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学校新闻

“促进民心相通 共建美好家园”对话会暨中国—东盟合作十大新闻发布活动在印度尼西亚举行

1月23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系列活动之“促进民心相通 共建美好家园”对话会暨中国—东盟合作十大新闻发布活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本次活动以“交流 理解 互信 共赢”为主题,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外交学院、印度尼西亚总统大学、亚太智库、华电海外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获得了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战略研究中心、华电(印尼)玻雅公司、亚洲领袖通讯社、广西外国语学院等智库、媒体和驻印尼中资机构的支持。 嘉宾合影留念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通过视频发表致辞。中国驻东盟使团参赞耿海凌、泰国上议院行政委员会顾问唐隆功、印度尼西亚总统大学校长凯瑞、亚太智库主席威伦、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印尼团结党副秘书长赖剑文(HarryantoAryodiguno)、亚太智库马来西亚中心顾问林建伟(Lim Kianwei)、华电(印尼)玻雅公司董事长谷秋成、广西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钟志锋等,以及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百余位政界、智库、媒体、中资企业及青年学生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 高岸明发表视频致辞 高岸明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命运相系,人文交流不仅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更是中国和东盟面向未来、相向而行,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的深厚根基。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倡议,赋予了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10年来,中国与东盟守望相助、相互支持,取得了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一系列重大成果,既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质升级的鲜明例证,也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日益紧密的生动表达。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高质量合作,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双方以加强媒体协作为纽带,着力讲好民心相通新故事;以深化双边青年交流为重点,着力培育人文交流新动能;以推动合作发展为目标,着力创造互利共赢新成果。 耿海凌发表致辞 耿海凌表示,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双向奔赴,携手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希望媒体朋友能继续为中国—东盟关系添砖加瓦,讲好双方友好故事,推动双方民众相依相亲的友好情感持续升温。希望中国—东盟进一步挖掘人文交流的深度,拓展人文交流的广度,提升人文交流的热度。 唐隆功发表致辞 唐隆功在致辞中表示,泰国是中国的老朋友,“中泰一家亲”深深植根于两国人民心中。泰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也是“一带一路”合作的受益者。相信泰中两国治国理政的交流,将赋予“中泰一家亲”新的时代内涵,把两国传统友好的优势转化为合作共赢的动力。 凯瑞致欢迎词 凯瑞表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让中国和印尼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断推动贸易、投资和教育领域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印尼投资,为当地社会带来更多工作岗位,并为贫困的印尼学生提供了奖学金。总统大学在未来将不断参与中国—东盟合作,加强与中国政府、机构和企业的沟通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共建美好家园”对话会非常有意义,希望能够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共同深化中印尼间的友谊。 威伦发表致辞 威伦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在印度尼西亚访问期间,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过去10年双方践行多边主义、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让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更加密切,为区域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历史发展机遇。“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我相信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所有东盟国家共同的发展目标。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中国—东盟人民的共同心声。” 谷秋成发表致辞 谷秋成表示,中国与印尼虽然有不同的文化,但始终是真诚互助的朋友、互利共赢的伙伴。玻雅项目高效建成投产,既是华电海投公司投身印尼发展、服务当地社区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印尼双方合作提质升级、造福民生的成果。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华电海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投入技术培训、公益项目、抗疫救灾,用行动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不断为当地发展注入活力。 在随后进行的“促进民心相通 共建美好家园”媒体智库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东盟地区政界、媒体、智库和企业的代表,共同回顾了中国—东盟共同体建设成果,探讨了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共建美好家园的共同愿景。 “促进民心相通 共建美好家园”媒体智库圆桌论坛 郭延军表示,中印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样板。未来双方应该密切协作,维护东盟中心地位,弘扬开放的区域主义,展现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协力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赖剑文表示,印尼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华人。印尼和中国不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合力推进“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和“两国双园”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合作方面。印尼与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是重要合作伙伴。 林建伟表示,今年是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50周年,中国和马来西亚友谊源远流长,马来西亚人民钦佩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马来西亚带来发展新机遇,“两国双园”建设成果斐然。 钟志锋表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将助力区域共同发展繁荣、增进人民福祉,让20多亿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广西外国语学院是广西外语类专业在校生数最多、语种最多的高校,与东盟国家开展了多样化的合作,为双方青年创造了紧密交流的平台。 谷秋成表示,印尼玻雅项目的装机占苏门答腊岛现有装机容量18%,是苏门答腊岛装机容量最大、最先进环保的机组,是中国与印尼“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国标准、中国技术”改善了印尼的能源结构,培养了当地的电力技术人才,为当地修建了输电线路并帮助当地孩子接受教育摆脱贫困,为印尼的发展与中印尼合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郭延军发布“2023年中国—东盟合作十大新闻” 活动上,郭延军代表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和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对外发布了“2023年中国—东盟合作十大新闻”。十大新闻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和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联合相关学术机构共同评出,梳理和总结了过去一年中国东盟在元首外交、“一带一路”合作以及重要领域取得的成就,展现出中国—东盟合作的良好势头和巨大潜力。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主任陈文戈主持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主任陈文戈主持。陈文戈在总结环节表示,2023年中国—东盟合作十大新闻的发布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中国—东盟人文交流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迈上了新台阶;期待双方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文明互鉴和互利合作,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携手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媒体报道链接: 新华社:http://www.news.cn/world/20240124/b26e5137b0b3490b90ba5710d31d7bda/c.html 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124/c1002-40165566.html 《中国日报》: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401/25/WS65b1ab57a310af3247ffd410.html 《中国东盟报道》:https://mp.weixin.qq.com/s/jtoPxIRLyH7lYJqLYWH1Zg 中评社:http://hk.crntt.com/doc/1068/6/7/6/106867695.html?coluid=169&kindid=12095&docid=106867695&mdate=0125100350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https://guojiribao.com/?p=385257

2024-04-09
  • 2024-04-09

    喜报:我院入选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关于公布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3〕27号),我院入选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在此谨向国际法系表示祝贺。 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是我院与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共建基地,该基地致力于聚焦国家涉外法治战略需求,在涉外立法执法司法人才培养方面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为依托,我院将在深化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涉外法治拔尖创新人才。

  • 2024-04-09

    外交学院英语系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外交口译大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外交学院英语系于2023年12月30日在展览路校区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国外交口译大赛”。本届大赛以“三大倡议与中国方案”为主题,关注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阐述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外交部外语专家陈明明大使、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出席大赛现场并致辞。外交部外语专家陈明明大使,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小萍大使,外交部公使衔参赞许晖,中国网党委书记、总编辑王晓辉,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邢玉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向明友教授,外交学院英语系主任冉继军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高彬教授等担任大赛评委和点评专家。 本次大赛邀请了国内29所开设汉英口译项目的知名高校共54名选手参赛,他们分别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武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按拼音排序) “全国外交口译大赛”特色鲜明,紧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外交实践和外交口译的特点和要求,突出外交翻译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对全国外交翻译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大赛邀请资深外交翻译专家、外交工作用人单位专家和高校翻译教学专家担任评委,并进行现场点评,对外交口译实践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赛展示了外交学院多年来外交翻译高端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经验。 孙吉胜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外交学院一直坚持探索与时俱进的高水平外交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全国高端外交翻译人才的培养。希望借助“全国外交口译大赛”让更多青年学子了解中国外交实践,希望更多朝气蓬勃、年轻有为的学子能够为外交事业贡献才华,在外交战线上实现报国梦想。 陈明明大使在致辞中祝贺外交学院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全国外交大赛”,对所有参赛选手表示热烈祝贺,对参赛选手在本届大赛中展示出的新时代青年形象、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表示赞许,并对“全国外交口译大赛”在对接国家、时代需要,培养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方面做出有益尝试给予高度评价。 本届大赛分为复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复赛形式为简短演讲口译(英汉交传),主题涉及全球贸易和供应链韧性等国际热点话题,考察参赛选手的知识储备和英汉口译能力。复赛阶段,54名参赛选手经过激烈角逐,12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下午决赛。 决赛形式为记者招待会口译(英汉、汉英交传),话题围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展开,涉及国际和地区安全、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明交流互鉴等重大国际热点问题。赛题实战性强,场景逼真,具有挑战性。  随后专家评委对选手表现进行深入点评。决赛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邢玉堂先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向明友教授,外交学院英语系主任冉继军教授和外交学院英语系外籍教师Tracey Eaton担任点评嘉宾。专家充分肯定了12位决赛选手的精彩表现,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改进之处。参赛选手和在线观众获益匪浅,深受启发。 经过激烈角逐,第三届“全国外交口译大赛”决赛最终评出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五名。北京外国语大学向贵凡同学获特等奖;大连外国语大学刘欣阳、任子娴同学获一等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俊晴同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韦俊杰同学、中国人民大学张蕙鑫同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妍妍同学获二等奖;厦门大学徐戈扬同学、外交学院郭艳萍同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曹雨珊同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尚宇同学、北京语言大学董靖怡同学获三等奖。 决赛结束后举办了“外交口译沙龙”,外交部翻译司培训处随员、外交学院优秀校友解斌与本届大赛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就外交口译员素养和外交翻译一线工作经验等话题进行交流。沙龙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为第三届“全国外交口译大赛”画上了圆满句号。 特向所有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表示热烈祝贺,向参赛各校表示衷心感谢!

  • 2024-04-09

    外交学院举办“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

    2023年12月29日,由外交学院主办、外交学院英语系承办的“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在外交学院主楼拉开帷幕。来自外交外事、翻译研究和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15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本次论坛旨在研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促进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翻译学科服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践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为优化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端对外翻译人才、国际传播人才和外交外事人才培养成效,创新对外翻译传播模式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在论坛开幕式上,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代表外交学院向各位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孙吉胜教授表示,外交学院作为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始终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外交外事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次论坛聚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翻译,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上午的报告由外交学院英语系主任冉继军教授主持。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表示做好数字时代的国际传播要求我们加快国际传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国际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创新和完善数字传播话语体系,了解数字传播规律,掌握数字传播技能,强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徐和建以“把最新最美最好世界完整翻译给世界”为主题,指出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和高远的规划路线,更需要高水平的对外翻译人才作为支撑。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王珂强调国际志愿服务的重要性,要实现民心相通就要做真正接地气的民间对外交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认为翻译和国际传播互为彼岸,没有有效的翻译,就不会有有效的传播。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指出民间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际传播工作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室平台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人类带来挑战,但更是加强了传播者的主体性,未来需要用好游戏等各类国际传播平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维佳表示当下的国际传播发展呈现出跨学科特征,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需要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史论结合、与新技术相结合、与一线实践相结合。 下午的报告由外交学院教务处处长石毅教授主持。外交部外语专家、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陈明明大使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详细阐释了中国特色文化语汇的翻译要点和外交翻译技巧。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委员会副主任任小萍大使指出新时代外交翻译应传达我国的外交理念和政策,增信释疑、消除误解、以正视听,树立中国良好的外交形象。外交部吴泽献大使认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要熟悉中国近代史和党史,熟悉中国国情,增强四个自信。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主任高明乐教授指明翻译传播学和传播翻译学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国际传播翻译具有交叉性、对外性、传播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向明友教授指出言语在传播中具有承载功能和能动调节功能,需辅以区域国别研究与传播意识和技巧,以实现精细化精准传播。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邢玉堂认为应从战略高度加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翻译人才队伍,充分利用新技术赋能对外翻译实践。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翻译系主任陶友兰教授线上参会,她提出中国典籍作品是中国文化核心的载体,提升典籍英译作品国际传播力需要“译-写-传”(TWC)的策略。外交学院英语系主任冉继军教授分享了外交学院在构建外交特色、水平一流的外交外事特色翻译专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本次论坛凸显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有机融合。论坛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成果丰硕,为教学科研和业界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启迪。

  • 2024-01-10

    2023“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二轨沟通与促进项目”调研工作顺利完成

    2023年12月6日-15日,“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二轨沟通与促进”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顺利完成。本次活动由亚洲合作资金支持,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调研团队先后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深入调研和了解各国蓝色经济发展水平与合作需求以及构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最新进展。 在新加坡,调研团队与通商中国、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新加坡制造商总会和AMRO等多家专业机构,就新加坡的蓝色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新加坡东盟蓝色经济发展潜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马来西亚,调研团队访问了马来西亚渔业总会、马来西亚深圳总商会、马来西亚交通部海事研究所等机构,深入了解了马来西亚蓝色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印尼,调研团队赴我驻东盟使团和我驻印尼使馆,就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并举办“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研讨会”,邀请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国专家、我驻东盟使团和我驻印尼大使馆代表、企业代表、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经济日报等媒体代表参加。与会代表就构建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合作圈,打造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核心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和富有成效的交流。 媒体报道: 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215/c1002-40139480.html 经济日报:https://proapi.jingjiribao.cn/detail.html?id=498839       中新网: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sp/10128896.shtml

普高同学 如何丝滑转换国际赛道?

普高同学 如何丝滑转换国际赛道? 距离2024年的高考已不足百天 你是否离梦校越来越近了呢?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53万人 比2023年多出62万人 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很多家长同学们想问:高考难吗? 可以说不难。根据统计,高考的录取率平均在80%左右(这其中包括了本科、专科、以及高职高专)。 也可以说难。复读生的比例超30.5%,本科生预计录取人数仅为450万左右,也就意味着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与本科无缘。 以高考大省山东为例,本科录取率在33%左右,211大学的录取率在4.44%,而985高校则为1.47%。简单来说,那就是有书读并不难,但想要上名校,还是很有难度的。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网 https://www.eol.cn/shuju/tongji/202403/t20240301_2560971.shtml 高考成绩冲击名校很艰难?成绩不算突出的同学是时候考虑Plan B了! 每年我们都会收到大量家长咨询,询问普高的孩子是否还来得及转换国际赛道? 答案是:当然可行! 为什么选择外交学院国际教育合作项目(IPP)? 01 以高品质办学为目标 在招满和招优之间,IPP项目选择了后者。IPP项目非常注重同学们高品质的留学体验。筛出好苗子,留下好苗子,最后才能得出好的申请结果。截至目前,有90%以上的IPP学子收到了世界排名前100的名校offer。 02 全程陪伴式学习管理 从语言辅导、IPP专业课、家校沟通,到全程升学指导。帮助同学们一步步从普通高中的视角和身份,转变为有能力冲击海外名校,并且能够顺利毕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学子。学生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的步骤走,认真完成每一个任务。 03 多国联申,多元升学 IPP项目已成功运行18年,学生在IPP项目的学习经历受到世界名校的广泛认可,可同时申请多国名校并且不限专业方向。 2024级秋季班招生现已开始,欢迎有意向学生及家长咨询了解! 招生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招生热线:010-68323186、68323192、68324402 13811190093(同微信)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24号外交学院主楼415室

2024-04-03 了解详情

IPP2022

外交学院国际教育合作项目(IPP)2023届学生结业仪式隆重举行 梦想飞扬 青春起航  2023年6月20日下午,外交学院国际教育合作项目(IPP)结业仪式在报告厅隆重举行。国际教育学院领导、师生及合作院校嘉宾参加,共同见证这一美好时刻。  首先由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袁莉老师致辞,对同学们的刻苦努力和优异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对跨入人生旅途中一段新的航程表示衷心的祝福。王俐凡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感谢老师和家长的辛勤付出,同时也感怀一年的同学情,并祝福同学们前程似锦。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袁莉老师 学生代表王俐凡同学  随后项目主任刘琳老师宣读学生名单,并由国际教育学院领导为学生们颁发结业证书和纪念徽章。学生们依次走上台,在聚光灯前,深情地表达了不舍、激动和留恋,结业感言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与会人员。 项目主任刘琳老师      结业仪式圆满结束,预示着同学们顺利毕业,即将奔赴新的征程扬帆起航。同学们在外交学院IPP的学习生活告一段落,昭示着新的人生历程的开始。希望将走出国门的全体同学,可以代表中国当代大学生,向世界说出中国好故事。梦想扬帆起航,前程灿烂辉煌。

2023-12-28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