生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等给予积极评价。 双方就教学科研、外事访问、咨政调研、干部培训、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作用应有的贡献。 英语系党总支书记李淑媛、外语系系主任王晓侠、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李慧、学生处副处长李哲、学生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张心怡陪同参加活动。
2023-12-2811月1日,外交学院专职党委副书记安青一行赴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万盛小学慰问我校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重庆团市委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万盛区教育工委、万盛团区委、万盛小学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慰问。 学院调研团、服务地代表及第25届研支团成员合影 万盛小学校长邱忠维向安青副书记一行介绍研支团服务情况 调研团一行实地走访了第25届研支团成员的工作生活环境,现场观摩三名支教团成员的课堂展示,并召开座谈会。万盛团区委书记张欢、区教育工委副书记犹玲分别介绍了研支团在万开展支教服务的相关情况和工作生活保障。 安青副书记对团重庆市委、万盛经开区教委、团区委及万盛小学表示感谢,并寄语志愿者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传递优秀理念;要充分发挥学校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特色,传递所学知识;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爱岗敬业,为西部计划的开展和基础教育的普及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青副书记在座谈会上讲话 安青副书记代表学校为第25届研支团成员送上慰问品 研支团成员唐梓源授课 研支团成员陈欣雨授课 研支团成员董一帆授课
2023-12-28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涵养外交外事干部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激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伟大长征精神和新时代夹金山精神,10月29日至31日,我院联合四川省委外事办公室在四川省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举办外交外事干部“重走长征路 铸就忠诚魂”培训活动。期间,我院党委书记崔启明与四川省委外办主任张涛进行工作交流,我院专职党委副书记安青、副院长李洪梅、四川省委外办副主任李辉及双方共35名党员干部和团员青年参加相关活动。 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左二)与四川省委外办主任张涛(右三)一行工作交流 活动开班式现场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用好这个红色资源生动教材进行现场体验教学是此次活动的鲜明特色。10月30日上午,在活动开班式上,四川省委党校储连伟教授作《红军长征在四川》专题讲座。10月30日下午,全体人员先后来到陈云出川史实陈列馆、中央红军长征硗碛住地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军战斗足迹,感悟长征精神。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长征旧居前,题为《红军征服夹金山》的微党课让全体人员眼含泪光、心潮澎湃,在屋内的火塘旁、古朴的马灯下、行军的地图前,大家驻足流连,切身感受革命先辈留下的深刻印记。10月31日上午,全体人员沿着红军翻越夹金山的路线,先后来到红军小道、夹金山五道拐和海拔4114米的王母寨垭口,边走边看、边听边想,克服高原高寒缺氧带来的不适,沿着崎岖山路向上攀登,切身感受红军的艰难险阻和钢铁意志,深情追忆先辈们在长征路上筚路蓝缕、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峥嵘岁月。 参观陈云出川史实陈列馆 参加活动人员在夹金山王母寨垭口合影 参加活动人员一致认为,此次活动收获很多、感受很深、受益很大,既接受了党史教育、党性教育,又锤练了党性修养、工作作风。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外交外事干部将时刻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如山、干净如雪、担当如石”的精神,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立足岗位工作,勇于担当作为,不断作出新贡献。
2023-12-2710月17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2024年公务员考录宣讲会在我院举行。中联部干部局教育培训处处长张思萌校友、三局综合处处长郭金灿、礼宾局综合处处长王佳到校宣讲。会前,我院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胜乾会见了张思萌处长一行。 王胜乾部长对张思萌处长、郭金灿处长、王佳处长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院“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2024届毕业生生源等情况,感谢中联部多年对我院在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欢迎中联部更多招录学院优秀毕业生。 宣讲会上,我院2007届校友张思萌处长介绍了中联部的历史沿革、考录政策等具体情况。他表示,回到母校倍感亲切,外交学院的学生具有政治素质可靠、专业水平扎实、外语水平高、综合素质能力突出的特点和优势,鼓励学弟学妹们积极投身外交事业。郭金灿处长和王佳处长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历,重点介绍了中联部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岗位要求、人才招录需求和职业发展情况等。 在互动交流环节,三位嘉宾一对一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大家积极报考中联部。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胜乾主持宣讲会,约150名毕业生参加。
2023-12-2710月16日,“外交部2024年度公务员考录宣讲会”在外交学院隆重举行。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孙晓波、军控司副处长谢茜、干部司考录培训处三秘罗政三位校友回母校开展考录宣讲。会前,我院专职党委副书记安青会见了孙晓波司长一行。 安青副书记对部党委、部领导及部内各司局长期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表示感谢,对孙司长等三位校友回到母校表示欢迎,详细介绍了学院在部党委的领导下“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输送、教学科研、咨政调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孙晓波司长表示,希望外交学院更多优秀学子励志投身外交事业,并向学院赠送《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等书籍。 宣讲会上,孙晓波司长作主旨宣讲。孙司长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行动指南,作为外院学子要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积极投身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外交工作经历分享了作为外交官的使命、外交官的责任、外交官的优势和外交官的素质等,希望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快速提升综合能力,为将来职业生涯打好坚实基础,鼓励和欢迎大家积极投身外交事业,实现人生目标。 罗政校友介绍了外交部2024年度公务员考录政策流程、招录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在互动环节,细致解答同学们的提问,并鼓励大家积极报考外交部。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胜乾主持宣讲会,展览路校区和沙河校区约500名同学参加了宣讲会。学生处、研究生部、校友办等单位老师,以及各院(系、所、部)辅导员参加活动。
2023-12-27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在讲话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外交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帆分别于10月16日、10月18日做客中央电视台《环球视线》栏目,10月20日做客《焦点访谈》栏目,解读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与“一带一路”建设。 10月16日,王帆院长在《环球视线》栏目解读本届“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的变化发展与丰硕成果,分析“一带一路”对于解决世界和时代之问的贡献与作用。 (2023年10月16日,王帆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环球视线》栏目) 王帆院长表示,尽管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挑战不断增加,世界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但仍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努力担当时代重任,给当今世界提供了更多的确定性,提供了更多的治世良方。“一带一路”峰会恰在此时召开,就是要向世界指明一条发展繁荣的新的道路,即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共建的道路。我们将在过去经验基础之上,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当今世界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去风险,脱钩断链只能带来更多的风险和挑战。面对世界的诸多问题,“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将寻找更有力的解决问题的答案。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经历了诸多变化发展,结出了丰硕成果。从要想富先修路,到共同发展一个都不能少,再到现在的提质增速、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经历了很多不同的阶段,蹄疾步稳,不断地在向前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只有真正的发展,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标本兼治地解决安全和发展问题。我们倡导的发展不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可持续发展;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路繁花。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实实在在地造福了沿线国家。 “一带一路”很好地解决了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一带一路”倡导的是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能够使得世界的发展保持一种强劲的动力,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纵观“一带一路”发展历程,我们解决了发展的两个问题,即均衡发展和共同发展。前者使贫富差距不断缩小,后者让每个国家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虽然,各个国家发展的程度阶段不同,但都有发展的需求,共建“一带一路”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未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带一路”对于全球治理所能发挥的关键作用。换言之,“一带一路”建设要强调公平、公正、普惠、透明,从而使之在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王帆院长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已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要共同发展,同时要创新发展,包括在绿色、低碳以及前沿科技的应用方面,要有更多的推进。只要参与各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一带一路”将必然是团结合作发展之路。 10月18日,王帆院长再次做客中央电视台《环球视线》栏目,解读习近平主席当天在“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 (2023年10月16日,王帆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环球视线》栏目) 王帆院长表示,世界是平的,也是联通的。国与国之间不应是以邻为壑,而是相互依存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和认知。首先,在精神层面,“一带一路”是传统丝绸之路精神的弘扬。其次,在技术层面,“一带一路”有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大沟通、大通道的建设中,它是一个大手笔。由此,打通了原先地理上的阻碍,化解了一些人为的障碍。有些国家、有些内陆的区域,他们原来是封闭的,现在变得四通八达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形容的,内陆地区“后卫”变“前锋”了。从这些角度看,“一带一路”联通的现实,不断推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经济上的发展。 王帆院长表示,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内涵,它承载着重要的使命。过去“一带一路”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互联互通。它包括硬联通和软联通两个层面。前者包括公路铁路、高速公路、桥梁基础设施、能源设备的建设等;后者主要是体现在政策上、贸易上的畅通,包括战略计划的对接等等,带来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给“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提供很好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未来要进一步打造无盲区、全方位的联通格局,打通堵点,化解难点。只有商品、技术和人员的自由流动,才能够使得经济真正蓬勃发展起来。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第一要强调互联互通,而且它是一个立体、多元、全方位的,丰富和发展的新型互联互通版本。 企业家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市场的潜能和活力,符合商业发展的供需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真正体现其价值与创新性。他讲到,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有1200多家企业的代表参加,其中有59家是世界500强企业,达成了很多的协议。同时,企业的参与以及企业本身的合作共赢,也是对当前世界经济中一些不良现象的一种坚决抵制,因为有些国家对一些重点企业,对一些关键企业进行打压、断链。 王帆院长表示,此次峰会上通过的《“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北京宣言》,特别强调要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制度,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包括企业家积极主动的参与,以及对规则的捍卫,势必能够给“一带一路”释放更大红利。 10月20日,王帆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解读举世瞩目的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以及“一带一路”所秉持的精神与要义。 (2023年10月20日,王帆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 王帆院长表示,此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会议。十年的“一带一路”建设有很多成就值得去总结。同时,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面向未来,走出一条新路。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变乱交织,世界经济亦复苏乏力,很多国家都期待着一些国家能够站出来,推动大家共同发展。“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这个时候召开,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探索新路,其意义是空前的。 古丝绸之路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那是在交通等各种条件都非常困难的时候,人们出于对合作、交流、贸易往来的向往这种向往,使得中国推进了古丝绸之路。现在,我们依然延续了合作、交流、往来的这种丝路精神,并继续把它发扬光大。 王帆院长表示,在过去十年中,“一带一路”已经为大家确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对于世界各国而言,“一带一路”是一个很好的合作繁荣的“示范田”。在当前全球经济困境条件下,“一带一路”能够充分提振信心,只有大家凝聚共识,致力于做好“一带一路”,合力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2023-12-27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详细介绍了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取得的成果。10月13日,《光明日报》国际新闻版面刊发外交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帆题为《铺就共同发展繁荣之路》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白皮书的发布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理解,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一带一路”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外交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政府间战略沟通为支撑,以地方和部门间政策协调为助力,以企业、社会组织等项目合作为载体,建立了多层次、多平台、多主体的常规性沟通渠道。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各参与国家和国际组织深化交往、增进互信、密切往来提供了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首创、史无前例、跨区域的重大倡议,主张互利共赢、互通有无、共商共建共享,必将对人类历史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显著,全方位惠及各国人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举办系列外交活动,把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转化为相应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开启全新征程,“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外交亮丽的“中国名片”。 文章从“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一带一路”是提振世界经济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是共同发展的创新实验基地、“一带一路”提出的联通理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一带一路”的示范带动效应日渐显现、“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理念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文章最后展望了“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指出,“一带一路”要让世界经济进一步提质增速,要让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落地生根,要让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合作项目更大范围惠及世界各国人民,继续谱写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一带一路”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必将载入史册。 全文链接如下: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10/13/nw.D110000gmrb_20231013_1-12.htm
2023-12-27近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约翰内斯堡杉藤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团结协作谋发展 勇于担当促和平》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金砖合作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把握大势,引领方向,坚守联合自强的初心,加强各领域合作,推进高质量伙伴关系,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正能量。 外交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帆分别于8月23日、8月24日做客中央电视台《环球视线》栏目,解读习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2023年8月23日,王帆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环球视线》栏目) 王帆院长表示,世界进入新一轮的动荡与变革期,作为塑造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金砖国家为引领全球治理的新方向注入了动力与信心。金砖合作机制展示了国际合作的新范式,为世界带来了稳定性和确定性。“扩员”后的金砖国家从根本上影响并重塑了国际政经版图,深刻地彰显了“共同”与“多边”的理念精髓。金砖“扩容”的前提是自身“增容”,金砖国家的发展壮大反应了各国人民渴望繁荣发展的共同期待。金砖机制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为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应对全球威胁与挑战,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8月24日,王帆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环球视线》栏目) 王帆院长表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存在三大转移、四大赤字与五大危机,全球风险呈日益频发且相互叠加之势。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绝对安全,也没有国家能从别国的不安全之中获取稳定。人类社会正处于选择“冲突与战争”,抑或 “发展与合作”的关键当口,人为制造的冷战思维、强权政治、阵营对抗和逆全球化趋势,已迫使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两难的选择困境。我们呼吁更多国家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走出一条普遍安全之路,这为守护世界和平安宁,破解全球安全困境指明了前进方向。
2023-12-279月15日上午,外交学院2023-2024学年开学典礼在沙河校区礼堂隆重举行。外交部部长助理徐飞洪出席并发表讲话,外交部办公厅、干部司、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服务中心等部内部属单位领导、在京院领导、教职工代表、全体2023新生等900余人参加。崔启明书记主持大会。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学典礼正式拉开帷幕。 徐飞洪部长助理首先代表外交部党委向新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向学院全体教职工表示亲切问候。他介绍了中国外交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做出的积极贡献,代表部党委对学院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希望外院学生为民族复兴立志、为国之大者立学、为行稳致远立德、为干事创业立行。 崔启明书记要求同学们谨记嘱托,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立志投身祖国外交事业,以舍我其谁的使命和担当,努力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业绩! 王帆院长代表全院师生员工再次向新加入外院大家庭的同学和老师致以欢迎和祝福,回顾了学院光荣历史传统,希望同学们胸怀天下、心系家国;踔厉奋发、砥砺奋斗;守正创新、视野开阔;崇德修身、德才兼备。 国际关系研究所凌胜利教授代表学院教师发言。他对同学们提出建议:珍惜学习时光;保持拼搏精神;对世界保持好奇与尊重;形成客观理性思维;养成豁达包容心态。 2021级外语系马洋代表在校生发言。她回忆了作为新生踏入校园时的心情并总结了两年来的收获,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积极参加活动,充实大学生活。 2023级外交学系张然代表新生发言。他回顾了自己为进入理想学府所作的努力,号召同学们牢记校训,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领导和老师们的殷切期待,在新时代的浪头唱响青春的船歌。 外交学院2023-2024学年开学典礼在全场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本次典礼在沙河校区礼堂设立主会场,在教学楼设立多个分会场。同学们在开学典礼后纷纷表示,站在新的起点,将怀揣理想,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3-12-272023年8月13日至22日,2023年中日韩青年峰会在北京和成都两地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主办,外交学院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拥抱共同未来”为主题,来自中日韩三国共100名优秀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活动。活动为期十天,分别在北京和成都两地举行。 8月14日,2023年中日韩青年峰会在京正式启动。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本届中日韩青年峰会是秘书处成立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的青年交流活动。由中日韩三国青年组成的“百人团”汇集百家智慧,中日韩社会各界的意愿与合力是三国青年交流事业蓬勃开展的重要动力。王帆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中日韩合作迄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合作机制,成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动力源,在此过程中,青年的对话与交流的作用尤为重要。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方虹在致辞中表示,青少年交流关乎中日韩的共同未来,中日韩青年应抓住机遇,应对共同挑战。维护和平稳定是年轻一代的责任,唯有和平稳定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抱负。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胡正跃围绕中日韩青年友好交流与合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建议推进中日韩青年网络平台良性发展,深化教育教学领域的合作,强化三国体育健儿的交流。日本众议院议员、前外务副大臣鹫尾英一郎建议中日韩三国加深相互理解,吸收对方长处以实现自己的发展。韩国前外交次官、前驻日本大使申珏秀提出,中日韩三国的合作与团结是时代的课题,也是三国共同的责任,三国应该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合作。 当天下午,本次活动特别策划了大使对话会。大使们的观点引起现场青年学生高度共鸣,青年学生踊跃提问,三位大使一一作答。本次对话会不但提升了三国青年对中日韩合作的整体认识,而且促进了三国青年对如何推动三国合作的共识。 活动期间,100名青年代表分成四组,分别代表中国、日本、韩国和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举行代表团会议。青年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参与,并在主办方安排下,听取了专家讲座,参观了大栅栏、长城等北京特色景观,品味了全聚德北京烤鸭,增进了彼此了解和友谊。 8月17日,活动转战成都。在蓉期间,青年学生们参访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还在武侯书院就文化和旅游、教育、体育、卫生四个议题举行模拟代表团会议和模拟委员会会议,参观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体验了“夜游锦江”等,深入到成都的街头走走看看,充分领略了中国式现代化成都实践的万千气象。 8月20日,活动进入最重要的环节——2023年中日韩青年峰会模拟领导人会议。四个模拟代表团分别报告,从文旅、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回顾和展望了中日韩三国合作,并表决通过了《联合宣言》。最终,模拟韩国代表团获得最佳模拟代表团称号。 活动接近尾声,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大使、日本驻重庆总领事高田麻里、韩国驻成都总领事李光镐、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姜斌分别致闭幕辞,并为学生们颁发证书。峰会圆满落下帷幕。 共享青春、共享未来,这是一场三国青年沟通交流的盛会。三国青年学子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增进彼此了解,在文化体验中感受城市脉动,有助于增强他们对东亚身份的认同感,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为三国合作积累人文交流基础。 中日韩青年峰会系中日韩外长会批准项目,旨在通过中日韩三国青年之间的交流,增进青年之间的理解与友谊,培育面向未来的共同体意识。自2014年以来轮流在三国举办,迄今成功举办六届,已发展成为中日韩青年领域合作的重要品牌。 新闻报道: 澎湃: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334569 新浪陕西:http://sx.sina.com.cn/news/b/2023-08-14/detail-imzhczhx9324355.shtml 国际在线:https://sc.cri.cn/n/20230821/d4484395-5d46-351e-3662-57f7930fcf09.html 四川新闻网: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30822/001389543.html 人民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5638908759870176&wfr=spider&for=pc 图片直播:https://live.photoplus.cn/live/pc/49598215/#/live
2023-12-277月28日,由外交学院、四川团省委主办,外交部团委指导,绵阳团市委、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协办,四川省绵阳中学承办的第七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完成各项议程,在四川省绵阳中学圆满落幕。 闭幕式上,外交学院专职党委副书记安青讲话。安书记激励同学们要将自己在模联会场上的所学所思所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联系起来、与人类文明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青年风采,奋进时代新程。 四川省绵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魏东在闭幕辞中表示,本次大会集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与资源共享于一体,取得了预期效果,实现了既定目标,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学子的青春风采、学术气息和深情厚谊。 本次大会历时4天,在外交部多位大使和外交学院师生组成的学术顾问团指导下,来自全国近50所学校的近400余名中学师生在“青年风采·时代新程”活动主题的引领下,以“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为背景,以全球热点与时代要求为着眼点,代表不同国家模拟谈判、斡旋磋商,就国际热点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观点交锋。 大会特设两场嘉宾高端论坛,邀请到中国前驻希腊特命全权大使、驻爱尔兰特命全权大使罗林泉和中国前驻马达加斯加特命全权大使、驻卢森堡大公国特命全权大使杨小茸为同学们作中国外交专题报告,使参会青年对我国外交外事工作和全球治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当代青年正是生逢其时的“生力军”,而模拟联合国大会则是助力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练兵场”。心怀天下、意气风发的青春风采,严谨规范、百花齐放的学术气息,四海一家、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成为本届大会显著的特色,也将成为模联学子的共同滋养和集体记忆。 1995年,外交学院首次将模拟联合国活动引入中国。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中国青年开拓了新的外交实践平台,鼓舞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全球视野,肩负时代重托,贡献青年智慧。
2023-12-277月25日上午,由外交学院、四川团省委主办,外交部团委指导,四川省绵阳中学承办,绵阳团市委、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协办的“青年风采·时代新程”第七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四川省绵阳中学开幕。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大使讲话并宣布大会开幕。外交部国际司参赞陈凯,中共绵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李栋,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任世强发表讲话。绵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魏东致欢迎辞。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大使讲话 崔启明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在推动全球治理的人类事业中展现青年作为、贡献青春力量。 外交部国际司陈凯参赞讲话 陈凯参赞在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鲜血液,希望同学们利用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深入讨论国际问题,提升专业素养,为成为多边外交事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并在各自成长历程中写下精彩的青春篇章! 中共绵阳市委李栋常委致辞 李栋常委在致辞中代表绵阳市委、市政府向莅临大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支持绵阳青年发展的朋友表示感谢。并勉励青年学生,与祖国同心、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同频,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大国外交的青年智慧。 四川团省委任世强副书记讲话 任世强书记代表团省委预祝本届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本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四川举办,既是对四川青年工作的检验,也是对四川青年事业的极大鼓舞。热烈欢迎各界朋友来四川,感受四川人民火锅般的热情好客和大运会精彩激烈的赛事氛围。 绵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魏东致辞 魏东校长在致欢迎辞中向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期望以今夏模联大会为契机,重新激荡“后疫情时代”的风生水起的模联浪潮,重新构筑一个五湖四海、交流互鉴的模联生态。 开幕式后,各位领导赴分会场参观指导,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模联师生交流。 中国前驻希腊特命全权大使、驻爱尔兰特命全权大使、驻旧金山大使衔总领事罗林泉,中国前驻马达加斯加特命全权大使、驻卢森堡大公国特命全权大使杨小茸,中国前驻黎巴嫩共和国大使吴泽献,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郑启荣,共青团绵阳市委书记李浩然,市教体局机关党委书记王琳玲,外交学院团委书记王华迪等参加开幕式。 模拟联合国 (Model United Nations),简称模联(MUN),是对联合国大会和其它多边机构的仿真学术模拟,是为青年人组织的公民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或其它政治实体的外交代表,参与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 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是全面提高学生处理问题、思考辩论、英语表达、书面表达等能力的学术化、综合性实践活动。本届模联大会以“青年风采·时代新程”为主题,共设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欧洲理事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等8个委员会,为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青年之声。
2023-12-272023年6月18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22年年会在北京国宾酒店召开。年会获得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外交学院共同举办。会议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共有来自外交部、中宣部及全国近6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40余位特邀嘉宾和专家学者出席。 会议首先由学会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教授做学会年度工作报告。随后,会议对王帆副会长担任学会法人一事进行表决并获得全票通过。工作报告和法人表决环节由学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主持。 (王帆副会长做学会年度工作报告、孙吉胜秘书长主持)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同志主持形势政策报告环节,崔书记转达了外交部马朝旭副部长对年会顺利召开的祝贺。外交部政策规划司王昱副司长对过去一年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为国际关系学界下一阶段研究提出了建议。 (崔启明书记主持形势政策报告环节,王昱副司长做形势政策报告) 主旨发言环节由学会副会长、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教授主持。五位学会副会长,即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教授、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刘德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教授先后围绕“共处、共同发展和共同治理:对当前国际秩序的几点思考”“百年变局与大国兴衰逻辑的嬗变”“中美欧关系及其发展前景”“新动荡变革期的中国大国外交”和“新动荡变革期国际矛盾演变的新动向”发表了主旨演讲 。 (由左至右:陶坚副会长、冯仲平副会长、贾庆国副会长、刘德斌副会长、王健副会长、吴志成副会长) 下午召开了常务理事会,王帆副会长通报了学会换届后负责人备案情况,各位副会长和常务理事围绕下半年学会的工作计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在四场分组讨论中,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家安全与全球治理”“大国关系与地区热点”和“国际秩序与区域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最后,学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进行闭幕总结,学会副秘书长、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夏莉萍教授主持闭幕式。 (与会代表合影)
2023-07-126月12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来到外交学院,考察调研全国青年外交研究中心工作。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副院长高飞,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董霞、副部长刘凯,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党委书记王义军、主任张华、副主任贾铁松及全国青年外交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参加调研座谈会。座谈会由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主持。 傅振邦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经过一年建设,全国青年外交研究中心各项工作起步平稳,开局良好。这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中心继续推动青年外交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做好青年外交基础理论研究、实践实证研究、应用政策研究、实践育人研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在外交外事人才培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崔启明书记总结强调,全国青年外交研究中心在外交学院挂牌成立以来,青年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学术共同体加速成长,在引领中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研究中心将继续结合外交工作实践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及人才优势,积极落实全国青年外交研究中心2023年工作要点,为推动青年外交理论研究、青年外交人才培养和青年国际交流合作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全国青年外交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承担共青团中央的咨询课题和研究项目,参与《党领导下的青年对外工作一百年》书稿写作,参与承办2022年全团青年外事工作培训班,首届青年外交年度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