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IPP开设了"交流学"这门大学学分课程。上课之初,我们就被课堂内容深深地吸引了。
礼仪之邦 | 交流之堂 |
敬诚当校 | 听让亦宝 |
吾师吾辈 | 良言妙方 |
泱泱中华 | 人才济济 |
他乡求学 | 衣锦还乡 |
一代容华 | 英姿飒爽 |
交流之学 | 耀国之光 |
交流学
Communication Studies
| 交流是视听说的结合,同时也离不开"美"、"礼"与"度"。一个好的交流者不仅要能说会道,还要学会打理外在形象。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性,特别注意修饰和打扮,这就是一种爱美之心的表现。如果说一个男子不修边幅还能表现出某种风度的话,那么一个女子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就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美感。《女训》中说到:"心犹面首也,是以甚至饰焉。面一旦不修,则尘垢秽之。"言语交流之前,外在的形象发挥着至关重要。好的外在形象给人美感,能够增加交流的意愿。
| 交流的过程中,"礼"是最基本的原则。礼先于行,生于心。心知何为礼,则行达礼。礼是大道大义,亦是点滴细节。细节是保持舒适的交流距离,熟知各种见面礼仪,掌握中西方就餐礼仪,了解入室时的礼仪,懂得介绍朋友时的先后顺序……这些礼节的学习对于我们的日常交流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在兼顾"美"与"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掌握好"度"。在交流过程中,掌握适当的"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达到交流效果。比如,我们要注意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调整仪表着装、讲话用语等。
| 孔子认为首先必须修身诚意,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曾子强调每天要"三省吾身"方能终不失过兮;屈原缀兰树蕙,强调"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交流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习得外在行为表现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修养心性,以涵养道德,砥砺节操。这门课程帮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好的交流者,内正其心,外正其容。