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委托,国际交流中心于2014年10月27日至11月4日举办了首期云南省外办系统“外交业务综合培训班”。 该培训是交流中心首次与云南外办合作的项目,也是云南外办举办的首个外交业务专题培训课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培训班取得了圆满成功,同时也为双方今后的合作培训,交流互动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学员以省外办和各州市县外办负责人为主。据省外办反馈,此次培训班报名非常踊跃,为控制人数,只能要求各州市参训人员控制在5人以下。 本次培训共安排了11次讲座,讲座主题涉及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公共外交、“一带一路”战略解读、中国与东盟国家历史现状、中美关系、国际礼宾礼仪、当前领事工作等方面。授课教师分别来自外交学院、外交部、清华大学等单位。 我院领导对培训班工作非常重视,郑启荣副院长、徐赤宇副院长分别出席了开班和结业仪式,代表学院致辞,徐赤宇副院长还在结业仪式上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培训班安排在沙河校区举行。从前期筹备到课程进行,直至后期收尾,都得到了学院领导、后勤办,以及沙河校区各部门负责同志的大力支持与通力配合。交流中心主任和项目工作人员也全天候在新校区上班,及时协调课程期间的各项工作。 交流中心通过举办本期培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培训领域;培训班任课教师大多来自本院和外交部,极大地发挥了学院的资源优势;学员对课程设置、讲座内容,以及教授自身修养都给予了很高评,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院知名度。 云南省外办在培训结束后,特地发来感谢信,感谢学院的精心安排和组织,并表达了与学院深化合作的愿望。 培训班学员作为外事系统的领导干部,个人和整体素质都非常高,对项目的顺利完成给予了充分地配合。本期培训班有很多经验都十分珍贵,我们将取其精华,不断改进,将国内各省市公务员的外交业务培训工作做成品牌,并把这些宝贵经验融会贯通到其他的培训和日常工作,使整体培训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2014-11-19受澳门特区政府行政公职局委托,国际交流中心于2014年10月18日至10月25日举办了第二十三期澳门特区政府官员“外交礼宾培训课程”,学员来自特区政府下属各职能部门,负责外事公关、礼宾接待工作。 交流中心自2001年起,为澳门特区政府公务员开设外交礼宾培训课程,迄今已完成23期,在澳门特区政府公务员中具有广泛影响力。每期课程开始前,我们都认真听取行政公职局以及之前培训班学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拓展适应学员需求的培训内容,力求使学员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本期“外交礼宾培训课程”共6天时间,安排了12次讲座。讲座基本延续了往期培训的精品课程。老师们对培训班非常重视,在课程准备过程中,结合以往学员的反馈意见调整授课方式以及课件,以适应学员的要求,完善课堂效果,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该培训班得到了学院、部港澳台司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我院副书记郑启荣教授出席培训班结业仪式,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港澳台司马占武副司长亲临活动,祝贺学员结业。 第二十三期澳门特区政府官员“外交礼宾培训课程”已经顺利结束。我们将认真总结、分析该班的经验和不足,加强与澳门特区政府行政公职局和任课老师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进一步完善对澳公务员的培训工作。
2014-11-192014年11月13日下午,我院在展览路校区隆重举办首届“梁洁华奖学金”颁奖仪式。梁洁华艺术基金会主席、我院董事梁洁华博士、秦亚青院长、江瑞平副院长等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40余名获奖学生参加颁奖仪式,江瑞平副院长主持仪式。 首先,江副院长介绍了“梁洁华奖学金”设立和评选情况。他指出,2014年初,梁洁华博士主动提出向学院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学院在征求梁博士意见后,决定设立“梁洁华奖学金”,以鼓励热爱祖国、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成绩优异的学生。为此,学院专门制定了《梁洁华奖学金评选办法》,每年奖励40名优秀学生,为期10年。 接着,秦亚青院长为梁洁华博士颁发捐赠证书,以表达对梁洁华博士多年来支持学院各项工作的感谢。 梁洁华博士发表讲话,她表示能够为外交学院和外交事业做出贡献感到十分高兴。她对荣获奖学金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同时勉励同学们再接再厉、努力学习,将来能够成为我国外交事业的中流砥柱。 随后,江瑞平副院长宣读了“梁洁华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秦院长与梁博士共同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颁发证书后,获奖学生代表李懿发言。她代表全体获奖学生对梁博士表达衷心谢意,表示今后将继续努力,不辜负梁博士和学院对自己的期待。 学生们还特意向梁博士赠送了学生书法作品。 最后,秦院长发表讲话。他指出,梁洁华博士不仅关心、资助我院各项工作,还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学业与成长,对我院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表示梁洁华奖学金的获奖学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端正的品行,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仪式结束后,梁洁华博士、秦亚青院长与参会师生合影留念。 院 办 2014年11月18日
2014-11-18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 工 作 简 报 2014年第2期 2014年11月2日 总第17期 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来院交流 2014年10月31日,我院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与科研处、外事办公室联合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来院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学术交流。 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教授在展览路校区主楼138接待室会见郑永年教授。秦院长对郑教授到访外交学院表示欢迎,希望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和外交学院在已有的“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和“东亚思想库网络”等交流机制的基础上,在周边外交研究领域建立更为紧密的学术联系。郑教授认为外交学院在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期待能够加深与我院的合作。 上午9时,郑永年教授在国际交流中心1103会议室举行的“新时期中国的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以《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题,面向展览路校区师生做了一场主题报告。研讨会由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王春英教授主持。 郑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家领导人继往开来,对国内改革进行了长期规划。首先,习近平主席在以往改革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加强了中央的权威,更加强调协调性和制度化。其次,党中央开始了大规模反腐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三方面的隐忧:一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是否会随着改革而有所下降;二是如何培育中产阶级,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三是改革的优先方向如何确定。 主题报告结束后,进入研讨环节。外交学系、国际关系所、亚洲研究所、科研处的专家学者和博士、硕士研究生与郑教授就党治与法治的关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社会力量与精英政治、中产阶级及央地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下午,郑永年教授赶赴沙河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为沙河校区师生做了一场以《国际地缘政治新格局》为题的讲座。 郑教授以美国、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四个主权国家为线索,分析了东亚地区地缘政治的演变及其现状。讲座结束后,现场听众就当前国际格局、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与郑教授展开了互动,并向郑教授请教如何克服研究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此次讲座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为我院师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著名学者创造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分享郑教授关于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新观点的同时,对如何获取这些观点的国际关系与政治学研究方法也加深了了解。 (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 郦 莉、李隽旸、赵晨光 国际政治专业2014级研一学生 裴静超、董夏坤、钟世国 图文)
2014-11-152014年10月29日下午,国际经济学院竺彩华院长一行四人专程来到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就我院经济外交研究的进程、问题、设想以及与国际经济司合作等事项,与刘劲松副司长、沈建平副处长等进行了深入座谈。 竺院长首先汇报了国经学院在经济外交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成绩。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已经成立了7年时间,在学术研究、研讨和课题研究方面有较大的收获,包括经济外交年度报告已经连续出版了5年;2014年4月举办了“经济外交研讨会”,来自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20多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连续多年认领东亚思想库网络(NEAT)工作组任务,在1.5轨经济外交领域积累了较多经验,为国家对外战略的实施发挥了智库应有的积极作用;承担了经济外交领域的一些课题,提升了科研能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与外交部实践部门联系不够紧密、研究造血功能不足以及与国内其它单位缺乏长效统合机制等。竺院长从加强智库建设、拟建中国经济外交研究会、协同国内经济外交研究力量、扩展与国际经济司合作等方面谈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设想。 刘司长充分肯定了国际经济学院在经济外交研究领域中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国际经济司的主要工作。当前国际经济司主要负责G20、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重大峰会和达沃斯论坛、(成都)西博会等机制性工作,世界经济调研也仍是国际经济司根基性的工作。国际经济司的新任务是“一带一路”这一全新战略的部署、解读和宣传以及周边互联互通。他还指出,经济外交是中央赋予外交部的一项重大使命,也是全面深化国内改革的重要举措。 刘司长非常支持竺院长提出的工作思路,表示今后要加强与国际经济学院的协同并尽力提供支持。同时,对我院经济外交研究工作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第一,力促建成“中国经济外交研究会”,扩大影响力。在当前国家经济外交战略亟需智库研究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作为唯一的部属院校,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一定要抓住“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时机,力促建成“中国经济外交研究会”,发挥牵头、窗口和协调作用,通过整合国内外经济外交研究资源,提升我院在经济外交研究领域的水平和影响力。 第二,完善经济外交理论架构,提升智库支撑能力。要摆脱关于经济外交内涵、外延的争论,建立中国特色大国经济外交基础理论架构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欧美、日本、韩国等经济外交历史的研究以为我所用;要抓住“一路一带”、“互联互通”这些研究热点,为国际经济司的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加强数据库、案例库和电子期刊建设。国经学院在经济外交方面有了很多的课题研究和成果积累,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搞好经济外交数据库和案例库建设,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外交电子期刊,把研究热点及时发送给国际经济司及相关部门,以利于这些部门获取最新信息、掌握最新动态。 第四,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外交意识。在培养学生方面,国际经济司,包括刘司长在内,能够在经济外交思维、国家战略和大国形势等领域,以讲座、授课等多种形式拓展学生课堂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经济外交实践,可以利用假期实践机会,带领学生去主要口岸,考察“口岸互联互通”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实践能力。 第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研究国外经济外交。要充分利用外交学院外国学生多的优势,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可以采用研讨会、项目支持等多种手段,研究外国学生所在国的经济外交实践,以拓展经济外交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空间。 第六,着眼于主流报刊,提升社会影响力。国经学院目前虽然学术性研究成果不少,但是受众面低,社会影响力不高;最好能积极配合国际经济司的工作,在环球时报、世界知识等主流报刊、杂志上,尤其在一路一带、互联互通方面多发表文章,提升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国际经济学院供稿)
2014-11-1510月30日晚,2014APEC领导人会议周志愿者出征上岗前夕,我院隆重召开APEC志愿者动员誓师大会,共计百余名志愿者到场。党委副书记郑启荣、院长助理高飞出席会议。 会议开始,郑启荣副书记致辞,他肯定了同学们的志愿热情,同时强调了参与此次APEC会议志愿活动的责任意识与重要意义。郑副书记讲到,志愿者是无私的、光荣的,需要敢于担当的勇气与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指出,APEC领导人会议是近期北京市所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大型国际会议,机会难得,是对志愿者能力的考验。同时他强调,外交学院志愿者在会议服务中要牢记我校校训,时时刻刻牢记岗位职责,严守纪律,不可疏忽大意。最后,郑副书记对在座百余名志愿者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外院学子,为学院争光,为国家添彩。 团委书记王华迪公布了外交学院APEC领导人会议周志愿者临时党、团组织成员名单,包括外交学院APEC临时党支部成员名单、APEC国家会议中心组临时团支部成员名单、APEC水立方组临时团支部成员名单及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临时团总支名单,临时党、团组织的建立使本次志愿服务活动有了组织纪律的保障。 随后,两名参与过APEC第三次高官会、财长会的同学分别发言,分享各自的志愿服务经历及切身体验。 接着,在志愿者代表的带领下,百余名志愿者举起右拳,以饱满的热情宣誓:“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青春的声音刚劲有力,响彻会场。 最后,院长助理高飞将志愿者旗帜授予院团委,并为同学们加油鼓劲。 此次APEC动员誓师大会,充分调动了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体现了我校对2014APEC领导人会议周志愿活动的重视和支持,更是对APEC志愿者寄予信心和期待。会后,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将尽己所能服务于APEC领导人会议周,充分展示负责、守纪、热情、奉献的外院学子风采! 院团委 2014年11月3日
2014-11-03受外交部亚洲司和我驻东盟使团委托,2014年10月18-26日,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承担了“了解中国之旅——东盟常设机构官员访华”项目。东盟国家常驻东盟代表团、东盟秘书处官员一行17人(我驻东盟使团陪同人员2人)对北京和成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 东盟国家常驻东盟代表团对此次访华十分重视,东盟轮值主席国缅甸、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泰国、柬埔寨、印尼、菲律宾、越南、老挝、文莱等国常驻东盟使团均派公使衔参赞或副代表参加,我驻东盟使团公使衔参赞陆京博士全程陪同访问。 在京期间,外交学院秦亚青院长和王帆副院长分别给代表团作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交决策》和《亚洲地区形势与构建亚洲安全观》的讲座;亚洲研究所组织北京知名学者与代表团就“中国—东盟关系”进行了对话和研讨。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洪亮、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孙建华、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马明强分别会见访华团并与之座谈。此外,访华团还参观了故宫、长城等历史名胜,体验了京剧等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亚洲研究所配合部亚洲司和我驻东盟使团,圆满完成了本次项目,增进了负责东盟事务的东盟国家官员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现状以及外交政策的了解,有助于我加强与东盟国家常驻东盟使团的联系和与东盟一轨的接触,为更好地开展对东盟研究和对东盟智库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和人脉。
2014-11-0210月26日,2014年外交学院志愿者表彰大会在沙河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党委副书记郑启荣出席会议。到场的嘉宾还有:北京和谐星火小学校长鲁浩、宋庆龄故居社会教育部王硕、回龙观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园长秦瑛、燕京小天鹅打工子弟公益学校政教主任李浩等。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15所兄弟院校的志愿者代表也前来与会。 会议开始,我院党委副书记郑启荣致辞,他高度赞扬了我院志愿者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也提出了深切期望。他指出,随着外交学院志愿团队的不断壮大,我校志愿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上一年度,我校学生通过社团途径累计参加志愿活动上百余种,全校半数以上学生均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志愿者以团结协作的精神、真诚美好的微笑、周到细致的服务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展示了外交学院学子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随后,北京和谐星火小学鲁浩校长发言,肯定了我院志愿者们持之以恒的志愿精神、以礼待人的品质及高质量的教学素养;院团委实践中心主任闫超同学对团委实践中心工作做总结报告,回顾往期工作,展望今后前景。 此次表彰大会共表彰我院45位优秀志愿者、4个优秀志愿团体。三名优秀志愿者代表及一名优秀志愿团体代表发表感言,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他们的志愿服务经历。会上,我校艺术团合唱队以歌声表达了对志愿者们的敬意。 志愿活动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极宽广的胸襟,我校志愿者积极投身于志愿活动,并全身心热爱、付出、以诚相待、任劳任怨,体现了他们对志愿的坚持与热爱,彰显了持之以恒、甘于奉献的宝贵品质。此次表彰大会的顺利进行,不仅体现了志愿者们的高尚品德,更是促进了我院志愿者与兄弟院校志愿者的交流合作。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外院学子加入到志愿活动中,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院团委 2014年10月30日
2014-10-31外 交 学 院 简 报 2014年第15期 2014年10月30日 总第694期 外交学院党委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 2014年10月29日,外交学院党委召开2014年第四次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集体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体院领导出席会议,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郑启荣同志主持。 院长兼党委书记秦亚青同志首先谈了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几点体会:第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将依法治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脉相承的。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一个“严”字,而依法治国正是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全会提出了“五个坚持”,并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密切关系。第二,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宪法的重要地位。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要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和核心地位。第三,全会强调了法律实施的重要性。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因此要切实保证法律的顺畅执行。 结合学习体会,秦亚青同志就我院如何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强调应将依法治校、严格管理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和基本行为规范。具体到学院,章程就是学院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据。学院章程必须按照上级要求,根据学校实际,经过民主讨论加以制定。学院章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守法,带头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要敢于唱黑脸、敢于当包公,为官不为是不能容忍的。依法治校、严格管理不是空话,要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等各个方面。依法治校要加强制度化建设,学院办学要符合教育规律,为国家培养出一流人才。 秦亚青同志在通报了本学期几项重要工作进展情况后,对进一步做好学院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第一,要加强政治责任心,提高政治敏感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垂范,对于苗头性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第二,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保证学院安全,有情况要及时通报,有问题要及时处理。第三,要进一步提高保密意识,严守保密纪律,保证学院的安定团结。 其他院党委委员也都结合各自分管工作谈了学习体会,一致认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然暂告一段落,但推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加强对整改落实的监督检查;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对从严治党、依法治国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我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体党员同志要进一步明确“党纪严于法纪”,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推进各项整改措施的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从严贯彻执行规章制度;要有战略思维和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把依法治校提升到新的高度;要实现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有机结合,在强调规章制度的同时,大力加强师德教育,贯彻一切以培养学生为中心的方针。 (党委办公室供稿)
2014-10-312014年10月22日中午12时30分,在热烈的掌声中,国经学院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教学楼119举办的“经济外交调研报告评比”大赛拉开了帷幕。本次大赛以“学以致用,勇于实践,服务外交”为宗旨,以“公平、公正与公开”为原则,评比过程中采取指导老师回避制、报告评审匿名制、评比分数量化制,以规范评比秩序、提高评比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来自国经的九组优秀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比赛过程中,各组选手就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多边金融外交、中国对非援助、清洁发展机制国际合作、中美汇率和贸易保护等多个重要经济外交议题展开精彩阐述。在评比过程中,院长助理、教务处高飞处长也亲临现场莅临指导,欧明刚教授、杨莉教授和张翠珍副教授三位资深评委对每项议题做了精彩的点评。评委们认为经济外交调研是体现外交特色、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术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在评比中各团队展现了自己的风采,赛出了自己的风格。 经过二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承担“中国清洁能源机制国际合作调研分析”项目的团队获得一等奖,“多边金融外交案例研究”和“中美轮胎‘特保案例’分析”等两个团队获得二等奖。“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等三个团队获得三等奖。本次大赛检验了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找出了国经学院大学生在开展经济外交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无疑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国经青年学子更好地学以致用,服务外交事业。 (国经学院供稿)
2014-10-282014年10月15日下午,外交学院英语系与思必锐翻译公司在我院展览路校区国际交流中心1103会议室正式举行了教学实习基地签约仪式。出席本次签约仪式的教师和企业代表有:外交学院英语系主任石毅、英语系副主任郭立秋、思必锐翻译公司总经理单伟清、思必锐翻译公司总经理助理孙培、中国翻译服务委员会秘书长孙承唐与中国译协代表李旭。 本次签约仪式由郭立秋老师主持。首先,单伟清总经理简单介绍了思必锐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表示思必锐多年来积极与高校合作,其中思必锐奖学金在外交学院已经设立了6年。外交学院的毕业生有着突出的竞争力,双方经过长期合作后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可谓实至名归。 英语系主任石毅老师致辞,对英语系与思必锐翻译公司实习基地协议的签署表示热烈祝贺,并介绍了英语系翻译教学现状,学生参与翻译比赛情况以及英语系外交外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翻译研究中心和高级外事口译培训班的情况,强调加强校企合作是高校实现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客观要求。 此外,中国翻译服务委员会孙承唐秘书长以及中国译协代表李旭都也发表了讲话,对于外交学院英语系在思必锐翻译公司建立实习基地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热烈祝贺。 签约仪式后,单伟清总经理就目前的翻译市场的总体现状、翻译任务的运作流程、翻译公司对职业译员的要求、翻译质量对于语言服务企业的生存及竞争力的重要性等方面为出席签约仪式的英语系研究生做了一场生动的讲座,使同学们眼界大开,受益匪浅。最后,本次实习基地签约仪式及职业翻译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英语系 2014年10月24日
2014-10-25,外交学院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与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在韩国首尔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东北亚挑战、三国合作前景以及智库作用”的三国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学院、日本国际关系论坛、日本同志社大学、韩国国立外交院以及延世大学的学者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主旨演讲,我院院长助理高飞教授作为共同主办方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 研讨会围绕“如何在东北亚建设可持续的和平与稳定”、“如何重振三国合作”、“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以及三国合作智库网络的作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坦诚的讨论。与会代表认为重振三国合作对东北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有关方要正视历史问题,妥善处理领土争议,重建三国间的信任,推动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化,同时深化经济与社会人文合作。与会代表表示要加快建立三国间的智库网络,认为智库不仅要为推动三国合作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规划与建议,同时也要在社会上发出理性与客观的声音,为推动三国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部主任张蕴岭教授、外交学院外交与外事管理系苏浩教授和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季玲在会上做了发言。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院以成立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为契机,与三国合作秘书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秘书处岩谷滋雄秘书长于2013年10月出席了我院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的成立仪式,对我院率先建立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积极推动建立中日韩思想库网络的努力表示赞赏和支持。2014年6月,岩谷滋雄秘书长访问我院新校区,代表三国合作秘书处与我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是进一步落实双方合作关系的重要活动。
2014-10-24受外交部委托,2014年10月13~19日,我院亚洲研究所承办的东盟地区论坛(ARF)预防性外交培训班在北京和南京两地成功举办。来自东盟地区论坛23个成员国外交部、国防部、东盟秘书处以及驻华使馆的36位官员在华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培训。 开幕式合影 本次培训由中国、美国和新西兰共同倡议举办,旨在培养预防性外交专业人才,提升东盟地区论坛开展预防性外交的能力建设,推动亚太地区预防性外交的发展。这是在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举办的首次关于预防性外交的培训项目,得到了各成员国的高度重视。2013年,中方主动提出主办这一项目,并委托我院亚洲研究所具体承办,得到了东盟地区论坛各成员国的积极响应。2014年8月在缅甸举行的第21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各国外长正式通过决定,由中国、泰国、新西兰及美国担任共同主席,中国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具体承办。 根据外交部要求,培训班要体现高层次、高水平和国际化。为此,亚洲研究所开展了大量前期筹备工作,包括与美方、新方就培训课程设计进行反复论证与协调,并于2014年3月赴新西兰参加预防性外交培训资源圆桌会,听取各方意见,还于2014年10月初赴文莱参加欧盟与文莱主办的“ARF预防性外交与调停”研讨会,学习有关经验,等等,从而确保了培训班顺利如期举办。 10月13日上午,培训项目开班仪式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教授到会致欢迎辞,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洪亮、泰国外交部东盟司副司长Busadee Santipitaks、新西兰驻华大使Carl Worker、美国驻华使馆政务公使衔参赞Kaye Lee先后致开幕辞。 秦亚青院长致欢迎辞 培训项目分为两阶段,分别在北京和南京两地举行。在北京培训期间,来自联合国培训研究院、美国和平研究院、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国家和平与冲突研究中心、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等多位国际权威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泰国外交部东盟司副司长、中国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王英凡、外交部阿富汗问题特使孙玉玺、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副代表徐步大使等多位资深外交官为学员授课。课程设计包括讲座、研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围绕联合国预防性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上合组织与预防性外交、冲突分析的技术与工具、东盟方式与东盟预防性外交合作、东亚地区合作安全、亚洲冲突解决与中国角色、阿富汗问题与预防性外交、冲突解决的技术与工具、亚洲安全观与预防性外交、中国与周边国家划界问题、中国预防性外交理论与创造性介入、朝鲜核危机与六方会谈、亚太预防性外交的未来与东盟地区论坛的角色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兼顾理论教学与案例剖析,突出学员与教师的充分互动。北京课程结束后,学员赴南京大学访问。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教授主持了“南海问题与预防性外交”讲座,重点介绍了预防性外交理论及东盟在亚太地区预防性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南海问题与学员进行互动。 学员进行小组讨论 参训学员对此次培训班给予高度评价,表示这次高水平培训使他们对预防性外交的理论及实践有了更多更深入的理解,促进了各国之间在预防性外交领域的沟通与交流,对于今后开展预防性外交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训班结束后,联合国培训研究院主动与亚洲研究所联系,希望今后两机构在预防性外交培训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亚太地区预防性外交的发展。 外交部亚洲司张利忠参赞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2014-10-242014年9月28~30日,东亚思想库网络(NEAT)第12届年会暨第21次国家协调员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来自东盟9国(菲律宾缺席)和中日韩三国的代表与会,外交学院院长、“NEAT中国”国家协调员秦亚青率中方代表团参会。 本次会议上,各方对一年来NEAT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会议主席、“NEAT柬埔寨”国家协调员、柬埔寨外交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Nong Sakal向会议通报了2014年8月召开的10+3外长会对NEAT的充分肯定与期待。与会各方表示,NEAT是10+3架构下务实合作的有效二轨机制,愿为进一步推进NEAT工作做贡献。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四个NEAT工作组的研究报告,分别是中方认领的《加强10+3合作 推进RCEP进程》,日本认领的《加强民间互联互通——教育、旅游与文化交流》,新加坡认领的《城市化新浪潮:地区合作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印度尼西亚认领的《东亚采掘业治理》。 以工作组研究报告为基础,会议起草并通过了NEAT年度政策建议报告《NEAT备忘录11》。拟由主席方“NEAT柬埔寨”提交给10+3高官会,并同时抄送东盟秘书处,经高官会呈送10+3领导人会。 经申请并由国家协调员会议讨论通过,“NEAT印度尼西亚”将成为2015年NEAT主席,“NEAT泰国”将承担2016年NEAT主席工作。 我方还利用本次会议积极与相关方磋商,为进一步落实和推动“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并尽早启动中日韩思想库网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4-10-242014年9月12日至17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的“彩虹桥工程”公益项目之“迪斯尼农村英语教师培训”在湖北省红安县举行。该协会特邀我系吴晓萍和冉继军两位老师分别承担了两天的课程。两位老师积极备课、认真授课,赢得了对方的高度称赞。 现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感谢信全文转发: 英语系 2014年10月22日
2014-10-2310月22日晚19:30,外交学院2014迎新生晚会在沙河校区礼堂隆重举行。此次迎新晚会由共青团外交学院委员会主办,校艺术团承办,并得到学生处、后勤办及各院、系、部党团总支的大力支持。 整场晚会现代与古典元素碰撞,热烈与恬静共存,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一开场,液体音乐社的乐队演奏就已经让现场沸腾。 接着,国际法系2014级新生带来舞蹈《扇韵》,一颦一笑,清丽婉约,让同学们深感中国古典舞之美。歌曲《时间》、《Vincent》和《南方姑娘》的浅吟低唱,让干净的旋律回荡在礼堂。 随后,来自外交、外语、国经、国法的姑娘们为大家演绎了风格各异的舞蹈:芭蕾、朝鲜族长鼓舞、双截棍、双人现代舞,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外院的人才济济。 研究生部精心编排的歌舞剧《马蹄达达》,光与影,真与虚,现实与梦境,层层相叠,打造了一个舞台上的完美世界。 校艺术团一如既往的为晚会提供了高质量的节目。民乐《云裳诉》,是钢琴与古筝、西方与古典的呼应;西洋乐《For you》,是三种乐器重叠的和谐;街舞社带来的《keep moving》,是节奏与力量的展现;舞蹈队《落花情》,是融雪的柔美;戏剧社《那些年》,是小生活的戏剧化。 最后,在英语系歌舞《黄种人》的热情激昂中,迎新晚会顺利结束。正如主持人所说,“我们的飞机已经降落,但我们正在起航。” 一场晚会完美的谢幕,是在外院这个大家庭里诸位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让我们期待外院学子能够携手共进,在文艺的舞台上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院团委 2014年10月23日
2014-10-232014年10月8日下午1点,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教学楼421教室,一场紧张而激烈的新生英语演讲比赛正式拉开序幕。 一年一度的新生英语演讲比赛由外交学院团委主办,学生会学术部和英语系共同承办,是外交学院的一项传统赛事,每个新学年伊始都吸引了各系新生踊跃参加,今年赛事的参与人数更是创了历史新高,有35名同学报名参赛。 此次比赛演讲的主题是Goals are dreams with deadlines。同学们侃侃而谈,叙述流畅,语音地道,展示了外院学子的风采。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激情探讨人生梦想和目标,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精彩的演讲不时引起观众的热烈掌声。 经过紧张激烈的竞争,最终外交学系李娜和英语系庄泽锴同学凭借丰富的内容和流利的表达荣获本次比赛的一等奖;英语系吴凡、郑琦川和杜泽东三位同学获得了二等奖;国际经济学院朋戴昊、英语系秦煌、赵奕超、王涵中和苏以诺五位同学获得了三等奖。 今年的新生演讲比赛参赛选手多,选手的实力也比往年有了整体的提升,他们完美地表现了自己,证明了自己!比赛给选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检验了选手们的英语演讲和思辨能力,对于他们英语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英语系 (《外交青年》杂志社 供稿) 2014年10月21日
2014-10-222014年10月20日,经报请外交学院院领导批准,英语系在沙河校区召开了英语系学生会成立大会。外交学院团委书记王华迪老师、英语系主任石毅老师、党总支书记胡水娟老师、团总支书记赵岑老师以及第一届英语系学生会全体成员参加了成立大会。英语系学生会是在英语系党总支、团总支的领导下,坚持以学生自我管理为核心理念,鼓励和支持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与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是英语系在双校区运行模式下对学生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英语系学生会具有完备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是学生会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英语系学生会设有主席团,下设学习部、文体部、宣传部、纪律部四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运行机制包括负责人选举制度、例会制度、活动申请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奖励制度等。 英语系学生会在成立之前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与认真的准备。从2013年9月开始,英语系党总支、团总支带领同学们充分酝酿系学生会的成立工作。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于2014年3月开始尝试建立包括主席团、学习部、文体部、宣传部和纪律部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该组织在接下来半年多的时间里开展了一系列符合英语系特色,满足同学们需求的学习、文体活动,活跃了英语系学生团体的气氛,得到了英语系师生的一致认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实践证明,英语系依托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平台,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创新与尝试是有效的、成功的。 本学期,新成立的英语系学生会将继续为同学们提供充分发挥其领导与组织才能的锻炼平台,开展一系列学科特色鲜明、有意义的学习、文体活动,例如,诗词翻译大赛、欧美文化知识大赛、趣味运动会、排球比赛等,进一步丰富英语系同学们的业余生活,提升英语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凝聚力。 第一届英语系学生会成员名单: 主席:张恒晔 副主席:高文成 秘书长:高嘉邵 学习部 部长:符芮副部长:谢凯迪、李晟泽 成员:方一凡、郭语、王则衡、徐涵、秦煌 文体部 部长:赵伟杰副部长:魏丽晨、孙彤、高昂 成员:胡韵哲、彭永康、娄诗苇、汪磊、程漫兮 宣传部 部长:潘洋副部长:张博洋、原玥 成员:乔虹、尹铭宇、张思奇、孟静尧、纪晓萌 纪律部 部长:陈猛副部长:董杭、卜心童 成员:王涵中、朱晨耕、连思哲、马博远、马晨、王靖雯、纪晓萌、曹惠颖 英语系学生会在前期酝酿和筹备过程中,得到了外交学院院领导、学生处、团委、教务处、财务处和后勤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英语系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与鼎力相助,特别是在系学生会成立之前,2011级郝辰璞、2012级刘天之、朱逸飞和候悦晗等同学有诸多贡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英语系 2014年10月20日
2014-10-21近日,由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在西南财经大学举行。院团委选派我校艺术团、2013级英语系高昂同学参加比赛。高昂同学在比赛中表现突出,荣获青年组竞赛一等奖,我院荣获第十届全国高校京剧比赛最佳组织奖。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高校京剧委员会是由国家文化部和民政部批准的高校京剧社团,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推动高校京剧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至今已举办十年,一方面,为全国高校京剧爱好者们提供了结交师友,展示爱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参与也为国粹艺术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 高昂同学在此次比赛中表现出优雅大方的气质,展示了外院学子的风采,得到评委、观众的一致好评,也体现了我院一直以来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关注和培养。 中央电视台,凤凰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次比赛进行了报道。 院团委 2014年10月20日
2014-10-202014年10月17日上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应邀在我院沙河校区为师生举办题为“探索宇宙最基本的结构和宇宙的起源”的讲座,秦亚青院长主持讲座。 丁肇中教授以自己在实验粒子物理领域取得的几项重大成果为线索,畅谈了对基础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诸多问题的切身体会,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参与和领导的国际空间站工作。 丁教授指出,科学家之所以投身于科学探索是出于他们对自然的好奇而不是经济利益;科学研究必须有独立的思考,必须选取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课题,必须一丝不苟、坚持不懈。 随后,丁教授就大家关心的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如何平衡科学工作与个人生活等问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讲座结束后,秦亚青院长、徐赤宇副院长、高飞院长助理陪同丁教授参观了沙河新校园。 院办供稿 2014年10月17日
2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