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下午,美国著名侨领方李邦琴女士到访我院沙河新校区。 秦亚青院长会见了方李邦琴女士一行,双方就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在图书馆报告厅,袁南生书记在致辞中介绍了方李邦琴女士在促进中美友好、两岸和平统一、侨社发展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并向她荣获"2014年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大奖表示祝贺。 方李邦琴女士在讲话中指出,外交学院是当之无愧的"外交官的摇篮",外交学院的学生是中国外交事业的希望,将来要代表中国,期许我院学生不断地追寻目标,不停地跨越障碍,不懈地奋斗前行,为祖国外交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诸努力。她还表示,中美两国曾是反法西斯的盟友,中美学生交流将促进两国人民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她将继续为中美两国民间外交尽一己之力。 随后,秦亚青院长与方李邦琴女士签署《外交学院方李邦琴留学研究项目协议》,并向方李邦琴女士颁发外交学院名誉教授证书。 孙吉胜院长助理参加会见并主持了仪式。 方李邦琴女士祖籍湖北省,1960年移民美国,现任美国泛亚公司董事长,是美国著名的英文传媒大亨、方氏报业帝国掌门人,美国"十万强基金会"发起人之一。
2014-12-15为提高我院科研水平,促进科研发展,我院 将于2014年11月24日启动2014年度外交学院科学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今年科学周的主题为: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请各单位围绕该主题,于2014年11月24日—12月19日期间组织研讨会,并于2014年12月25日之前提交科学周总结报告。 (二)《外交学院2014年科学周论文集》征集工作同时开展,请各单位于2015年3月8日(周日)前提交由本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的纸质版《外交学院2014年科学周论文目录》(表格模板附后),同时将论文和目录电子版发至chaizhuo@cfau.edu.cn。请论文作者严格遵循《外交学院科学周论文集征稿须知》中的格式体例(见附件),以便日后择优编集出版。 如有问题,欢迎随时垂询。电话:68323122,联系人:柴 茁。 附件1:2014年科学周论文目录 附件2:《科学周论文集》征文格式体例 科研处 2014年11月19日
2014-12-152014年12月8日下午2点半, “全球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展览路校区国际交流中心1103召开,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教授,国际研究协会主席、美利坚大学阿米塔夫·阿查亚(Amitav Acharya)教授,以及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外交学院等多位国际关系领域的知名学者与会,就全球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学派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院长助理孙吉胜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是一场难得的国际化、高层次学术盛宴。 首先,阿米塔夫·阿查亚教授做主旨发言,他指出国际关系研究中西方理论一直占据支配地位。阿查亚教授认为我们必须重建一种更为包容、开放、多元的研究路径,这也是他在自己国际研究协会主席任期内着力推动的新议程。他提出了“全球国际关系”的构想,取代之前“非西方”的提法,期望能够超越西方/非西方二元、互斥的划分。在对全球国际关系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后,阿查亚教授转向了对国际关系中中国学派议题的探讨,他认为国际关系中的中国学派是全球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全球国际关系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随后,秦亚青教授发表主旨讲话。秦亚青教授指出,他使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学派这一概念有两个初衷:首先,他期望寻求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研究路径,表明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有可能存在一种不同的范式。第二,与阿查亚教授全球国际关系理念高度契合的是,中国学派也旨在倡导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中国学派的倡导并不仅仅是提出口号,而是切实地投入到实践中。接下来,秦教授围绕关系理论展开论述。他提出文化为社会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组成要素。西方文化给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源,而中国文化也能够丰富与拓展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中国文化与社会中孕育了不同于西方的思维方式,“关系”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主要分析单位。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对“关系”这一概念的关注不足,以往的研究相对而言更重视结构因素,而忽视了“关系”的重要性。秦亚青教授还谈到了方法论的问题,中庸辩证法作为关系理论的方法论,本质上是互补与相互包容的和谐关系。 阿查亚教授与秦亚青教授的发言使现场学者与师生颇受启发,部分提问者就美国文化与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关系、全球国际关系所提供的新平台、如何将中庸的概念应用到国际关系实践中以及怎样避免知识碎片化等问题与秦亚青教授及阿查亚教授进行了进一步交流。随后在讨论与对话环节中,与会中外学者围绕一系列理论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与会中外学者就全球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学派议题的讨论与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我院师生接触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前沿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机会,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科研处 2014年12月15日
2014-12-152014年12月8日,中国波兰青年学生交流会在外交学院展览馆校区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本次交流会主题为“与世界对话——青年、文化、理想”,旨在加深中波学生友谊、建立国际视野,以及启发双方从新的角度思考当代青年遇到的问题。参与交流活动的有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刘凯副处长,外交学院外事办公室张瑞老师、团委李哲老师,波兰学生联合会主席团,中国高校国际交流社团联谊会代表和外交学院学生代表。 交流活动于下午四点开始,由外交学院前学生会主席李松主持。首先由主持人介绍了双方参与人员,随后张瑞老师发言,希望通过交流增进两国青年的了解。外交学院学生代表朱冠臻同学和波兰学生联合会主席卢卡兹分别介绍了学生活动概况。 相互了解之后,在场青年代表开始了自由交流环节,中波双方都对对方学生活动以及学校间合作的相关内容很感兴趣,相互询问了对方的活动内容和学生活动经验,交流了关于资金、架构和成员组成等具体实施方面的心得, 相互学习、互相借鉴。随着气氛逐渐融洽,双方学生交流的内容也逐渐拓展,不仅聊到了双方对对方国家的印象,也聊到了两国风土人情、学生文体活动、学校媒体和大学入学考试等轻松有趣的话题。 交流活动一共进行了一个半小时,李松同学最后进行总结发言后,两国同学互相交换了礼物并一起合影留念,整场交流活动落下了帷幕。 这次活动让双方同学都获益匪浅。虽然两国相隔遥远,却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和体会,这些都让两国同学之间交流起来倍感亲切,似乎两国的距离近了许多。结束后,两国的代表都感叹交流时间过得太快,希望把握、争取到更多此类交流机会 。 院团委 2014年12月8日
2014-12-15外 交 学 院 简 报 2014年第19期 2014年12月10日 总第698期 院党委书记袁南生同志给全体教职工党员讲党课 2014年12月10日,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袁南生同志给全体教职工党员讲了题为“风正、气顺、人和、校兴——迎接外交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把外交学院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大学而奋斗”的主题党课。在校的全体院领导和包括离退休党员在内的340名党员一起出席党课,党课由党委副书记郑启荣同志主持。 袁南生同志首先表示能够来到学院工作有圆梦之感,并代表学院党委对全体党员为学院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袁南生同志指出,我院的校风历来是比较好的,长期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形成了一些好的传统。我们要以召开学院党代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校风建设以及师资建设、学术建设、教材建设和后勤保障建设,努力把我院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大学。 袁南生同志强调,风正、气顺、人和、校兴,四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风正是前提,气顺是基础,人和是关键,校兴是目的。 第一,风正是校兴的前提。风正就是要求全体师生员工对人生事业讲进取心,将个人的发展与学院的发展合拍;对国家利益讲奉献心,自觉践行外交人员职业道德;对个人利益讲平常心,具备宽广的胸怀,不刻意追求个人利益;对他人利益讲关爱心,坚持以人为本,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关心别人,以宽容之心去包涵他人的不足;对工作任务讲责任心,该承担责任的勇于承担责任,处理好手头的事,安排好要办的事,计划好将来的事;对低级趣味讲廉耻心,守住道德底线,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 第二,气顺是校兴的基础。气顺就是要在学院实现正气上升,人气兴旺,和气满堂,福气不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正气上升。实现气顺,需要“三个激活”和“三个理顺”:激活思想,激活资源,激活人才;理顺情绪,理顺思路,理顺关系。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院务、党务会议制度,不断改进领导方法,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敢于担责,从而进一步完善学院的运转机制,实现程序正义。 袁南生同志指出,我们既要注重和谐办学,也要注重廉洁办学,并就继续加强学院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四点要求:首先,用好“预防药”,加强学习。要提高思想认识,从思想深处、灵魂深处加强修养。其次,用好“保健药”,警钟长鸣。要自觉地接受警示教育,从他人的失误当中吸取教训。再次,用好“特效药”,健全制度。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靠制度去管人。最后,用好“急效药”,惩前毖后。对违纪违规现象,要根据情节轻重,及时给予批评处分。 第三,人和是校兴的关键。要把我院建成和谐大学,就要努力做到“四个一样”:首先,对领导与群众一样要求。要求群众做到的事,领导要带头做到,这是建设和谐学院的关键。要建设和谐学院,一靠领导作风过硬,二靠群众队伍过硬,要正确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其次,对在职人员与离退休老同志一样关心。要充分肯定离退休老同志为学院发展做出的贡献,多关心和尊重老同志。再次,对教学科研管理人员与后勤保障人员一样尊重。我院以教学为中心,学院各个部门都要为教学提供服务。同时,教学人员也要理解和支持后勤保障部门的工作。最后,对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一样培养。不同的教师从事不同的教学,这是教学规律所决定的,并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在进修、出国访问、提拔任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各方面,学院对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应一视同仁。 第四,校兴是风正、气顺、人和的必然结果。校兴就是全院上下做到目标共识,感情共鸣,难关共渡,风险共担,宏图共绘,利益共享。一是学院发展战略上台阶。要把建设小而精的大学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有机结合起来,早日实现王毅部长提出的“孵化器、排头兵、生力军”的殷切期望。二是学院党群组织建设上水平。要使党组织、团组织、工会、妇女组织等的活动机制化、多样化、优质化、品牌化。三是学院教学科研上高度。用中文发表科研成果和用外文发表科研成果并举,鼓励多用外文发表科研成果;在国内发表科研成果与在国外发表科研成果并举,鼓励多在国外发表科研成果;国内交流与国外交流并举,鼓励加强国外交流。四是学院硬件建设上档次。通过推进老校区地下停车场和8号楼等基建项目的建设,学校的硬件建设将实现历史性的飞跃。五是学院福利待遇上层次。要建立完善与时俱进的增加收入和福利的机制,使全体员工,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分享学院发展的成果。 郑启荣同志最后指出,袁南生同志主动提出给全体教职工党员讲党课,目的是就如何端正党风,理顺关系,凝聚人心,进而为推动学院改革发展做贡献这个专题和大家做一些交流。袁南生同志的讲话言简意赅,意义深刻,希望全体党员认真领会。在部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下半年我院的四项重要工作都已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一时刻举行党课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整改措施,推进作风建设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对全院党员进行新的动员。希望我院全体共产党员要在学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凝聚共识,理顺关系,共同推动学院的各项工作上一新的台阶。 (党委办公室供稿)
2014-12-122014年11月26日,由外交学院基础教学部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在展览路校区国际交流中心1103会议室举行。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教授、党委办公室主任姜琳教授、基础教学部主任王立教授等相关领导到会。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共中央编译局季正矩研究员、北京大学孙代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杨宗丽教授与会。会议由基础教学部副主任崔朝东副教授主持,外交学院基础教学部教师和2013、2014级科社专业研究生一同参会。 王帆副院长首先代表外交学院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感谢各位专家对外交学院学科建设的支持。他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目前正在全国范围积极开展,外交学院作为外交部直属唯一一所专门培养中国外交外事人才的高等学府,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把以德树人、以德育人放在首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同时也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里不仅涵盖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更涵盖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其中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也很多,相信通过此次的交流和研讨,可以带来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一是增强和提升我院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推动我院这一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通过此次主题交流活动,可以形成一些相关研究成果,起到促进我院学术研究的作用;三是通过交流和学习进一步带动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激励广大师生在实际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助推我院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提升。最后王帆副院长预祝此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在研讨会的第一阶段,季正矩研究员首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主题发言。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地位上,具有统摄性、根本性和崇高性;二是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三是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普遍性和包容性;四是在时空上,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五是在对象上,具有大众性和广泛性;六是在功能上,具有导向性、融入性和规范性;七是在政治理念上,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他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干部带头。其次,党的执政理念起着关键作用,要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稳定与开放,多元与一元的关系。第三,在路径设计上,必须有上下良性互动的过程。 孙代尧教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阐释: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是什么;二是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什么;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多元主义的法治观念的联系是什么。孙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一步概括和凝练核心价值观,要体现社会主义性、中国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观念包括宪法法律、党规党法、社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杨宗丽教授结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与青年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客观而精辟的阐发,在此基础上,她勉励各位青年学子要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引领青春成长。 研讨会的第二阶段由基础教学部教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张迅副教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与现代意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阐释。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引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三十年的发展,这是因为,第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不单纯是有关社会生活的道德行为及其规范,更涵盖确定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现代理念;第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高度复杂的社会系统,需要整体性的理念构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显示了从国家到社会,再到个人的全面系统化的现代思想认识;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体现了进一步的思想解放,其中包含的很多概念在以往很少以这种方式被写入纲领性文献;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梦的一个十分鲜明而具体的描述。 余科杰教授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中的法治问题作了深入剖析并发表了独到见解。他阐释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二是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三是关于一党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指出一党领导和依法治国并不矛盾。 随后,基础教学部其他教师也分别从各学科教学实际,畅谈了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他们发言的主题分别为:唐瀚老师的《关于“知行合一”的深层方法论启示——读<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思》;钟媛媛老师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张明霞老师的《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宗敏老师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王莉老师的《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之关系》;郭凤英老师的《立足小我辐射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此外,2013级、2014级科社专业研究生也分别谈了学习感想。 在研讨会最后,基础教学部主任王立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这次研讨会开得非常好,研讨内容丰富、角度新颖、效果显著。并指出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外交外事人才是基础教学部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基础教学部的所有老师,深化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带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使之转化,得到发扬。 会议在隆重而热烈的氛围中结束。此次研讨会反响良好,参会人员收获良多。 外交学院基础教学部 2014年11月26日
2014-12-092014年10月25日,来自53所北京高校的3658名学生参加了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办的北京市第二十五届大学生数学竞赛。我校学生在本次竞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共有12名同学获奖,创我校参赛历史的最好成绩。其中,赵一迪、周怡君2名同学获得一等奖,林佳欣等3名同学获得二等奖,谢晓莎等7名同学获得三等奖。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姓名 参赛类型 获奖级别 赵一迪 经管类丙组 一等奖 周怡君 经管类丙组 一等奖 林佳欣 经管类丙组 二等奖 崔梦婷 经管类丙组 二等奖 张楠竹 经管类丙组 二等奖 谢晓莎 经管类丙组 三等奖 刘世洁 经管类丙组 三等奖 邹慧 经管类丙组 三等奖 金佩韦 经管类丙组 三等奖 陈行方 经管类丙组 三等奖 赵昱名 经管类丙组 三等奖 冯斯健 经管类丙组 三等奖 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数学赛事,比赛内容与考研知识点紧密相连,重点考核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次竞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际经济学院杨莉和曹胜玉两位老师平时扎实辛勤的教学工作和赛前的集中指导培训,充分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教学水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向他们的辛劳付出表示感谢!也向获奖的同学表示祝贺! 国际经济学院 2014年12月5日
2014-12-08受外交部领事司委托,我院国际交流中心曾于2013年5月承办首期涉领事工作澳门公务员外交知识综合培训班,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获得了圆满成功。为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在驻澳公署、领事司、澳门特区政府行政公职局及我院的多方协调下,于今年11月续办第二期。本期共有学员17人,由特区政府各部门中的副局级和厅级官员组成。 该培训班讲座主题广泛,涉及中国外交和领事工作等各方面。授课教师阵容强大,来自外交学院、外交部、公安部、国防大学等单位。 培训班在京期间进行了多次参观拜访活动。如前往外交部,旁听例行新闻发布会,并与当天的新闻发言人洪磊副司长亲切交流;参观领事司全球呼叫中心,听取领保中心负责人介绍情况,与外交部港澳台司领导座谈交流;拜访国务院港澳办,与联络司领导座谈;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育运动大队进行参观、交流等。 本次培训除了在京学习、参访之外,还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国情考察。学员们先后前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村——阳朔县凉水井村、东风柳汽乘用车基地、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宝骏基地等地考察,通过听取有关方面介绍并实地参观,对广西产业发展情况有了更全面、直接、具体的认识。 领事司何颖参赞、我院徐赤宇副院长分别代表领事司和学院出席结业仪式,国务院港澳办联络司张翼鹏副司长也应邀出席。何颖参赞和徐赤宇副院长先后致辞,并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和纪念品。 培训结束后我们对各项工作及时总结,为逐步完善涉领事工作培训积累经验。
2014-12-08受外交部领事司委托,我院国际交流中心曾于2013年5月承办首期涉领事工作澳门公务员外交知识综合培训班,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获得了圆满成功。为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在驻澳公署、领事司、澳门特区政府行政公职局及我院的多方协调下,于今年11月续办第二期。本期共有学员17人,由特区政府各部门中的副局级和厅级官员组成。 该培训班讲座主题广泛,涉及中国外交和领事工作等各方面。授课教师阵容强大,来自外交学院、外交部、公安部、国防大学等单位。 培训班在京期间进行了多次参观拜访活动。如前往外交部,旁听例行新闻发布会,并与当天的新闻发言人洪磊副司长亲切交流;参观领事司全球呼叫中心,听取领保中心负责人介绍情况,与外交部港澳台司领导座谈交流;拜访国务院港澳办,与联络司领导座谈;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育运动大队进行参观、交流等。 本次培训除了在京学习、参访之外,还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国情考察。学员们先后前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村——阳朔县凉水井村、东风柳汽乘用车基地、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宝骏基地等地考察,通过听取有关方面介绍并实地参观,对广西产业发展情况有了更全面、直接、具体的认识。 领事司何颖参赞、我院徐赤宇副院长分别代表领事司和学院出席结业仪式,国务院港澳办联络司张翼鹏副司长也应邀出席。何颖参赞和徐赤宇副院长先后致辞,并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和纪念品。 培训结束后我们对各项工作及时总结,为逐步完善涉领事工作培训积累经验。
2014-12-08沙河校区2014年度消防知识讲座 及消防疏散演习简报 为了做好我院沙河校区消防安全工作,减少因火灾事故发生所造成的不必要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使大家在日常生活和管理上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时刻不忘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遵守消防法规及公寓安全管理制度,正确了解和掌握疏散逃生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救能力,12月3日下午,我院邀请沙河中队贾卫东指导员为2014级本科、研究生共600余人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组织沙河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了消防疏散演习及消防设备体验。各系部负责人及辅导员、后勤办、学生处、公寓管理人员、医务室等相关人员共1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演习和体验。 下午13点整,在沙河校区礼堂内首先进行了消防知识讲座,沙河中队贾卫东指导员通过真实的火灾案例,配合火灾现场触目惊心的图片,为同学们讲解生活中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深入剖析了当前大学校园内存在的火灾隐患。随后他结合案例对火灾发生原因、火灾扑救措施、应急逃生方法、逃生路线选择、高层逃生要领等知识进行了介绍,使同学们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同学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自我救助能力。 下午14点整,演习指挥部下达演习开始命令,女生公寓楼、男生公寓楼、留学生公寓楼同时开始释放橙色烟雾,消防中控室立即拉响“火警警报”并启动楼内消防广播,发布紧急疏散指令,水电动力部门切断公寓内电力供应,公寓楼内消防应急灯亮起,共同模拟火灾真实现场。同时,公寓管理人员迅速打开各安全出口疏散门,公寓楼内1200余名学生用事先配发的消防专用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快速从房间内撤离,在公寓管理人员及保安队员的疏导下,通过各消防通道迅速撤出公寓楼,在会堂前广场集合,总共用时13分钟。 全体同学在会堂前广场集合完毕后,贾卫东指导员对此次演习进行了简要点评,他指出,通过刚才的演习可以看出,本次活动受到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火灾情景预设真实,学生疏散方案科学;公寓管理人员及保安队素质过硬,演习开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所在岗位,并按照各自职责积极组织学生疏散;同学们服从指挥,撤离有序,展现了作为外交系统最高学府学子所应具有的素质,本次疏散演习任务圆满完成。 最后部分师生及外包服务人员进行了消防设施设备体验,大家对于专业的消防设施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消防烟雾帐篷、消防单警装备及消防云梯车旁都排起了长队,在现场消防中队官兵指导讲解下,同学们手持湿毛巾进入烟雾帐篷内,学习在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正确的逃生方式,体验了消防服装、氧气瓶等专业消防单警装备,并登上了消防云梯车,体验高层救援过程。 保卫处 2014年12月5日
2014-12-05为加强我院师生对外交一线工作的认识、突出学院的外交特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局势及热点问题并与资深一线外交官互动,科研处和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从本学期起开设“外交一线”论坛,邀请外交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一线外交官就国际合作反恐、亚太经济合作、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等重要议题举办讲座。 2014年11月20日晚,“外交一线”论坛第一讲在我院沙河校区图书馆礼堂举办。本次主讲人为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副司级参赞、外交部境外追逃和国际执法合作特别协调员孙昂参赞,讲座题目为“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国际合作反恐的若干实务与法律问题”。院长助理孙吉胜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孙昂参赞进行演讲 在讲座中,孙昂参赞结合自己丰富的一线外交工作经验,尤其是担任我驻美使馆法律参赞以及在联合国安理会“基地组织”制裁委员会担任法律专家的工作经历,从全新的视角向同学们讲解了国际反恐合作的相关议题,包括“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的变化、情报搜集与反恐工作,以及反恐合作中情报搜集涉及的法律争议和道德困境等。在讲座过程中,孙昂参赞始终以自己的一线外交经历为主线,并结合大量鲜活的案例进行讲解,令在场的同学耳目一新。 讲座最后,孙昂参赞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对当前涉及反恐合作的很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ISIS的动态及其影响,打击恐怖主义的方式,恐怖袭击受害者权益的保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途径等。同时,他还以自身成长经历为例,对同学们的学习和事业规划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对同学们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本次讲座持续时间达两个小时,在场同学对资深一线外交官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业务能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对国际反恐的形势及相关法律问题有了全新的理解,受益匪浅。 科研处 2014年12月5日
2014-12-052014年12月2日,外交学院-西城区人民法院“庭审观摩远程视频”开通仪式在我院沙河校区模拟法庭隆重举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蔡慧永、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钱俊清、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外交学院院长助理高飞、我院国际法系系主任许军珂、国际法系党总支书记王胜乾等双方单位领导,以及我院国际法系老师和学生、部分新闻媒体的代表共约90人出席了开通仪式。 开通仪式由我院院长助理高飞教授主持,郑启荣副院长和蔡慧永院长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郑启荣副院长在讲话中表示,建设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学们只有了解实践中的审判,才能使法律思维与法律操作能力得到双提升。现阶段,我国各级司法机关办案量大,优秀法律人才仍很短缺,未来掌握在同学们自己手中。西城区法院与我院的合作必将促进同学们的系统法学学习,这种合作也必将加深双方的友谊。蔡慧永院长的讲话从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的大处着眼,认为此次活动是双方深化合作的重要途径。法律院校与法院的关系就如同医学院与医院的关系,同学们只有全面了解司法实践,才能成长为优秀法学人才。蔡院长欢迎我院的同学们经常到西城区法院实践实习。 接下来,西城区法院蔡慧永院长、钱俊清副院长,我院郑启荣副院长、高飞院长助理等共同按下启动球,正式启动外交学院—西城区人民法院“庭审观摩远程视频”项目,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仪式结束后,我院师生在模拟法庭开始观摩西城区法院的一场刑事庭审直播。该案件是一起妨害公务案,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人等围绕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了陈述和辩论,同学们对我国的刑事审判有了直观的认识。庭审直播结束后,我院国际法系王南玲、臧立、焦阳等老师针对庭审内容进行了专门点评,同学们都感到受益匪浅。 在仪式开始前,我院领导与西城区人民法院的领导在沙河校区行政楼会议室进行了座谈,双方就两单位的发展情况、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等交换了意见。仪式结束后,西城区人民法院的嘉宾还参观了我院沙河校区校园。 此次我院与西城法院建立庭审远程观摩机制,将真实庭审实时搬入“课堂”,是我院特色实践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化。这有利于让我院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在不同特色的“法庭”氛围中完成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体会、感悟,让课本知识与司法实务无缝对接。 (国际法系教师 焦阳 供稿)
2014-12-042014年11月19日,我院在展览路校区召开全院中层干部会。外交部部长助理钱洪山、机关党委副书记邓波清、外交部干部司副司长徐飞洪、院长秦亚青和全体院领导及全院各部门中层干部出席会议。会议由秦院长主持。 外交部干部司徐飞洪副司长在会上宣布了部党委的任免决定:外交部党委于2014年11月10日批准任命袁南生同志为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同时,免去秦亚青同志学院党委书记的职务。 钱洪山部长助理向袁南生同志颁发了任命书。 袁南生同志首先表示,来到学院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他对部党委的信任表示感谢,对外交学院全体老师热烈欢迎表示由衷谢意,对学院教职员工为学院做出的贡献表示由衷钦佩和敬意。他表示,今后要在部党委的领导下,和亚青院长及全院师生员工一道认真落实党中央有关精神及部党委的要求,共同努力做好学院工作,并欢迎全体教职员工监督。 钱洪山部长助理发表讲话。他指出,这次学院领导班子调整是部党委根据学院发展建设和工作需要,认真酝酿,慎重决定。袁南生同志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是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的合适人选,相信会得到广大教职员工的拥护和支持。 外交学院主要领导调整完成,是外交学院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希望学院全体同志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部党委决定上来,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全力支持主要院领导的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全意投入学院发展和建设工作。即将启动的学院党委、纪委两委委员人选推荐工作是学院领导班子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学院高度重视,在工作中落实民主集中制,以此次换届工作为契机,交流思想,凝聚共识,精心组织。要严格纪律,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确保学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外交学院作为“外交官的摇篮”和“职业外交官的加油站”,为外交部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学院党委要继续做好党员干部的培训,按照中央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部党委对外交学院的工作寄予很大的期望,希望全院各级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在部党委的领导下,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弘扬传统,锤炼作风,积极进取,为国家外交事业和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秦亚青院长感谢钱部助对学院工作提出的要求和给予的支持,并代表学院领导班子表示完全拥护部党委的决定,热烈欢迎袁南生同志来外交学院工作,对部党委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全院要全力支持袁南生同志开展工作,领导班子将团结一心,勇于开拓创新,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院办整理 2014年11月19日
2014-11-272014年11月1日,“体育与和平:中国与非洲的视角”研讨会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成功举行。来自非洲的驻华使团和外交学院相关领导就此次主题进行了探讨。 外交学院出席活动的有:院长助理孙吉胜教授、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唐晓教授、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旦教授、体育对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庆杰副教授、工会副主席李凯老师、足球队队长赵宏老师等;外方活动嘉宾有:卢旺达大使(Mr. Lt. Gen. Charles Kayonga, Ambassador of Rwanda)、布隆迪大使(Mr. Pascal Gasunzu, Ambassador of Burundi)、刚果大使(Mr. Daniel Owasa, Ambassador of Congo)、马里大使(Mr. Lansina Kone, Ambassador of Mali)、多哥临时代办卡马纳先生(Kamana)以及非洲16个国家的驻华使节,非洲使团足球队队员和外交学院足球队队员也参与了本次研讨会。来自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的记者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会议由体育对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庆杰老师主持。 “体育与和平:中国与非洲的视角”研讨会 外交学院院长助理孙吉胜教授首先代表外交学院全体师生,对非洲驻华使节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孙吉胜教授表示,中国和非洲都有着源远流长、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中非两大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有助于推动中非文化互鉴,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体育对促进人类和平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次活动也见证了中非的传统友谊,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宴。 随后,非洲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踊跃发言,畅谈体育在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加深国家间友谊以及促进和平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还谈到对中非关系的重视,相信中非友谊必将长存,并期待未来有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 接着,外交学院各位领导也纷纷发言。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唐晓教授说,中非政治经济合作蓬勃发展,体育文化教育也不断扩大和制度化。他特别提出,1957年苏丹在尚未和中国建交的前提下派出国家足球队到中国访问比赛,这是非洲大陆的体育使者首次访问新中国,因而以特殊的意义载入史册。由此可见,足球在中非体育交流和中非外交中的先驱地位和桥梁作用。 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旦教授的发言简要介绍了外交学院法语专业和法语专业开展对非研究、交流与合作的情况。他指出,体育与外交相辅相成:上世纪60年代中非建交之初,双方就已经开展了体育领域的交流。目前,中非关系处于全面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包括体育交流在内的人文交流合作项目尚显不足,加强中非体育交流合作大有可为。 体育对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庆杰副教授指出,体育不分国界,不分男女,不分长幼,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体现。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与非洲之间展开了体育交流活动。多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体育交流频繁,体育运动在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和平友好之桥。体育在促进中非友好、合作与发展等方面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最后,非洲使团足球俱乐部秘书长Mr. Rémy M’Batna Krazidi介绍了球队的基本情况,并表示今天的研讨会非常有意义。他还说,会后即将举行的足球友谊赛可以让中国未来的外交官们与非洲的现任外交官们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 外交学院足球队代表杨晖副教授发言说,非洲各国使节的到来为中国带来了和平的希望,也向世界证明了中非之间深刻的友谊。他向在座的非洲各国使节解释了“仁者无敌”的含义,并希望研讨会结束后的足球友谊赛真正体现出这四个字的含义。 研讨会结束后,非洲使团足球俱乐部与外交学院足球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布隆迪大使和刚果大使也参与了球赛,比赛最终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 非洲使团足球队与外交学院足球队合影
2014-11-252014年11月20日上午,我院院长秦亚青教授会见了南苏丹教育科技部副部长Bol Makueng Yuol先生一行。 Bol Makueng Yuol副部长对我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表示南苏丹共和国虽然建国不久,但是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在许多方面得到中国政府帮助,此次来访希望能够促进两国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随后,伦拜克大学(Rumbek University)、加扎勒河大学(Bahr El Ghazal University)、上尼罗河大学(Upper Nile University)、朱巴国立大学(Juba National University)、约翰加朗科技大学(John Garang Memorial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这五所南苏丹大学的校领导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历史、学科设置等情况,均表示希望与我院开展合作。 秦院长对该团的来访表示欢迎,并简略介绍了我院的教学、培训、科研等情况。秦院长指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加深友谊,更能够互相学习,加强合作。外交学院愿意与南苏丹五所大学在师生交流、共同开展学术研究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2014-11-212014年11月18日晚,日本民音艺术团访华交流演出在日本民主音乐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外交学院外办、团委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于学院沙河校区礼堂顺利进行。 演出开始前,我院秦亚青院长和王帆副院长会见了民音艺术团团长饭岛茂雄先生以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文化交流部马小明主任。 秦院长介绍了我院与日本高校的合作交流情况,感谢友协把日本民音艺术团邀请到外交学院演出,并表示,相信此次演出会增进我院师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外交学院作为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愿为促进中日民间交流、促进中日友好做出贡献。饭岛团长表示很高兴来外交学院演出,为学院即将迎来的60周年校庆锦上添花。双方互赠礼品后,共同前往礼堂观看演出。 日本民主音乐协会于1963年创立,倡导“以音乐联结各国人们的心灵,借此为世界和平尽力”,1975年首邀中国艺术团访日,并于2013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年之际首次访华,是现今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之一。 晚6时,在日本传统茶道的清明之中,演出缓缓拉开帷幕。 作为东道主,我校艺术团的首先奉上由民族乐器古筝、扬琴、琵琶、二胡演奏的民乐《地上的星》和富含中国古典元素的舞蹈《风酥雨忆》。 日本的演出以“日本四季和风光”为主题 ,正式开场,演员们在日本小调中身着和服,向观众问好。 和太鼓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和津轻三弦的清音迅速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展现让女性细腻柔美的《绫子舞》、充满丰收喜悦的《津轻小原调子》,祈祷风调雨顺的《花伞舞》,日本演歌《男人心》《北国之春》,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至于木屐踢踏《阿波舞》,更是赢得了热烈掌声。 展现成人礼的《隐歧岛祝福曲》,源于中国牛郎织女的舞蹈《云汉》,使观众感受到了中日相同的文化渊源。 临近结束,同学们受邀学习大鼓和三弦,得到演员的好评。 《樱花缘》,歌词引用了民音创始人池田大作赠与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同志的诗句,寄托两国人民对中日友好的祝愿。这对于外交学院的同学们来说更有特别的意义。正如《樱花缘》所唱,“世事变幻,唯有樱花因缘而倍增光辉,告诉人们友谊万世常在”,中日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愿此种文化艺术上的交融,能促使我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邦永远友好、和睦。 演出结束后,相关领导与演员合影。
2014-11-202014年11月19日,我院在展览路校区召开全院中层干部会。外交部部长助理钱洪山、机关党委副书记邓波清、外交部干部司副司长徐飞洪、院长秦亚青和全体院领导及全院各部门中层干部出席会议。会议由秦院长主持。 外交部干部司徐飞洪副司长在会上宣布了部党委的任免决定:外交部党委于2014年11月10日批准任命袁南生同志为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同时,免去秦亚青同志学院党委书记的职务。 钱洪山部长助理向袁南生同志颁发任命书 袁南生同志首先表示,来到学院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他对部党委的信任表示感谢,对外交学院全体老师热烈欢迎表示由衷谢意,对学院教职员工为学院做出的贡献表示由衷钦佩和敬意。他表示,今后要在部党委的领导下,和亚青院长及全院师生员工一道认真落实党中央有关精神及部党委的要求,共同努力做好学院工作,并欢迎全体教职员工监督。 钱洪山部长助理发表讲话。他指出,这次学院领导班子调整是部党委根据学院发展建设和工作需要,认真酝酿,慎重决定。袁南生同志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是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的合适人选,相信会得到广大教职员工的拥护和支持。 外交学院主要领导调整完成,是外交学院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希望学院全体同志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部党委决定上来,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全力支持主要院领导的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全意投入学院发展和建设工作。即将启动的学院党委、纪委两委委员人选推荐工作是学院领导班子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学院高度重视,在工作中落实民主集中制,以此次换届工作为契机,交流思想,凝聚共识,精心组织。要严格纪律,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确保学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外交学院作为"外交官的摇篮"和"职业外交官的加油站",为外交部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学院党委要继续做好党员干部的培训,按照中央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部党委对外交学院的工作寄予很大的期望,希望全院各级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在部党委的领导下,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弘扬传统,锤炼作风,积极进取,为国家外交事业和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秦亚青院长感谢钱部助对学院工作提出的要求和给予的支持,并代表学院领导班子表示完全拥护部党委的决定,热烈欢迎袁南生同志来外交学院工作,对部党委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全院要全力支持袁南生同志开展工作,领导班子将团结一心,勇于开拓创新,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院办整理 2014年11月19日
2014-11-20应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委托,国际交流中心于2014年10月27日至11月4日举办了首期云南省外办系统“外交业务综合培训班”。 该培训是交流中心首次与云南外办合作的项目,也是云南外办举办的首个外交业务专题培训课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培训班取得了圆满成功,同时也为双方今后的合作培训,交流互动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学员以省外办和各州市县外办负责人为主。据省外办反馈,此次培训班报名非常踊跃,为控制人数,只能要求各州市参训人员控制在5人以下。 本次培训共安排了11次讲座,讲座主题涉及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公共外交、“一带一路”战略解读、中国与东盟国家历史现状、中美关系、国际礼宾礼仪、当前领事工作等方面。授课教师分别来自外交学院、外交部、清华大学等单位。 我院领导对培训班工作非常重视,郑启荣副院长、徐赤宇副院长分别出席了开班和结业仪式,代表学院致辞,徐赤宇副院长还在结业仪式上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培训班安排在沙河校区举行。从前期筹备到课程进行,直至后期收尾,都得到了学院领导、后勤办,以及沙河校区各部门负责同志的大力支持与通力配合。交流中心主任和项目工作人员也全天候在新校区上班,及时协调课程期间的各项工作。 交流中心通过举办本期培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培训领域;培训班任课教师大多来自本院和外交部,极大地发挥了学院的资源优势;学员对课程设置、讲座内容,以及教授自身修养都给予了很高评,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院知名度。 云南省外办在培训结束后,特地发来感谢信,感谢学院的精心安排和组织,并表达了与学院深化合作的愿望。 培训班学员作为外事系统的领导干部,个人和整体素质都非常高,对项目的顺利完成给予了充分地配合。本期培训班有很多经验都十分珍贵,我们将取其精华,不断改进,将国内各省市公务员的外交业务培训工作做成品牌,并把这些宝贵经验融会贯通到其他的培训和日常工作,使整体培训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2014-11-19受澳门特区政府行政公职局委托,国际交流中心于2014年10月18日至10月25日举办了第二十三期澳门特区政府官员“外交礼宾培训课程”,学员来自特区政府下属各职能部门,负责外事公关、礼宾接待工作。 交流中心自2001年起,为澳门特区政府公务员开设外交礼宾培训课程,迄今已完成23期,在澳门特区政府公务员中具有广泛影响力。每期课程开始前,我们都认真听取行政公职局以及之前培训班学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拓展适应学员需求的培训内容,力求使学员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本期“外交礼宾培训课程”共6天时间,安排了12次讲座。讲座基本延续了往期培训的精品课程。老师们对培训班非常重视,在课程准备过程中,结合以往学员的反馈意见调整授课方式以及课件,以适应学员的要求,完善课堂效果,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该培训班得到了学院、部港澳台司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我院副书记郑启荣教授出席培训班结业仪式,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港澳台司马占武副司长亲临活动,祝贺学员结业。 第二十三期澳门特区政府官员“外交礼宾培训课程”已经顺利结束。我们将认真总结、分析该班的经验和不足,加强与澳门特区政府行政公职局和任课老师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进一步完善对澳公务员的培训工作。
2014-11-19应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委托,国际交流中心于2014年10月27日至11月4日举办了首期云南省外办系统"外交业务综合培训班"。 该培训是交流中心首次与云南外办合作的项目,也是云南外办举办的首个外交业务专题培训课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培训班取得了圆满成功,同时也为双方今后的合作培训,交流互动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学员以省外办和各州市县外办负责人为主。据省外办反馈,此次培训班报名非常踊跃,为控制人数,只能要求各州市参训人员控制在5人以下。 本次培训共安排了11次讲座,讲座主题涉及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公共外交、"一带一路"战略解读、中国与东盟国家历史现状、中美关系、国际礼宾礼仪、当前领事工作等方面。授课教师分别来自外交学院、外交部、清华大学等单位。 我院领导对培训班工作非常重视,郑启荣副院长、徐赤宇副院长分别出席了开班和结业仪式,代表学院致辞,徐赤宇副院长还在结业仪式上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培训班安排在沙河校区举行。从前期筹备到课程进行,直至后期收尾,都得到了学院领导、后勤办,以及沙河校区各部门负责同志的大力支持与通力配合。交流中心主任和项目工作人员也全天候在新校区上班,及时协调课程期间的各项工作。 交流中心通过举办本期培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培训领域;培训班任课教师大多来自本院和外交部,极大地发挥了学院的资源优势;学员对课程设置、讲座内容,以及教授自身修养都给予了很高评,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院知名度。 云南省外办在培训结束后,特地发来感谢信,感谢学院的精心安排和组织,并表达了与学院深化合作的愿望。 培训班学员作为外事系统的领导干部,个人和整体素质都非常高,对项目的顺利完成给予了充分地配合。本期培训班有很多经验都十分珍贵,我们将取其精华,不断改进,将国内各省市公务员的外交业务培训工作做成品牌,并把这些宝贵经验融会贯通到其他的培训和日常工作,使整体培训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201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